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砍刀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在此时,有守卫中营帅帐军士,持简来报:元帅单车出营,冲陷敌阵之前,已写下奏章,命末将转呈少帅。
先且居接过,观其父遗表略云:
臣中军大夫先轸,自知当面唾席,无礼冒犯国君,大不敬罪也。既国君不加诛讨,臣能安之若素耶!此番与翟狄之战,仗主公威灵,诸将用命,已期必胜。臣为三军之帅,若归而不受君封,是遗主公有功不赏之讥;若归而受赏,是云无礼君主之臣,可因战功以赎己罪。则有功不赏,何以劝功?无礼论功,何以惩罪?功罪紊乱,何以为国?臣不能自解,故将驰入翟军,死于敌阵。既主公不讨臣罪,臣便假手翟人,以代君主之讨可也。
读至奏简末尾,却见一幅绢帛夹在其中。乃将奏章交给诸将,自观其帛书云:
遗嘱我儿且居:为父侍晋,从文公在外流亡一十九载,只有苦劳,不敢言功。至奉主复国,便掌军权,驰聘沙场半生,计有两次大战,一为城濮,再为崤山。此二战为父皆以诡计,不依古法,则一战灭楚军大半,子玉死之;二战覆秦军精锐,孟明视等三帅擒之。夫楚与秦,皆当世大国,足可与晋国一较上下者;若二国怀恨联合,则晋之大祸至矣。父若不死,二国复仇之日,是我先氏灭族之时。为父不检,又面唾君席,主公岂不以我全族性命,以免举国之兵祸耶?故为父甘愿死于战阵,并以战功免我阖族之祸。我死之后,晋侯必不复恨先氏。你兄弟伯叔,宜倾力扶保晋国,不可怀怨,更不可怀有贰志。切切,至嘱!
先且居览罢,心情激荡,勉强忍住。遂纳书入怀,与众人商议:未知谁愿为使,去见主公,奏请交换我父首级,休兵罢战?
正说至此,营门忽报:翟主之弟白暾,差人前来下书,要求彼此交换首级,并说已将大帅首级送去晋都绛城,交付襄公。
未几,绛城使者亦至,下达襄公指令:准予与白暾议和,交还翟主白部胡首级给白暾,就便班师回都,将先轸元帅首级与尸体合葬。
先且居再拜领旨,遂命来使带回翟主首级,自与诸将及三军举哀,为父发丧,班师回京。是夜白暾亦潜师回翟,为兄白部胡合尸殡葬;因白部胡无子,白暾遂嗣位为君。
晋师还都,襄公亲迎至郊,命开匣请出先轸首级,与尸身缝合入殓。
当打开半幅旗角之际,襄公、且居及诸将观之,见先大帅须发戟张,目光炯炯,竟如生时一般无二。
襄公抚尸恸哭道:将军死于国事,英灵不泯,遗表所言,足见忠爱,寡人不敢忘之。晋国六军玺印,就交付公子先且居执掌,君臣誓不相负,公其放心瞑目!
言罢,乃于柩前拜先且居为中军元帅,以代父职。
说也奇怪,当先且居拜印之时,先轸双目遂瞑。
先轸丧事已毕,襄公复奖诸将克敌大功。郤缺射杀白部胡,因将其父郤芮先前食邑冀城赐还,并嘉慰道:卿能赎父之罪愆,故还尔父之封邑!
