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17章 工匠【1 / 1】

小蜜蜂l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剩下的99名龙虾兵,跟预备队,还有其它大明百姓,共计六百余人守家,共有7门红夷大炮,跟十多门佛郎机炮,没有几千人应该啃不下这据点。

留下一艘福船,一艘鸟船,安宅船四艘,关船三艘,就算打不过,也足已让众人跑路了。

卫华:“刘宝,统计出来了吗?分别有多少工匠。”

“大帅,统计出来了,我们一共有铁匠8人,船匠2人,还有16人会纺织,大夫1人,木匠7人,泥瓦匠6人,其余的都是普通人了。”

“哦,居然还有两名船匠,你快去带他们过来一下。”卫华听到有两名船匠惊讶道。

“是,大帅。”

不久后刘宝带着两名汉子走了进来。

“草民,林远,林永颖见过大帅。”二手拱拱手说道。

“来,二位快请坐。”说着,卫华起身走到二人面前,握了握手,并亲自拿来两张凳子。

“这谢大帅!”二人拱拱手,随后拘谨的坐下,同时内心震惊不已。

自己地位低下,居然也能跟大元帅握手,平时他们这些匠人到哪都是被人嫌弃看不起,就卫华这态度已经让二人归心,就差没感动的落泪了。

其他人看到这也很是疑惑!为何大帅会对这些低贱的匠人如此恭敬。

毕竟在古代,士农工商,工匠跟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商人会赚钱,起码生活过得还好一点,而工匠的后代就只能是工匠,很多技术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

如果是外人的话,师傅都会留一手,而大多都是靠口头传授跟手把手教的,所以导致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失传了。

卫华也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优待这些能工巧匠好处可太多了,卫华认为我们并不比那些老外差,只是因为古代的政策问题限制了科技的发展。

“敢问二位,都会造些什么船?”卫华随后问道。

“禀大帅,我祖上曾在大明工部任职,我父曾经也给大明水师造过福船。

奈何大明禁海,没船可造,我父只能告老还乡,可惜!还没完全把技术传授于我,就离开人世了。如今我父子二人,如材料充足,最大可以造出鸟船。”

听到可以造鸟船,卫华惊喜不已,这回捡到宝了,作为古代四大名船之一,鸟船的综合实力还是不错的,因为船头像鸟嘴所以叫鸟船,是浙江一带所造的船只,只比福船小一点。

要说四大名船里面,卫华最想要的还是广船,广船跟福船大小相当,而广船是用铁力木所造,坚硬程度远超用松衫木所造的福船,如果两船在海上相撞,福船会被广船撞的四分五裂。

而沙船是平底防沙船,只能在近海跟河流内航行,因为其船底是平的撞到泥沙了也不会翻船,缺点是如果遇到大风浪,因其船底是平的吃水潜,很容易翻船。

卫华:“鸟船,也很不错了,如造出一艘鸟船大概需要多久啊?”

“回大帅,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跟十名熟练的下手,我父子二人造一艘鸟船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若是着急的话,最快一个半月基本可以造出来了。”林远自信的说道。

卫华听好大喜,“好,好啊!以后你二人每个月一人6两银子,可愿意为我造船?”

“大帅,我们愿意,我们的命都是您救的,就算没有银子,我林远也愿意为您造一辈子的船,只求有口饭吃就成。”林远父子连忙起身,随后半跪着抱拳,坚定的说。

“请起,请起,得二位相助,是本帅之幸也。”

“传我命令,在本帅这里,以后没有匠籍之分,包括匠人的后代,跟普通人享有同等待遇。”

“大帅英明。”众人齐声道。

消息一经传出,工匠们都互相抱头痛哭,多少年了,终于可以摆脱低贱的匠籍了。

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再也不用像自己一样只能做匠人,明明有着一技之长,造福了天下人,却苦了自己跟后代子孙,实在是可怜至极。

“那好,林远,我现在就把七名木匠跟二十名学徒,安排到你手下学习造船。

另再拨五千两银子经费,到附近的城里购买造船所用的材料,你们就先造一些小型的辅助船只,熟练了之后再制造大船。”

“是,大帅。”

随后再是八名铁匠。

卫华询问过后得知,八人只会制造普通的农具,锅盆,跟刀斧之类的,并没有会造火器,好的是这八人都会大明的炼钢法即炒钢、灌钢。

虽然明朝的钢铁产量高,不过钢铁的质量都不怎么样。

炒钢法炼出来的熟铁质量很不稳定,因为是用柳木搅拌从而减少气泡,让本来含碳量就高的熟铁,在燃烧部分柳木后含碳量更高了。

这也导致炼出来的熟铁硬度不够。

而灌钢法炼出来的铁又太脆,所以明朝的火炮,大多都是用铜制作的,而偏偏大明这里又是极度缺铜,因此火炮的制造成本非常高。

火枪也一样,一把质量好的火枪,都是精挑细选后再进行多次加工的好铁,造价也不低,如果用的铁料不合格就很容易炸膛。

因为森林的退化缺少木材,大明这时期已经使用煤炭炼钢了,而大明境内都是高硫高磷含量的煤炭,这也导致了铁的质量很差。

在枪炮方面含硫高的炮管非常容易炸膛,无法保证炮手的安全。

在刀剑方面,唐代的技术没流传下来是一部分原因。

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唐代的冶铁用的是木炭,而宋代后开始用煤炭冶炼钢铁,虽然钢铁产量上去了,但是质量却下降了。

而倭奴国又学到了唐代的技术,再加上倭奴国大部分都是山地,林业资源丰富,自然不缺木炭,这使得他们打造出来的刀质量都很好。

此时大明的钢铁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还多,增长率更是比工业革命前的日落国还高,单单官营的都年产差不多20万吨左右,这还没算上私营的,跟走私的。

明朝收取的铁税是30税1,在明初期仅三年时间铁税就有2万吨,大明有铁矿场二百多处,小的三四千人,多的超过万人。其它很多工厂也都是几千,上万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有人说大明的一处废弃冶炼场,一年的钢铁产量比日落国工业革命前的产量还高,并不是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