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296章【2 / 3】

火逸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天这场野战,咱们大获全胜!这都是大家的功劳!”黄得功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激动与自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将士们的赞赏与肯定。

“明军威武!明军威武!”欢呼声如海浪般涌起,震得帐篷都快散了架,整个营地都能听见这胜利的欢呼。

这场胜仗来得太不容易了,特别是林小风十五年前在松山那场大败之后,朝廷没了信心,将士们也怕建奴怕得要命。但今天这一仗,把大家的恐惧都打散了!建奴再凶,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与信心,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营地外面,山坡上的草木间,明军的探马回头望了望热闹的军营,心中暖洋洋的。他打开怀里的油纸包,里面的烤肉还热乎着呢。这是总兵大人特意为他们准备的庆功宴的一部分,虽然他们不能在大帐里和将领们一起庆祝,但这份心意却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

“兄弟们,总兵大人没忘了咱们,他在里头喝酒庆功,咱们在外头吃肉!”探马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豪爽与满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份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那必须的!”附近的士兵都拿出油纸包,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他们虽然身处野外,但这份胜利的喜悦却让他们忘记了疲惫与艰辛。

“但别忘了警戒啊,防着建奴晚上来偷袭!”一名士兵提醒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警惕与谨慎。

“放心吧!”另一名士兵回应道,他的手中紧握着武器,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危机。

“我盯着呢!”又一名士兵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坚定与决心。他们知道,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战斗并没有结束。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建奴的反扑。

探马们边吃边聊的时候,黄得功举起右手,他的声音再次响起:“今晚庆功,本该只说好的。但有句话我不得不说。”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严肃与庄重,让原本热闹的帐篷再次安静下来。

“今天的胜利,是用血和命换来的。咱们活着的人庆功,但那些牺牲的兄弟,咱们也不能忘了他们。”黄得功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沉痛与哀悼,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逝去战友的深深怀念。

“对不对?”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询问与期待,等待着将士们的回应。

“对!对!对!”武将们齐声应和,他们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与决心。他们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肯定,更是对那些逝去战友的最好告慰。

“这第一杯酒,咱们敬那些战死的英灵,是他们用命换来了咱们的胜利!”黄得功举起酒杯,高高过顶,然后又缓缓倾倒在地上。他的动作中带着几分庄重与肃穆,仿佛是在向

“第三杯酒该敬谁呢?”黄得功的声音在军帐内回荡,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已经做出了决定,只是借由这句话来凝聚众人的心神。他的面容坚毅,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每一道都像是战场上的功勋,记录着他无数次冲锋陷阵的英勇。

“先敬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再敬妻儿,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牵挂与希望;最后敬兄弟,他们给了我们并肩作战的勇气!”黄得功的话语中充满了深情,他的眼神逐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仿佛在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黄得功举起酒杯,酒液在杯中轻轻摇曳,映照出他坚毅不屈的脸庞。然而,他并未将酒饮下,而是缓缓地将酒洒在地上,那是对远方亲人无尽的思念与敬意。酒液渗入泥土,仿佛也带着将士们的忠诚与热血,融入了这片他们誓死守卫的土地。

军帐之内的气氛凝重而庄严,有的将领眼眶泛红,泪光闪烁,那是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有的则默默流泪,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苦楚与不舍;还有的人悄悄转过身去,用衣袖悄悄擦去泪水,不愿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脆弱与悲伤。

酒壶见底,黄得功下令将剩下的酒平分给大家。他看着自己手中的半杯酒,咽了咽口水,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沉声说道:“这最后一杯,我提议,敬我们自己,敬每一位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兄弟!”他的声音在军帐内回荡,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壮与豪情。

“我黄得功,半生都在马背上度过,别无所求,只愿生前能痛快饮酒,死后能名垂青史,刻在忠烈祠的碑上。”黄得功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豁达与豪迈,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怀揣着这样的志向。”黄得功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人,他的声音在军帐内回荡,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战歌。

