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许多人热情洋溢的诉说着自己对于先锋小说的理解,长篇大论,口若悬河,听的人不明觉厉。
有几个人不知道是不是看林朝阳今天也在现场,在发言的时候还特意将他的几部小说拿出来讲了讲,给归结到了先锋小说里面去。
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赖子的夏天》《梵高之死》和《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先锋性就在于它所塑造的巨大的荒诞。
生活的虚假、自由意志的缺失、个人隐私的被侵犯、乌托邦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以及人性在其中的发展与探索,这些因素无不是先锋文学所应该具备的最典型的特质。
看完这部小说,我脑海中想到最多的就是董乐山先生所翻译的那部《1984》。
我读过的小说不少,但是感到极度震撼的,这两者可以说是不分伯仲。
身为读者,这无疑是一种天大的幸福……”
连着好几个人讨论林朝阳的小说,而且全都是以赞扬为主,让座谈会的走向变得有些不正常起来。
众人提到的这几部小说在林朝阳的作品序列中风格确实算是现代派的,他们夸的也都算是有理有据,只是听起来总感觉稍显生硬。
毕竟林朝阳写的时候,“先锋”这个词还没流行开呢。
好不容易轮到林朝阳发言了,他上来先客套的谦逊了两句,引来了大家的轻笑,“关于先锋小说,我没什么研究,只能从个人的创作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锋小说,或者说是文学、文化在许多人看来是很特立独行的,尤其是相对于众语喧哗的大众文化来说。
大家都把他当成了一种对于世俗的反叛、对传统的消解,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
布迪厄认为,拒绝市场的先锋艺术,其实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样积累了大量的象征资本,尽管开始不被承认,但最后还是会被接受,从而转化为经济资本。
虽然他的这番话讨论的是西方社会的‘先锋派’,并不能完全代表先锋文学或者先锋小说,但总体上来说对于我们的思考是有通约性和借鉴意义的。
刚才几位提到了我的作品,认为它们都具有先锋文学的典型特征,值得被写进文学史,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褒奖……”
林朝阳在燕大图书馆待了六七年时间,还蹭了不少老教授的课,今天在场的人里,若说文学理论功底,除了谢勉以外,几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他的发言谦虚低调,也不追求新颖,并不像之前那些学生的发言一样,把先锋文学和现代主义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上。
反而是在探讨先锋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通性,让大家听着感觉耳目一新。
在他的言论中,先锋文学似乎与大众文学、文化并不冲突,反而是一种相互指认、互补的关系。
大家仔细想想,觉得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先锋文学的一点粗浅理解,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林朝阳发完言还不忘谦虚两句。
“批评指正”是不可能了,在在场众人看来,林朝阳刚才这番发言内容水平还是相当高的,而且观点也较之大家对于先锋文学的理解有所不同。
论据也是相当充分,不是他们这些大学生可以轻易否定的。
大家的发言结束,就是讨论环节了,只要举手,大家都可以依次发言表达观点。
“刚才朝阳同志谈到先锋文学和大众文学具有通约性,能再给我们展开谈谈吗?”谢勉对林朝阳的观点很感兴趣,想让他多说点。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朝他投来好奇的目光。
“咱们简单点说吧。文学是艺术,但文学读物是文化消费品、是商品,先锋文学的传播正要依赖于这种商品。
所以先锋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做出一定姿态上的转变。
告别形式主义的标榜,而去尝试着与更多的读者产生文本关联,与大众文化进行沟通。
只有这样,先锋文学才会在今后的文学发展中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作家群体、作品库以及受众群。
这种转向大众文化的嬗变,对于许多坚守先锋文化的同志来说可能很残酷,但它实际上也是艺术形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朝阳的话让在场众人陷入了沉思。
在场的人都是中国顶尖名校的学生,他们推崇现代主义或者是先锋文学,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一些精英主义的思维的。
反叛、消解、颠覆,他们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资本,但林朝阳的话却如同一记重锤捶在了他们的心里。
先锋文学并不比大众文学、文化高明到哪里去,反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要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才能保持住自身的生命力。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刚才那番话中之时,林朝阳又说道:
“不过,我想大家也不需要过度悲观,先锋文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同样也是从大众文学和文化之中萌发的。”
他的一句话如同当头棒喝,点醒了在场众人。
是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