车毅小说网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十五【2 / 5】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生起六解一亡疑也因次第者下文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一亦亡者下文云今日如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解为下华巾结解张本)。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为下诸圣圆通张本○生起下文圆通修证也○即取观音从耳根门入三摩地文殊所选堪与阿难及此界人入流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

(阿陀那云执持即第八识能执持种子起现行故第八多名此名最通三位之中相续执持位也 无明熏习种子不断如暴流水流注不息微细境界唯佛能知故起信云无名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解槜李曰执持种子根身等令不散坏故习气者谓熏习气分乃种子异名也以第八识中无始习气微细生灭流注不息故如暴流解深密经云如暴流水生多波浪诸波浪等以水为依五六七八皆依此识然彼经中别显染中净相故离八外别说九识理实陀那更无别体)。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谓此识体单真不立独妄不成真妄和合方有所为起信云谓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梨耶识若说即真妄习如何得尽凡夫外道起于常见执为真我若说为妄恐拨为断灭以真相不灭故是故于小乘藏及大乘权教不说第八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意显前文根境识三六种结缚皆是此识熏习变生执真执妄见有见空唯此识影乃至十地菩萨所见佛身业识上见若佛如来已离业识无自他相见如起信说此则正显已离俱生无明耳)。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一切诸法唯识所变故皆自心前六不了见从外来取而分别故起信云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即无六尘境界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故云自心取自心也若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故云非幻而由见妄忽生觉明相现四大分湛根尘宛成故云成幻法而言幻者以一一法皆无性故○解资中曰此示前陀那识能变起世间之相还是自心分别故云自心取自心槜李曰心本非境迷心为境故云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分别不生前后际断真尚不辨妄何所立是故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斯则一相平等迷悟都亡生死涅盘犹如昨梦○故肇公云夫不存无以观法者可谓见法实相矣○解了境即心心尚不生岂更存境)。

是名妙莲华。

(此平等性观能破无明开佛知见此知见性处妄常真在染不污今得显发如开敷出水故以为喻)。

金刚王宝觉。

(无明坚牢最为难坏持念能破金刚定力此定尊上更无能过于法自在是可宝重如摩尼珠随意生育无上觉果名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此观现前了一切法皆如幻化犹如明镜现诸色像一一色像体不可得同一镜明不即不离三摩提云正受不受诸受也)。

弹指超无学。

(此显速疾能至大觉故一念不生即名为佛超过地位劫数之说如前文云歇即菩提圆觉亦云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皆斯义也然至觉时亦无自果可为所得故云超无学耳亦是约迟速较量故说为超非是都越地位直至无上觉耳○解孤山曰中道妙法不染二边如世莲华不着泥水真空荡相若金刚宝所拟皆碎妙有体虚况幻术事其像无实初阿难以三止为请今如来还以三义为叹弹指超无学显三止之功也若入地住则超小乘阿罗汉位纵入相似亦超无学以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又纵在观行亦超无学如太子处胎贵压群臣频伽在壳声逾众鸟)。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

(阿毗达磨云无比法即指此三昧也亦云对法即以大乘平等大慧对向一真法界体用显现理智一如故名对法薄伽梵具足六义谓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十方诸佛取证菩提涅盘妙果唯此一路能通至彼故名为门由前请云要因门入故此开示金刚三昧为能入门也○解云无比法即指前法无以比喻也十方如来皆依此法入证涅盘涅盘是果三止是因因能入果喻之以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只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

(私谓只夜云应颂又云重颂即颂上长行也伽陀云讽颂亦略云偈不因长行但讽美而颂之二颂合明故曰杂糅精莹此指能诠也妙理清彻此谓所诠也)。

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能诠之文讽应文间辞句妙净所诠之理清明洞彻皎然可见故使心开如日之明)。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由前偈云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阿难疑意前文既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斯则结无前后解亦不伦六根若亡一觉应显云何复云解结因次六解一亡故云心犹未明惟垂洗涤等)。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盘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涅盘僧里衣也僧伽梨大衣也劫波云时分巾是彼天所奉献故未详缘起○解真际曰涅盘僧此方裙号兴福曰劫波罗天即髑髅天四天王太子奉如来)。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如文○标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者喻众生一念才动六根取境迷心逐物卒不能解故下文云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也)。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巾喻真性结喻六根逐绾而问相由妄别令知根本是一妄结生六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故一一绾皆名为结)。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体虽元一妄结成六既已成根六种名相随心计执不可移易故云不可乱名)。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如文)。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迷心执境无异成异故下文云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即斯义也○标毕竟同中本如来藏性也生毕竟异者众生妄分别有秽有净成根境○解私谓同谓一真之性理本无差譬巾之体也异谓六根之精事用有别如巾之结也二法由来未尝改易故皆言毕竟)。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此中译家缉缇不足应云欲得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佛意云汝意嫌此六根妄隔乐成一体有何方便而得成一答意若解此六亦不成一以一对六而立六若不生则无所对故无一义)。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解私谓六根之精元是一真之性以随缘故在眼曰见精在耳曰德精等此皆如第二月捏所成故若能随根脱黏内伏六既融一一亦斯亡如解结已巾亦无用)。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盘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