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黄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根本不用等这消息传到朝廷之中,王文龙只是在厦门城披露这消息几天后在福建便引起了反应。
就在王文龙准备离开厦门返回福州的同时,泉州、漳州、兴化府的秀才都跑到当地的府县学中热烈议论此事,并且一度因此上告围堵了府衙。
这行为当然有背后的经济原因,到了万历年间,福建商人已经和外洋通商将近五十年,虽然官场上对于西洋诸国是什么情况还不太了解,可福建民间不少人对于欧洲殖民的方式都有亲身经历。
看着那些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挣的盆满钵满,不少商人都生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之前欺骗高宷开采机易山的海商张嶷就是想骗到一只兵马,为他去开辟吕宋岛殖民地,历史上十几年之后颜思齐、郑芝龙率人进入台湾岛也是出于想要开辟一个殖民地的想法。
可以说对于殖民地的争取想法在此时的福建商人群体之间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之前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对于“擅开边衅”这些商人们也没有这样的胆子,而现在英国朝贡团之死似乎可以大做文章,福建殖民欲望强盛的海商群体自然会鼓励这一思潮。
泉州、漳州、兴化界面上瞬间流行了许多江王文龙所说英国使节团之死刊印的传单,王文龙跟金学曾所说的英国国书内容也泄露出来。
这封国书本来就是友好通商之意,伊丽莎白一世有求于明朝,将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语气十分诚恳,而在出版者的润色之下,伊丽莎白一世更是卑躬虔诚,直接塑造了一个“友好藩国”的形象。
这样臣服于大明的藩国使臣被杀,让一些能读懂文字的商人小地主都义愤填膺。
王文龙根本没有说英国使节是哪个国家杀的,甚至也没有确定英国使节是死于海难还是谋杀,从欧洲到东亚航线路程太远,出事故的概率太高,英国使节团究竟是咋死的在历史上也是一桩谜案。
但不妨碍街面上流行的版本已经开始添油加醋,荷兰人和葡萄牙人首当其冲,怀疑荷兰的人的原因是因为王文龙说了英国使节团遇难的地方靠近荷兰的殖民地,而怀疑葡萄牙人的原因就有些扯了,因为王文龙所写的《葡萄牙国史》,这时福建人最熟悉的欧洲国家就是葡萄牙,并且普遍觉得葡萄牙十分强大。
葡萄牙倒楣啊,如今都已经被西班牙吞并,海外的葡萄牙人也瑟缩在小块殖民地上战战兢兢,却还是要被扣上这个屎盆子。
众人义愤填膺,出身商人家庭的秀才以言辞激烈的跑到衙门去陈情,以为藩国报仇为由,希望朝廷对杀死英国使团的凶手予以惩处。
这一过程井井有条,互相配合,造起了极大的舆论声浪,甚至福建商人开始自发抵制,不和欧洲人往来贸易。只是对于深入大明国境的欧洲人,出海的商人该做生意还是做。
福建衙门大为惊讶,连忙安抚百姓,同时对于欧洲商人也改变态度,一些明面上欧洲人的买办被监禁起来,反复调查他们有无犯法行为。
还真没伤及无辜,一查后这些欧洲人的买办,无论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的手下,个个全都有不法行为,大至贩卖人口,小至私藏军器、违法放洋——朝廷一年准许的船引就一百艘,根本不可能满足福建的出口需求,仔细一查,哪家海商都是违法放洋。
没说的,一批一批的抓起来,弄得这些海商只能拼命疏通,而不少大明本土的商人则趁机抢夺他们的渠道,多经几道手,欧洲人购买商品的成本大大增加,不过这时明朝的生产力实在太强,加价之后欧洲人把货物运回欧洲贩卖还有极大利润,只不过是把他们的利润空间挤出了一些分润给大明海商而已。
荷兰和西班牙人这时根本没能力跑到明朝来对王文龙做什么,王文龙丝毫不怕,看着情形还添了一把火,他一回到福州立马就把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殖民以及如何坑害吕宋华人的事情写到《旬报》之上,并用每期两篇的专题连载。
能写的事情太多了,特别是在吕宋,西班牙人和明朝商人交手不止一次。
