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324章 儒家异类荀子【6 / 6】

酷酷的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荀子的这番苦心,秦昭襄王并不理解,后世的儒生们也不理解,他们把荀子的安分守己理解成怂了。

每当儒生读到荀子的这段历史,青筋暴突,拍案而起,感觉都快憋寻死了。

同样是大儒,怎么就不能像孟子那样呢?

孟子见大魏王,大魏王要跟他谈利,孟子直接怼,要谈就谈义。

现在秦昭襄王问你荀子,儒生能够带来什么好处,你荀子为啥就不能跟孟子一样直接怼。

结果荀子说了一大堆,仿佛要让儒生当小绵羊,实在没法跟孟子的浩然正气相比。

不得不说,产生这样的误解,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儒生没有把荀子的思想吃透。

荀子是想让整个国家的法治和人治结合起来,让社会高效稳定的运转,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后世的儒生们没有吃透荀子的意思不要紧,后世的帝王们可是看出了其中的杀招,并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外儒内法,这的确是治理国家、稳定社会结构的灵丹妙药。

后世帝王们的内心,几乎都是赤裸裸的法家,连他也不例外。

但帝王表现出来的向外界宣扬的,则全是鼓励老百姓当顺民的思想。

汉宣帝就曾经评价统治的奥妙就是王霸杂治,所谓王道就是儒家的那一套,所谓霸道就是法家的那一套。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很多时候,两者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虽然一直在说儒家是孔孟之道,但真正代表中华两千年统治主流思想的是荀子的思想。

时至今日,再看荀子的思想,就必须从一个正确的角度来解读了。

荀子其实只想通过人治和法治的结合,达到一种和谐高效的运行之道,而不是控制别人的帝王之术。

事实也证明,荀子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光有法治没有人治是行不通的。

法家是最讨厌人治的,因为强人政治太有局限性。

强人在的时候,国家当然富强。

但强人一旦倒下,国家就会立刻衰败下去。

比如赵武灵王、燕昭王这样的雄主,他们一旦离世,国家就会迅速衰败。

只有建立法制,才能保障国家的整个系统有条不紊的运行。

那样即使出现一个平庸的君主,国家也会持续不断的强大。

秦国之所以一直强大,就是因为坚守法治而不用人治。

韩非子的这套理论非常有道理,但也是有漏洞的。

平庸的君主不破坏法制的话,国家当然可以一直强大。

但如果出现了倒行逆施之辈,比如秦二世直接破坏了法治,那么国家就只能灭亡了。

不得不说,老师就是老师,荀子比学生看到了更深刻的一面。

荀子说当年的后羿是神射手,他的射箭方法也没有失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神射手。

当年大禹制定的法律和制度,现在还能看到,但是夏朝早就灭亡了。

所以法律制度是不能靠自己运行的,有合适的人来执行制度,就能够很好的运行。

失去了合适的人,这个制度就会崩溃。

所以荀子强调好的制度是好的社会的源头,而君子又是好的制度的源头。

把社会管理好靠制度,但制度运行好还是得看人。

秦始皇驾崩后,秦法并没有改变。

但秦朝很快就亡了,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来运行这套制度。

而在秦统一天下前,秦国一直蒸蒸日上,秦法的好也只是表面现象。

没有出现破坏法治,倒行逆施的昏君才是关键。

所以作为君主自己来讲,也需要儒法兼修,明白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因为一个制度一旦运行时间长了,执行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的扩大自己的利益。

制度是无法监督自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另一种力量来监督执行者。

那就是儒家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荀子说礼。

帝王也需要学习儒家的经典,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拥有仁爱之心。

而不是像秦二世隋炀帝那样,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体谅老百姓的疾苦。

这才是荀子真正要体现出的法儒结合的思想,它是一种道德诠释,而不是一种术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