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轻风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瓶梅》气词有句是‘劝君凡事放宽情’;而你奏疏有句是‘虞舜温恭,和以致祥’!”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看不过眼,开口道:“外臣这次太过了!”
内阁干的就是这活,安抚和灭火。申时行上前奏答:“雒于仁卖直沽名,陛下不必上他的当。”
雒于仁不假思索的答道:“据说先前宣府出事时,有某大臣通过镇守太监,密送银两进宫。”
这个回答很出乎意料,让东朝房里众官员吃了一惊。
恳请陛下平心静气,将奏疏留中不发。臣等另寻机会,再将雒于仁从朝堂劝退就是。”
阁老们闻言就明白,皇帝这是真动怒了,连自称都从朕气得变成了我。
申时行按照既定计划,奏对说:“奏疏内容多有诋毁之处,恐会让世人信以为真,故而不宜扩散。
这时候,四辅王家屏忽然顺着万历皇帝的语气说:“可令六部、都察院、翰林的堂上官、掌科、掌道廷鞫雒于仁,问其是何居心,并给予处置。”
雒于仁脸色似乎有种不正常的亢奋,慷慨激昂的答道:
至于喝酒、求财、杖责太监等等问题,如果换成一个大户人家老爷,这算问题吗?
陈学士惊讶的看着林泰来,这事别人都想躲,怎么你林泰来怎么还上赶着想去?
沉吟了片刻后,陈学士答道:“我确实不想去,但你有资格代表翰林院去么?”
殿内众人越发愕然,难道不是胡扯,内里真的有什么逻辑?
在太监的引领下,阁老们从养心殿门前路过,然后去了毓德宫。
林泰来针锋相对的答道:“这样一篇摹仿剽窃的奏疏,本来毫无价值可言,却被庙堂内外一本正经的议论,岂不可笑?”
正常情况下,日常召见奏对地点都是在内阁马路对面的文华殿,而不是直接把人喊到内宫去。
林泰来也不空对空,直接举例说:“比如,《金瓶梅》酒词有句是‘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
而你奏疏原文有句是‘心志内懵,威仪外缺,持刀弄枪’。
正所谓天威莫测,林泰来纵然身为穿越者,此时也摸不准皇帝心态了,但好像与他关系也不大。
如果宣传到位,包装出色,第二位小海瑞就出现了。
林泰来侃侃而谈:“首先是结构上的摹仿!《金瓶梅》开篇有酒色财气四首词,而后顺势进入说教!
万历皇帝狠狠的说:“将他治罪!”
翰林院代表林泰来无聊的打了个哈欠,对于经过互联网大潮洗礼的人来说,这个回答实在太老套了。
又听林泰来继续说:“其次,就是文字内容上的摹仿!
雒于仁声音洪亮的说:“是圣人教诲指使我!”
主要作用包括并不限于:加热御膳、储存物品、司礼监大太监宿舍等等。
最后林泰来掷地有声的说:“我举了这么多例子,你还敢狡辩?
我林九元乃是文科状元,又是诗坛宗师,还是那本巨著最权威的专家!
你的文字小伎俩逃不过我的眼睛,也只有我才能发现其中的摹仿秘密!
我林九元愿意对自己的鉴定结果负责!”
吏部尚书是外朝之首,像这样的场合一般就由吏部尚书来主持。
还有人跑到雒于仁面前,假模假样的鞠躬作揖,气氛烘托十分到位。
虽说大明朝堂讲究一个言路畅通的政治正确,但有一说一,张诚真心认为雒于仁这次确实过线。
林泰来叹口气,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杨天官又走形式的问道:“可有人指使伱?”
“若问我居心,惟愿皇上为尧舜也!故而直言进谏,助皇上知错改过!”
不多时,众人各就各位,雒于仁这个当事人也被锦衣卫官校提了进来,东朝房就像变成了一个大舞台。
王家屏答道:“天下就是明智的人太多了,是非自有公论。”
甚至还有前言不搭后语、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前面指责了皇上好色,身边美女多了伤身,后面又指责皇上专宠郑氏。
后世有个宫廷传说,万历皇帝在养心殿地下埋了二百万两白银。
万历皇帝又看向申首辅,怒气冲冲的说:“张诚所言极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