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506章 纽约时报畅销榜【1 / 4】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广东毗邻香江,多年以来通过某些特殊渠道,香江的许多流行事物总会以相对滞后的速度在广东流行开。

时装丶流行歌丶影视剧漫画也不例外,这些年一直都在广东有一定的受众和市场,只不过因为政策原因,这些东西没办法拿到台面上来说而已。

期刊行业有过刊一物,即过期杂志,

过刊与二手杂志不同,东西仍旧是全新的,属于当期销量不佳的库存,通常积压到一定时间,出版社书商便会以低廉的价格处理给二手书商。

香江的一些漫画杂志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流入了广东,并滋养出了国内第一批漫画受众。

李士非身为出版界资深人士,他对这其中的内情很了解。

他心中思付着陶玉书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这两年来,国内的纯文学期刊销量肉眼可见的衰落下去,花城出版社的《花城》和《随笔》也没有逃脱这样的大环境。

虽然还没到办不下去的程度,但实打实的是没以前过的滋润了。

严肃文学对于大众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

反观那些通俗文学杂志或者其他专业领域的杂志,如《故事会》《大众电影》《武林》等杂志却如鱼得水。

广东本地的岭南美术出版社在80年就创办过一份《周末》画报,凭藉着连载的几部连环画,这份影响力仅限于广东及周边几省的画报杂志最巅峰时曾创下过150万份销量。

如果花城出版社能够创办一份漫画杂志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路径。

但问题在于花城出版社没有办漫画杂志的经验,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和资源。

至于之后引进玉郎机构的漫画,对于花城出版社来说倒不算什麽难事。

思索片刻,李士非凝神望向陶玉书,向她提出了花城出版社的难处。

陶玉书略作沉吟,说道:「内地现在的漫画产业尚未成型,不过连环画与漫画相通,只要稍加学习就可以。

我们玉郎机构可以出人,由你们花城出版社组建一个培训班,先期可以培养编辑人才,后期再培养漫画人才。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陶玉书的诚意不可谓不大,等于是出钱又出力,免费帮花城出版社拓展漫画杂志市场丶培养漫画人才。

李士非听着这样的条件不再犹豫,对陶玉书说:「这麽大的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还要回跟社里的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商量商量。」

「应该的,那我就静候佳音了。」陶玉书面带笑容,信心满满的说。

李士非冲她点了点头,而后又对林朝阳发出了邀请,说gd省文协这两天恰好有个活动,想邀请林朝阳参加一下。

李士非除了是花城出版社的总编丶《花城》主编,还有一层身份是gd省文协副主席。

隔天,林朝阳出现在gd省文协的会场,今天的会议主题是讨论报告文学在广东文学界的发展,《花城》杂志唱的是主角。

自80年以来,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花城》是国内最早设置「报告文学」栏目的文学刊物,这些年发表了不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品。

从去年开始,《花城》又特意增加了报告文学在刊物上的比重。

他们之所以会这麽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对介入现实生活有很强的能力,相比纯文学作品而言,对普通读者的吸引力更大。

这次会议的规格不低,既有欧阳山丶秦穆丶陈残云等老一辈德高望重的作家出席,也有如陈国凯丶刘斯奋等知名的中青年作家到场。

一场会议,汇聚了岭南文学的半壁文华。

林朝阳是临时受邀,出现在会场时大家都很意外。

他这几年大多数时间都在香江,除了偶尔回燕京,与国内文学界基本没什麽交流。

前段时间庄重文文学奖评奖,举办的热火朝天,在文学界掀起了一阵关注和讨论的热潮,也让林朝阳成了风云人物,他一出现在会场,立刻变得人人侧目。

」—我个人认为,报告文学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不算是一件好事。

我们国内提倡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创作要取材于生活,但搞文学创作不可能完全真实,它必定带有一定的虚构。

恰恰是这种虚构的存在,现实与虚构的结合才能创造了真正具有文学性丶思想性丶艺术性的佳作。

报告文学完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追求百分百还原,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它的受众往往不是被作品的艺术性所吸引1,而是被各种各样猎奇丶出格的情节和元素所吸引—」

研讨会正常进行,既然是讨论,那肯定是大家各抒已见。

报告文学这几年蓬勃发展,有人欣赏丶有人反对,文学界对于这种体裁的看法历来是不统一的。

研讨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轮到林朝阳发言。

「大家对于报告文学的争议之处,我都很理解。我想说的是,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其实很不文学」,它更接近于深度新闻调查或者是社会调查报告。

与其说它是,不如说它是新闻。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这样但有意思的是,在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它在国内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刚才有同志说它追求猎奇,或者过于通俗。

这些情况确实都存在,但作为创作者,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的受欢迎,难道不是因为它们更贴合普通读者或者说是老百姓的阅读需求吗?难道不是因为它们强烈的介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吗?

林朝阳的论调让人耳目一新,在大家都把报告文学当文学讨论的时候,他却告诉大家这是新闻。

当大家关注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丶艺术性时,他又告诉大家应该关注作品是否贴近读者。

这种说法乍一听给很多人一种他是来搅局的感觉,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多年以来,林朝阳已经靠一部又一部作品赞足了资历,只差年纪,去年他获得了法国勒诺多文学奖后,在国内文学界的地位和威望已经在悄然间提升。

今年他又推动了庄重文文学奖的设立,无形之中已经拉开了与普通作家之间的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