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千秋节后,还有两天的休假时间。
最近流传长安关于男女十八岁结婚的策令,在长安引起轩然大波。
即便有做解释,但依然有褒有贬。
自古以来,就没有十八岁以上结婚例子。
虽《周礼》上规定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但实际上没有这么搞的。
历朝历代,统治者为增加人口,往往年龄至未嫁娶,有严格的措施。
在春秋诸国,有罪其父母的严酷法令。
汉代女子十五岁未嫁人,罚五倍的税。
晋代比较狠,女子十七未嫁,官府直接找一个大龄光棍强行婚娶。
以后的南北朝为恢复人口,也是不择手段。
有大臣劝李瑄考虑策令,但李瑄怼他们“用乱世衡量盛世”。
有臣子觉得这样会让青壮在以后的几年内大幅度缩减,不利于国家。
这李瑄当然知道,他只能在颁布法令的时候,鼓励已嫁妇者多生育。
有此家庭,常平仓会免去利率。
一项大的改革,都会有阵痛。
许多人只会看重自己的私利,他们不考虑将来,只看现在自己利益受损。
任何时代都会一样。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
一旦有推行的决心,就要雷厉风行。瞻前顾后,只会顾此失彼。
看到李瑄的决心后,许多大臣摇头离去。
只是一开始,李瑄就与大多数文武大臣形同陌路。
李瑄在家中,除了大臣拜访他以外,还有许多即将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争先向他献诗歌,以及各种文赋作品。
此举在这个时代被称为“行卷”。
文人士子通过向达官贵人献出自己以往的得意作品,打响名气,为科举铺设一条通畅的道路。
每当科举的时候,士人往往会在酒馆茶肆聚集,吟诗作赋,结识同伴。
这也是打响名气的一种方式。
因为大唐的科举,非但不糊名,主考官还依靠考生平日里的名气和声誉,来作为阅卷评分的主要参考。
也就是说,考生平时所作诗文的流传度与知名度,以及声誉的好坏,决定了是否能够被主考官录取。
这里面水很深,操作空间很大。
有的时候,单论成绩,本就该中进士,但就是因为名气小,或者没有达官贵人的推崇,所以与进士无缘。
若与礼部侍郎私下有一定关系,在不糊名的制度下,想不考中进士都难。
比如天宝二年的科举,就出现著名的考场舞弊事件。
天宝二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每日在政事堂,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他把选事悉委于侍郎宋遥与苗晋卿。
此时御史中丞张倚深受李隆基宠信,宋遥与苗晋卿想巴结攀附,试图通过张倚受李隆基的赏识。
这一年科举应选者万计,入等者仅六十四人。
而状元竟然是张倚之子张奭,群议沸腾。
因为文武百官都知道张奭是什么货色,甚至比那个时候的李瑄还不如,是南曲青楼常客。
很明显,是苗晋卿、宋遥为巴结张倚,把他儿子给弄了个状元。
前蓟县令苏孝韫将此事告安禄山。安禄山找到机会入内言于玄宗,李隆基悉召数十位进士面试,张奭手持试纸,终日不成一字,交了白卷。
李隆基当场气炸毛了。把张倚赶出长安当太守,苗晋卿、宋遥也一并贬出去为官。
长安人现在称那次考试为“曳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