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三【3 / 5】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

(夺破也设许合眼对暗名见身中亦应开眼对明而见自面内属于暗尚许返见面属于明岂无返见一成则俱成一破则俱破故云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解牒计难之若谓合眼见暗名为内对焦腑义者何不开眼见明亦有外对面目之相乎外相既无内义安在)。

见面若成。

(复以前难纵其所计)。

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

(设汝执言能见面者汝心及眼应处虚空以眼境相对方成见故若许处空显是在外如何复执心居身内又若在空即同他人自然不是汝之心体此之二过应立量云汝之心灵定不在内见汝面故犹如他人破次过者但改宗云定非汝体同喻如前)。

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

(汝或执言虽见我面定是我体即复破云佛亦见汝应是汝身应立量云如来之身定是汝体见汝面故如汝心眼设或不许佛身是汝汝之心眼亦非是汝便同前文自非汝体也)。

汝眼已知身合非觉。

(又若汝心能见面者本分身处应无知觉以在眼根处虚空故身若有觉眼必无知在一不在一经文巧略故不言也○解汝眼在空空中有知知既离身身合无觉)。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必汝现今眼根自知身处自觉非互阙者须有二心知即心也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岂汝一身成两佛耶此之四段展转破逐皆由前文内对所成见面之执妄情纷扰执计多端故尽破之令无所救○解所执与难岂其然乎盖防至纯者耳)。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不言见明为外者略也又见外为成见内从正计结也)。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引教也第八本识变生三境故云心生法生境界风动能起识浪故云法生心生今虽通举要取后句法生心生以为据也○解孤山曰心生法生境从心起也法生心生心逐境迁也)。

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现今思惟诚有缘虑及推所止三处元非应知随境而生心与境合境既不一心亦随多颇合佛言必无虚论○解根与尘合故心随生亦非三处翻前四计也内即在内见内外即在外中间即潜根)。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牒前计也)。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

(既言因法有心应知心本无体无体言合理必不然一法云何合斯之谓矣)。

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若汝坚执无体能合十九界第七尘体毕竟无亦应有合世间学者谁信有之故云不然○解心既随合而有则自无体若本无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与七尘一俱无体亦应能合彼既不尔此云何然以界但十八尘唯有六故)。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挃犹触也以手触身必先知觉既言有体不无所止内外二处必从一缘故今双诘难同前破○解既无来处心体自无)。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转救也若如前难令见而等理恐不然以心能鉴觉但名为知眼有照明方称曰见若将心知为眼见者必无此理故云非义○解真际曰阿难意谓见自是眼心但能知不可以心为见故云非义而不知根不自见心依根见故下破其眼独能见)。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

(引喻难也如世间人称见外者必待出门方名人见若人居室门岂自见门眼也人心也汝称眼见理恐不然)。

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举事破也若眼名见死者眼存心识离体岂说有见有见非死死必无见称见在眼不其谬哉)。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一多心体也遍局身体也余文可知)。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

(破一也心体若一四处咸同一肢受触四应俱觉设许俱觉失本触处故云无在若觉元所触处一体之义岂存○解孤山曰挃应无在者谓非定在一肢也)。

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

(破多也汝心唯一岂合言多若许多心汝亦多体多体之内谁为阿难故云何体为汝○解若言四肢各自有心故触一肢余肢不觉则成四人何肢是汝)。

若遍体者同前所挃。

(破遍也挃一肢时四肢应觉故云同前○解同一体也)。

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破不遍也若汝执心不遍身者头足之触同时而下一合有觉一当不知今汝咸知孰成不遍故云今汝不然○解既俱触俱觉则非不遍)。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标已上破随合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引教文也)。

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

(合教理也不相知者合云外又相知恐文误耳)。

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正立中也○解相知故不在外尘内无见故不在内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