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484章 边塞诗人高适【3 / 4】

酷酷的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结果高适还没到达广陵,永王李璘便战败了。”

“于是他又受命指挥淮南部队参与讨安史叛军,援救睢阳的行动。”

辛弃疾:与李杜分别3年后的高适44岁了,他在睢阳这个地方遇到了董庭兰。

董庭兰是吏部尚书房琯的琴师,他因主人被贬出长安而四处流浪,靠着精湛的琴艺谋生糊口。

兴衰看遍,董庭兰的琴弹得越来越好,他深深地打动了高适。

分别的时候,董庭兰伤感地对这位听众说,恐怕以后再也不能相见了。

在这江湖之中,你我不过是擦身而过的落魄中年人,余生襟抱空对西风残照而已。

没想到高适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就写出千古名句,既是劝慰琴师也是自勉。

这种豁达洒脱的句子,只有盛唐时期的人才能写出来。

44岁的高适功名未成、流落他乡,坦然地对故人表露自己的落魄。

高适自弱冠之年就到过长安,以为能凭借自己的才华混出名堂。

但意气风发的他并未如愿,辗转飘零多年一事无成。

仕途无望的他只好回到宋城,过着耕读的生活,直到26岁时投身行伍。

彼时大唐与契丹在边境大战,高适闻讯一路从宋城出发,到第二年秋天才抵达战场。

他投奔信安王后不受赏识,无奈之下在幽州节度使手下当了幕僚,却只干了2年跑腿打杂的活。

没办法,从军无禄的高适再度收拾起行囊,南下向着宋城方向返回。

高适是一个有实干精神的人,否则也不可能打杂两年之久,但同时又胸怀大志。

而且即便离开幽州节度使幕府,高适也不像李白那样故作姿态,辞行后就默默地走了。

32岁的高适再到长安,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没想到落榜了。

但他也不懊恼,反而认真总结了唐朝与契丹作战失利的原因,写出了著名的《燕歌行》。

从三十几岁到四十几岁,高适除了与李白杜甫短暂交游外,几乎都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他的的确确非常穷,可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自己,这种精神在文人当中极为宝贵。

事实果然如高适所愿,与董庭兰相别10年后,这颗沧海遗珠终于熠熠生辉。

高适在不惑之年曾如此感叹过,现在总算不必羡慕别人,自己也捧上国家饭碗了。

封丘县令为不入流的九品小官,李白、杜甫这样的人肯定看不上。

可年近50的高适不一样,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踏踏实实地将封丘县治理得很好。

可惜,玄宗晚年逐渐昏聩,上行下效弄得民不聊生。

在封丘干了3年以后,人轻言微的高适受不了了,十分失望地递交辞呈。

他原本以为这就是自己事业的终结,没想到有人将他的努力看在眼里,生命中的伯乐终于出现了。

唐天宝十三年,50岁的高适得到了梁丘举荐,被名将哥舒翰看中前往河西。

哥舒翰非常仰慕高适的文才,尤其是看完他写的《燕歌行》后,认为他在军事方面也十分有才华。

搞军事的人需要实干精神,哥舒翰也欣赏高适在封丘县的作为,他觉得如今这样的人实在不多。

于是,哥舒翰不断地提拔、栽培高适,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左骁卫兵曹兼掌书记的官职。

“高适因直言指责李辅国,从而得罪了权臣李辅国,因此李辅国在唐肃宗面前多次诋毁污蔑高适。”

“致使高适在公元758年被贬太子少詹事,解除兵权,留守东京。”

“乾元二年三月,唐军九节度在相州被安史乱军击溃,高适也随众南逃向襄阳和邓州。”

“五月高适至长安朝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彭州刺史,赴彭州任上。”

“上元元年,高适改任蜀州刺史。”

“在入蜀赴任后,他得知杜甫也在剑南,便写下了《赠杜二拾遗》诗。”

“当时杜甫未能及时回复,直到大历五年,杜甫将死之时,才写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