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孙策随便反驳:“董先生此法,岂不是还是以我的兵力,来镇守司空的领土吗?”
“非也。”董昭决定亮出自己最大的筹码:“只要吴侯答应联盟,司空便把合肥让出来,军队撤退回豫州,吴侯只需进军淮南,淮南就归吴侯了。”
“司空愿意把淮南送给我们?”
“正是,淮南地势险要,司空亦是舍不得,只是为了大局,不得不如此。吴侯有了淮南之后,拒刘鑫的大军恐怕就容易多了。如此,司空与吴侯结盟,乃合则两利。”
淮南是孙策北上必经之路,也是刘鑫南下必经之路,其作用显而易见。能够不花费气力就夺得淮南,孙策果然心动了起来。
这时,周瑜朝孙策打了个眼色。两人认识已久,孙策自然领会,便对董昭说:“董先生,此事重大,恐怕我不能现在回复你,不如你先在吴县待几天时间,我与手下众臣商议一下,再作答复。”
董昭明白孙策的意思,便向孙策告退。等董昭走后,孙策环顾自己手下大臣:“你们说,曹操要结盟,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张昭这时有机会说话了,他站了出来:“吴侯,以我之意,与曹操结盟过于草率,曹操战败,其势已弱,所谓结盟,不过是借我之兵去对付刘鑫而已。”
“淮南不过是小利,我军贪得淮南,一时得意,若惹怒刘鑫,便我军陷入与刘鑫的混战之战,则对我军不利。”
张纮站出来支持张昭的说法:“张公所言有理,那董昭说刘鑫有水军,如今仍不知是真是假,相对而言,我军凭江而守,必能挡刘鑫的军队,但占了淮南,反成使淮南成了刘鑫的目的!”
“淮南反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请吴侯慎重考虑。”
吕范也站出来说:“吴侯,与曹操结盟之事还请慎重,曹操与刘鑫已是死敌,若吴侯与曹操结盟,刘鑫必迁怒于吴侯,倘若刘鑫不打豫州,反而重兵攻打淮南,我军该如何应对?”
“刘鑫南下,与我军暂无纠纷,刘鑫自然也不会出兵攻打我军,与曹操结盟,反给刘鑫出兵的口实,反而不妙。”
吕范的话让孙策大为振动,他一想,对呀,谁说刘鑫一定会以攻曹操为主,或许刘鑫正想找机会攻打江东,如今自己凑了上去,岂不正中刘鑫的下怀。
孙策在战场上勇猛无敌,勇归勇,但不是无恼,他不认为以自己的实力能打得赢刘鑫。他心里倒是想先拿下淮南,只是手下这帮人全都反对,他的压力就大了。他有权决断,但他不想一意孤行。
于是,他转向周瑜,希望寻求支持的声音:“公瑾,你意下如何?”
“伯符刚定下战略,就是夺取庐江,若先得淮南,对我军十分有利,夺庐江也容易许多。如不能夺淮南,则我军需屯兵于丹阳宛陵,待诱出刘勋时,再从宛陵出兵,袭取皖城。”
“只是我军不取淮南,淮南必归刘鑫,我军再夺庐江,这意义就小了许多,恐怕庐江迟早也会落入刘鑫之手。而且,我军仍是和刘鑫交恶。”
听到周瑜的话,孙策眉头紧皱。听周瑜的意思,似乎不夺淮南,也无法夺得庐江,就算侥幸夺了庐江,也无法站稳脚跟。这与孙策、周瑜最早的想法不同。
“一旦我军不能夺庐江或淮南,则只能困守并西进夺豫章,如此一来,我军战线就被拉长,进攻不足而防守又难,对我军不利。因此,我军只能先据淮南,再夺庐江,然后守据江北之地。”
孙策的大军驻守在吴、秣陵、宛陵等地,距离豫章郡太远,攻打豫章并不容易,就算打下来,防守也不容易。可是,如果孙策拿下庐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庐江与豫章、丹阳都只隔了长江。
这也就是孙策明明知道淮南和豫章兵力薄弱,却只想先谋划夺庐江的主要原因。夺了庐江,豫章就是囊中之物,根本就不需要急。
这时,老将黄盖也站出来:“吴侯,刘鑫兵力虽盛,但我军曾击败刘繇、陆康、王朗、祖茂、严白虎等人,亦是强军,岂能未战先怯?”
“周将军说得有理,若是不能北进夺了淮南和庐江,我军只能固守江东,偏安一隅,难有出路。”
孙策点了点头,有了周瑜和黄盖的支持,他心里便有了决断。
“好!既然如此,我军就与曹操结盟,先占据淮南,再夺庐江,进而夺豫章,一旦淮南、庐江和豫章落入我手,则我军就全据扬州之地,若刘鑫率军来攻,我便以兵拒之。”孙策就这么下了决断。
次日,他再次召见了董昭,把他决定同意结盟的决策告诉董昭。不过,孙策仍提了个要求,他要扬州刺史的官职,有了扬州刺史之职,他占据整个扬州就名正言顺了。
董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已是欣喜若狂,他当场拍胸脯,称回去立即就让陛下发布任命。虽是私下先打包票,但他相信曹操不会拒绝。曹操是做大事之人,哪会在意一个官职?
双方就细节问题进行了一些商讨,两天之后,董昭便离开了吴县,往许都而去。
十几天后,董昭回到了许都,向曹操汇报了结果。曹操得知孙策同意结盟,心里稍稍安定。
……
话说刘馥并不知道曹操与孙策即将结盟之事。在上奏疏给朝廷之后,他仍是继续收拢和安置百姓,还带着上千个百姓去修筑河堤。
合肥地处多雨地带,每到夏秋之季,雨水增多。一旦大水泛滥,后果不堪设想。近一年多以来,刘馥就一直在发动百姓挖坝修堤。
说起来也是很有意思,刘馥虽是地方官员,但他更像是水利专家。
这天,刘馥仍旧带着八百多个百姓在挖土坝。一个士兵来报,新任扬州刺史李整到了。他连忙往回赶路,花了一天时间,才回到合肥,见到了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