又以先茅县封赏胥臣,并嘉慰道:若非卿当初力排众议,荐举郤缺,亦不能成今日大功,得此干国良将。故封茅县,以奖举贤之功。
诸将见襄公封赏得当,无不悦服。先轸旧部,皆归少帅先且居统辖,各无异辞。
画外音:先轸半生流亡,半生征战,于治国并无特别建树,只在军事活动中大放异彩。其主要军事成就,便是亲自指挥并赢得城濮及崤山之战,皆是春秋时期着名战例。在城濮之战中,先轸屡初奇计,最终大败楚军,创下诱敌深入、使用间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军战例,首开古之未有战术。后于国丧之际辅助襄公,又与秦军进行崤之战,全歼秦军,俘其三帅,复创中国军事史上首个伏击歼灭战例。兵行诡道,其实始创于此人。亦正因其“兵不厌诈”思想,《史记》不为其列传,《左传》更是寥寥数笔,以至名不见于经传。
晋国因与秦国交恶,又值翟狄内侵,许、蔡二国闻知,便背晋盟,复受盟于楚。
晋襄公闻报大怒,便拜阳处父为将,使率师伐许,因而侵蔡。
楚成王闻报,亦针锋相对,命斗勃同成大心率师救之。
两军皆出,遇于汦水,隔岸下寨,就此对峙。击柝之声,彼此相闻。
如此相持两月,看看岁终,晋军粮食将尽。阳处父意欲退军,恐为楚人所笑,遂思一计,乃使人寄战书于楚帅斗勃。晋使至于楚营,呈递战书,斗勃拆示其书云:
将军若欲战时,我军当退一舍之地,使贵国济水列阵,决一死战。若是不敢,便请退军,以免空费军资民财?未知敢否?惟速裁决。
斗勃览书大怒:阳处父欺我不敢渡河耶?
当时便欲在战书背后回复,应允渡河决战。成大心见此,急上前谏止。
成大心:将军不可,此激将之计也。晋人无信,其言退兵一舍,殆诱我耳。若乘半济而击,我军进退无据矣。不如姑退,让晋军涉河来战,我反客为主,不亦可乎?
斗勃大悟,乃对晋使道:你回去告诉阳处父,请晋军渡河决战!
并当晋使之面,传令军中:兵退三十里下寨,以让晋军济水。
晋使领命,施礼退出,飞马回营。
阳处父却命使者,扬言于诸营众将道:楚将畏晋,不敢涉水来战,已率军遁去矣。
扬言已罢,诸将皆都信以为实。阳处父遂命连夜拔营,班师还国。
斗勃闻说晋师已退,知道上当,追之不及,只好下令班师。
于是回到朝中,向楚王报捷,奏说晋军大败,望风而逃。楚王大喜,下令随征将士皆予重赏,且愈加依赖斗勃。
斗勃与王长子商臣有隙,遂进谄言于成王:楚国之嗣利于少,不利于长,历世皆然。商臣蜂目豺声,其性残忍,今日受而立之,异日复恶而黜之,其为乱必矣。
几次三番进言,不肯罢休。楚王不由心动,遂欲废黜长子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未料行事不密,信息传之于外。
商臣闻说斗勃屡次进言谄害,心怀怨恨,咬牙切齿,便欲反击,只恨无机可乘。及闻斗勃率军救蔡,与晋军对峙近三个月后不战而归,回朝后又虚报战功,于是以为时机难得。
便即入宫,进谮于父亲成王:令尹子上此番出兵,因受阳处父贿赂,故卖阵于晋军。
成王见斗勃不发一矢回兵,本就心存疑惑,此时太子进奏,立信其言。遂遣使携王剑至令尹府宅,赐于斗勃,令其自裁,不许复进宫相见。
斗勃不能自明,叹道:我妄自干涉国君立嗣之事,固宜其死也。
乃以楚王所赐宝剑,刎喉而死。
适逢成大心造府拜访,恰见其事。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相救不及。
成大心惊怒如狂,便问王使:令尹何罪,命伏王剑而死?
王使说道:因受晋将阳处父贿赂,卖放晋军。
说罢不敢多耽,自回宫复命去了。
成大心扶尸大哭:哀哉,痛哉,惜哉!令尹既中晋人诡计退兵,何不归而照实奏王,反邀战功,以致复中他人之谮耶!
于是进宫,直诣成王座前,叩头涕泣,为斗勃辩冤。
成大心:大王,子上令尹何罪,遭此不白之冤!
楚成王:其受阳处父之贿,卖阵与敌,有何冤枉?
成大心备述当时与晋军对峙泜水,晋将阳处父如何使诈,约我退师一舍,来日渡河决战,其却趁夜退兵;我军求战不得,只得班师之故,如此恁般,说了一遍。说毕当时真相,最后起誓道:当时臣为军前主将,可证明令尹并无受赂之事。若以退兵为罪,罪宜坐臣。
成王闻罢,默然半晌:卿不必引咎,此乃太子与令尹不和,故此进言谄害。孤误信太子之语,错杀令尹,今亦悔之。容孤查清此事,必与令尹洗冤,卿其待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