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117章 汉武大帝何以晚年置太子于死地?累及卫子夫自杀?【1 / 1】

乐天派流浪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能与千古一帝比肩的汉武帝刘彻,说是古代皇帝中杰出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千古大圣"毫不为过,他打造的"汉武盛世"的确光照千秋。

只可惜,晚年的汉武帝控制欲太强,他敏感而又猜疑心重,好大喜功,不仅穷兵黩武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在昏聩中发动了严重伤害国本的"巫蛊之祸",导致文武双全的太子刘据自杀,皇后卫子夫也含冤而死。

那,"巫蛊之祸"这样的惨剧何以不能避免反而一触即发呢?不妨说道说道。

一、卫氏集团势力强大,有"功高盖主"之嫌,无形中冒犯了汉武帝的逆鳞

公正而言,汉武帝喜欢歌女出身的卫子夫是真心实意,培养嫡长子刘彻也是用情至深。

但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大帝又有矛盾的一面。一方面爱之深,另一方面又恨之切,卫子夫失宠后,他渴望儿子酷似他一样强势刚烈。

可太子刘据深得贤良淑德的卫皇后真传,性格温和敦厚,并不像天马行空的亲爹那样纵横捭阖,用法严苛。

以致汉武帝对太子刘据有些不满,疑心他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有怨言,继位后很有可能一边倒,不走他刘家天下的执政之路。

毕竟太子背靠的卫氏家族蓬勃发展得太厉害,势力太大,有"功高盖主"之赚。

原来太子的舅舅,也就是老妈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在七下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不仅拜将封侯,还迎娶了最有权势的平阳公主。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由此威加海内,分别封长平侯、阴安侯、发干侯。

太子老妈的姐姐卫君孺还嫁给了丞相公孙贺,表亲霍去病后来也"封狼居胥",一战成名,二十来岁就被授"冠军侯"……。

卫子夫的得宠,以及卫青、霍去病两大军事奇才的崛起,一时卫氏家族一门五侯,无上荣耀权倾朝野,完全称得上大汉朝第一家族。

自然"树大招风"。卫氏家族的显赫,也带来了致命的祸根。正所谓"月盈则亏,盛极必衰"。尽管卫青成为大司马大将军后行事低调,深怕冲撞至高无上的皇权,但心存忌惮的汉武大帝还是担心外戚坐大后肆意干政,让刘家天下不稳。

故长于帝王之术的汉武帝,哪怕是在举国攻打匈奴时期,也有意冷落大权在握的卫青,让青年才俊那时还名不经传的霍去病等人各自统军痛击匈奴。

其目的也在于制衡卫氏集团,不希望皇后一家独大。

由此可见,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身上,皇权至高无上,根本不容别人染指,哪容得有人有意亦或无意冒犯?只要他在世一天,就算是自己的皇后、太子,都不允许,得自个说了算。

二、卫子夫失宠,汉武帝喜欢上宠妃钩弋夫人

另外,也与汉武帝喜欢的宠妃有关系。这个宠妃就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这个钩弋夫人也是一个奇女子,是汉武大帝巡狩河间时听闻的,不仅貌美,还天生双手紧握拳状。

汉武大帝召见后,果然如此。原来钩弋夫人手里紧握着一只小玉钩,家境又普通,一下得到汉武帝宠爱,旋即晋升钩弋夫人为婕妤,入驻甘泉宫。

亦称钩弋宫。钩弋夫人所生的幼子刘弗陵,又很像少年时期的汉武帝,身体好"双商"高,颇得汉武帝喜欢。

汉武帝为之有过易储之念,想改立刘弗陵为太子,一则那时太子刘据没啥大错,依靠的母族势力又大;二则担心刘弗陵年幼,怕钩弋夫人垂帘听政祸害大汉。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汉武帝只得立刘弗陵为皇太子时,粗暴地斥责钩弋夫人并狠心将其处死的根本原因。

从汉武帝杀死心爱的宠妃钩弋夫人一事上,也可印证他对皇权的掌控与痴迷:任何人都不能触碰底线,否则"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

这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哪有什么亲情可言?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帝王之家还可能是洪水猛兽,讲不得半点仁慈呢。