“来,这杯酒,我们自敬!”黄得功高举酒杯,声音洪亮如钟。

“干杯!”众人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是酒杯碎裂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在为这份豪情壮志喝彩,为这份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而欢呼。

酒过三巡,黄得功挥手示意上肉上茶,自己先拿起一块肉大快朵颐起来。他的吃相豪迈而不失风度,仿佛是在告诉众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军人的本色与尊严。

帐外的亲兵迅速将大碗茶送到每位将领面前,茶香四溢,为这凝重的气氛带来了一丝清新与宁静。大家相互谦让一番后,中军帐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里没有文人的繁文缛节,只有武将的直爽与豪迈,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茶,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时刻,仿佛要将所有的疲惫与忧愁都抛诸脑后。

饭后,黄得功突然站起身,命令亲兵:“去,把帐内帐外的闲杂人等都清出去,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亲兵们不敢怠慢,迅速将烤肉的厨子和其他无关人员都赶了出去。帐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诡异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在众人之间弥漫。

冀资深和巴克勇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疑惑与不安。他们不知道黄得功接下来要宣布的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但他们都明白,这件事情一定非同小可。

黄得功拿起亲兵递过来的手巾擦了擦手上的油渍,然后沉声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有两件事要宣布。”他的声音在军帐内回荡,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与严肃。

“一是庆祝我们最近的胜利;二是关于退兵的计划。”黄得功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决策与智慧。

“退兵?”话音刚落,帐内就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质疑退兵的必要性,有的则担心退兵会向敌人示弱。

“我们不是刚打败了建奴吗?怎么又要退兵?这个时候退兵岂不是向敌人示弱?”一位将领不解地问道。

“是啊,建奴哪里是我们的对手?为什么要退兵?”另一位将领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总兵大人到底有什么打算?”众人纷纷看向黄得功,期待他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不解,黄得功详细阐述了他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之计。这个计划他已经筹谋已久,今天终于决定公之于众。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退兵之事虽然凶险异常,但黄得功已经做好了周密的安排。他命令连夜在怀来卫两侧深挖壕沟以阻挡建奴的骑兵追击;同时确定了退兵的路线和时间表,并强调了必须严格遵守军令的重要性。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显得那么果断而明智,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所有的可能性与挑战。

当谈到谁将留守怀来卫时,徐文朴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大丈夫征战沙场,以死报国!请诸君放心退去,怀来卫就交给我吧!”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透露出一种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有的感慨徐文朴的英勇与无私,有的敬佩他的豪情与壮志,也有的担心他能否守住怀来卫以及能守多久。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明白,徐文朴的决定是出于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与热爱。

黄得功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宣布了最终的决定:“此事已定,诸君只需按计行事即可。稍后翁之琪会详细告知各部退兵的具体时间和次序,请大家务必遵守。”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心。

“否则军法无情!”黄得功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铁血与冷酷,仿佛是在告诫众人,军令如山,不容违抗。

“谨遵黄大人军令!”众人齐声应道,然后各自散去,准备执行命令。他们明白,黄得功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与民族的未来,他们愿意跟随他,共同面对所有的挑战与困难。

黄得功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但他明白,作为一名将领,他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与决心,为了国家的利益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密信真的已经送往京师和密云了吗?”黄得功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与期待。

“已经送达,末将亲眼所见。”一旁的将领回答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好好”黄得功喃喃自语着,仿佛是在安慰自己。他知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与挑战。

而在京城的乾清宫内,林小风与李邦华正在讨论治国之道。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智慧与深度,仿佛是在探讨着国家未来的命运与走向。

林小风说道:“李阁老啊,治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治理官吏和百姓更是难上加难。”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治国之道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臣以为,若是没有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或许还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李邦华感慨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与期待。

“李阁老认为这可能吗?”林小风反问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李邦华沉默了,他作为内阁首辅,深知官场之复杂与贪念之难除。他明白,要完全消除贪念,谈何容易?

林小风继续说道:“纵观史书,国家为何会灭亡?是因为土地兼并、苛政、天灾还是陛下所说的经济问题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林小风摇了摇头:“都不是,朝代更迭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