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祯此举,是他对台谏官一年多来对张尧佐不断弹劾的警告。
在他眼里,台谏官过于针对张尧佐,屡次顶撞皇权,缺乏了对他这位皇帝的敬畏。
与此同时。
赵祯为了台谏官们再纠缠,也做了妥协。
他承诺,不会令张尧佐入两府,将如李用和(赵祯亲舅舅)处之,给予富贵而不假之以实权。
如此,台谏诸官们便没有再弹劾张尧佐。
……
冬月初六。
赵祯下诏:后妃之家,毋得除两府职位。
这意味着当朝绝不会出现外戚当权的情况,台谏官们皆大喜。
就在他们感叹官家贤明之时。
赵祯的又一道诏令直接让所有台谏官都傻了眼。
诏令为:罢去张尧佐三司使之职,改授宣徽南院使、淮康节度使、景灵宫使,再加群牧制置使。
连授四使!
这四个职位虽是虚职,但过于尊贵了。
宣徽南院使,地位几乎等同于参知政事,群牧制置使更是主管大宋马政。
职位虽虚,但借此职仗势捞钱,非常容易。
在众台谏眼里。
官职乃是朝廷公器,官家对一个无功之人,如此宠幸,实属胡闹。
皇恩之所以如此浩荡。
主要原因便是赵祯过于宠幸张贵妃,后者要什么,他便给什么。
此诏令一发,台谏官们便坐不住了,纷纷呈递奏疏反对。
然而,赵祯俨然是与台谏官们杠上了。
对所有反对张尧佐任四使的奏疏,皆留中,不做批复。
翌日午后。
知谏院包拯知再呈递反对奏疏已无用,当即奔向了垂拱殿。
……
垂拱殿内,包拯面向赵祯拱手。
赵祯放下御笔,见包拯额头上满是汗珠,转头看向一旁的内侍。
内侍立即会意,当即为包拯递过去了一条毛巾。
“包卿,有何事汇禀?”
包拯擦了擦脸,再次拱手,郑重道:“官家,我朝从未有外戚连任四使,臣恳请官家收回成命!”
赵祯微微皱眉。
“你们这群台谏官,是真倔啊!”
“朕将你们的奏疏皆留中不出,难道你们不能明白朕的意思吗?张尧佐乃进士出身,做过地方官,又任三司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你们不愿他任实职,朕便没令他入两府,更是罢了他三司使的实缺,如今只是给了他四个虚职,难道还不能让你们如意吗?”
“朕有朕的难处,前朝后宫,皆是国政,你们就不能体谅一下朕?”
包拯正色道:“官家,为君分忧,乃是臣的本分,然此事关乎大宋的江山社稷安危。”
“一官一职,皆为朝廷公器,任何人都不得私用。”
“张尧佐自入仕以来,政绩平庸,在三司使之位上更是未立寸功,怎能连授四使?这对天下的士大夫不公!”
“此外,宣徽南院使乃对内之官,淮康节度使乃对外之官,群牧制置使更涉及外郡安全,虽实权不大,但若暗中操作,以此牟利,仍有大害!”
……
“够了!”
赵祯打断了包拯的话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