三、晚年的汉武帝受身边的奸佞利用

此外,晚年的汉武帝完成盛世伟业后,毕竟年龄增大,更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也就不那么欣赏采纳诤言直谏了。

兼之身体大不如前,时常生病,性情也渐渐的显得喜怒无常,更加古怪起来。

不仅多疑,还特别迷信"谶纬"之类的巫术,总疑神疑鬼,时常感觉有人加害他。即便对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刘据也不放心,担心太子哪天会逼宫,好早些即位。

就在汉武帝患得患失的焦虑猜疑中,他身边的近臣,也就是宦官江充、黄门苏文等人得势之下粉墨登场,开始利用汉武帝的这一心结大作文章。

说起来也是劫数。

宦官江充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太子刘据作对,起因不过是一件小事。

因丞相公孙贺抓了"阳陵大侠"朱安世归案,朱安世在狱中举报原本有贪污事实的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还与母亲卫君孺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早死。汉武帝大怒之下,派江充去调查。

江充与太子刘据正巧有过结。由于太子刘据的家臣不小心驾着马车驶上不该走的驰道,江充没听解释直接抓了送有司处理。尽管太子并没有因此事责怪江充,但小人作派的江充依旧害怕刘据登基后会报复杀他。

这次得汉武帝授权调查"巫蛊案"的奸佞小人江充,觉得机会来了,可以借机将卫氏集团一网打尽。便有意将丞相府与东宫、皇后宫联系在一起,大肆罗织罪名,蓄意栽赃陷害,埋人偶、埋帛书,制造太子想早日上位正积极筹备的假象,丞相府不过是外围帮凶……。

可怜太子刘据"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

得到所谓确凿证据的汉武大帝,虽说震惊,还算清醒,急派黄门苏文传太子当面证实。

哪知苏文早已被江充拉下水,假装走了一圈,回来报告:太子真的要造反了,当场还准备杀他祭旗,他见情况不对,赶紧溜了出来禀报。

苏文原本拙劣的表演,漏洞百出。可利令智昏的汉武帝却相信了,叹息之下,在之前已将公孙贺免职灭族,并诛杀阳石公主及卫子夫所生的长子卫伉、诸邑公主等人之后,又紧接下令,指派新任丞相刘屈髦领兵平定所谓犯上作乱的太子。

历史就是那样巧合。这刘屈髦其实有私心,他与昌邑王是亲戚关系,自觉此时若借机剿杀太子对他的地位稳定更有利。毕竟刘据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哪会有他这样与汉武帝绑在一根绳上的旧臣的好日子?

所以刘屈髦根本不给太子刘据申诉的机会,直接指挥禁军围剿太子。

退无可退的刘据在老师石德的建议下,害怕成为秦朝的扶苏,就铤而走险,紧急发动卫士及长安民众与之对垒,只欲自保。

所谓的太子发动政变就这样不可思议出现了。

只是,单薄的刘据哪里敌得过刘屈髦源源不断的大军围剿,最终兵败自缢。母亲卫子夫也因坚定站在儿子一方被逼自杀,与太子有干系的亲友几乎都被彻底清洗。

这就是晚年的汉武帝昏聩之下发动的冤案"巫蛊之祸",后来他明白过来大错业已铸成,便腰斩了刘屈髦等人,还专门建了思子宫发布了"罪己诏"寄托哀思。

只是历史不可能重来。汉武帝未能把大汉传给平和的太子刘据掌舵,只能说他是政治上追求完美之下犯下的千古遗憾。

所幸天道轮回,兜兜转转,大汉帝位后来又回到太子一脉。仅隔两代,刘弗陵即位十三年后,刘贺仅当了二十七天的傀儡皇帝,流落民间的刘询便登基称汉宣帝,打造了史上有名的"孝宣中兴"。

这刘询,原名刘病已,正是刘据之孙。

综上而言:时也,命也。刘据原本没有玄念的帝位,一夜之间失之交臂,他的孙子刘询却意外地弥补了这一千古遗憾,也算不负皇命。不过,"巫蛊之祸"造成的惨痛代价告诉世人,"亲贤人,远小人"很重要,以及善良贤德要带刺,对奸佞之徒更要留心,加强防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