七年前西班牙的菲律宾总督达斯马里纳斯组织舰队进攻菲律宾附近的岛屿,强行征发当地华侨两百多人充当水手,他对于这些华侨水手以武力威胁,直接惹怒了两百多名华人,而当时军舰上的西班牙殖民者只有八十多个,潘和五等五名华人带领船员反叛,直接把八十多名西班牙人杀到只有十四个侥幸逃生,连西班牙吕宋总督都被戳死。
潘和五抢了西班牙人的船就直接驾往越南,等待后续情形。
达斯马里纳斯死后他的儿子路易斯临时担任西班牙吕宋总督,立即派出使节团前往大明,要求交出凶手。
当时大明还在打万历援朝战争,福建巡抚许孚远上报万历皇帝建议同意西班牙使团的要求,以此后可以利用他们去刺探日本军情。
不过潘和五等人也不傻,得知消息根本不回国,抢到钱后大部分留在了越南中部的会安,如今这群人已经在会安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华人聚集区,并且有一定势力。
后世xsqd中第二大岛东岛原先的名称叫和五岛,就是以潘和五的名字命名的。
但三十多个驾船回到大明的船员则被许孚远抓起来送给了西班牙人,他们被送回马尼拉虐待至死,而且从此之后,西班牙人对于本地的华人就极为忌惮,已经实行大量歧视性政策。
过几年的吕宋屠华,也已经在酝酿之中。
吕宋华人的悲惨境遇根本不需要格外加以描述直接采访去过吕宋的商人就能得到很多一手信息。王文龙把这些消息刊登在《旬报》之上,立即引起百姓热烈反响。
许多福建人原本并不关心海外之事,但这两条消息接连一出,大家才意识到这些西班牙人对于大明居然敢有如此不臣之心。
事情已经在地方上引起轰动,金学曾和徐学聚两人也必须要做出反应,他们想要核查王文龙所说的内容,但事情发生在欧洲谁能查得出来?最终还是由王文龙斟酌着给出详细情况,然后金学曾便上了一封上疏。
上疏直接走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瞬间使得刚刚换了内阁的朝廷大为震惊。
正逢整个朝廷之中局势波云诡谲,福建上来的这份折子根本瞒不了人,消息刚送入会极门不久,整个京城之中就传开了。
首先礼部就坐不住了。
明代处理外国使节事宜有一大票的专门机构,大半塞在礼部之中,礼部给事中跑去叫大家开会,先问主客司官员知不知道这个英国,不认识,于是又去找四夷馆、会同馆、行人司的负责人,他们负责管理,招待外来使节以及提供翻译工作,一番询问这些人也全不了解什么英国,更找不到会说英国话的。
这时给事中一拍脑门,“今年不是有个洋和尚利玛窦进京了吗?”
万历二十九年二月,利玛窦以外国人进贡特产的名义进京,利玛窦在京城极受欢迎,到处参加宴会,主要原因是利玛窦确对于欧洲的各项学问都极为精通,同时还熟悉大明的典籍,这样的人物到哪里都吃得开。
在京城一番游走,利玛窦不光得到京城中的东林党人以及浙党的欣赏,甚至走了天津税监马堂的路子,被这太监推荐给万历皇帝。
原历史之中利玛窦在京城做了不少科普,但是内容似乎传达的不是很准确,比如《明通鉴》记载他是“大西洋人利玛窦”,然后又解释,“大西洋者,欧罗巴洲之统名。”直接把大西洋和欧洲搞混了。
顺便《明通鉴》转述利马窦的说法,把耶稣以及门徒的传教过程也搞混了,以为耶稣生在亚洲,西行到欧洲传教——直接把耶稣描述成了一个达摩式的人物。
这时的利马窦和同伴郭居静正打算在京城建立教堂,礼部官员找到利玛窦询问此事。
利玛窦听闻,王文龙所叙述的内容细节非常完整,许多地名对于此时的明朝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利玛窦和郭居静却是能听懂的,他们很快通过询问脑补出了王文龙所说的事情发展过程,接着就信了。
这年代的明朝能够说清楚欧洲情况的人几乎没有,而福建的奏折之上细节如此完整,两个欧洲传教士一致认为不可能是福建人自己编造的。
于是两人都十分惊讶:英国的使节团居然被杀了!
两人甚至直接找出怀疑对象:不是荷兰人、就是西班牙人干的。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这事儿跟他完全扯不上关系,而他们传教的耶稣会在明朝的主要据点就是葡萄牙人掌握的香山澳。
利玛窦很快做出反应:这事情可不能让这些明朝人扯到葡萄牙人身上,要不然耶稣会肯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