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134章 图书馆【1 / 1】

清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鉴于有姬玄这只铁公鸡在, 想要朝廷斥巨资在各地建新房做图书馆那肯定是不存在的。

开玩笑,陆安珩那计划书上可是明明白白写着呢, 一建就是好几千间图书馆。真要全都建新房, 光是建房子的费用就得把姬玄逼的上吊去。

好不容易攒了点家底,要是这么一下子就败光了,那还了得?

是以在姬玄慷慨激昂地哭穷之下,朝廷最终定下的是将县衙中的房子拾掇拾掇, 空出一间房来专门做图书馆。前来借书之人必须有里正出具的证明书, 证实他确实某地的读书人。

县衙还要设立至少两名主薄, 专门管理读书人借书之事, 做好登记。因着书籍有限, 一次最多只能借两本书,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月, 免得出现有人借不到书的情况。

若有那借书不还者, 衙役有权按照此人所留的地址前往此人家中要债,并将此人纳入图书馆黑名单, 进入黑名单三次者, 彻底剥夺其借书资格。

有那离县城极为偏远的乡镇, 进城就得好些天的,便在镇上再设一个图书馆, 方便周围村庄的读书人过来借书,不过书籍的册数会少一点, 让县令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零活变动。

这操作比陆安珩之前地计划书要细上不少, 考虑到了人口分布问题, 绝对是想尽可能地让每个学子都能看到书,借到书。还减少了部分图书馆,将资源整合在了县城里,便于管理。

陆安珩没什么意见,反正他只管送书便是,其他的全部都听朝廷的安排。

不过,陆安珩倒是没想到,这一政令一出,学子们的热情简直比山高比海深。不说学子们,就连那些个镇守一方的总督也没能压制住自己的喜悦,各地歌功颂德的奏折那真是像雪花一般飞上元德帝的书案上,以至于元德帝这些日子见了奏折就发晕,真是被各色文采斐然的花式拍马屁奏折给折腾得不轻。

获利的读书人更是激动,张口必称陛下圣明。某种程度上说,图书馆一事着实是让元德帝的声望更上一层楼,眼瞅着就被读书人夸得功德直逼尧舜,妥妥的一代圣君。

读书人的言辞素来是掌握着主流舆论的东西。陆安珩后世有个陈世美的故事,就说明了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读书人的道理,不然分分钟就得被黑成煤球,顺带附赠千古骂名大礼包。

同样的,读书人夸起人来,那也是分分钟就能将人夸得功盖尧舜,圣光加身。总而言之,中心思想就是朝廷好,陛下好,跟着陛下日子好。

洗脑效果真是绝了。

就连市井间那些啥也不懂的小屁孩都能时不时嚎上一嗓子“陛下英明”,也是迷醉。

陆安珩都觉得若是让这批人跑到后世干点洗脑活计的话,估计他们能让世上所有的洗脑组织都彻底凉了。

不过,见了这堪称疯狂的场面后,陆安珩这才明白当日姜阁老为何不动声色地把自己想以慈善组织名头捐书的想法给压了下去了。不仅把压下去,这回还让元德帝唱主角,有意识地淡化了陆安珩的功劳。

陆安珩原本还有点想不明白,见这阵仗,要是再没回过味来,那就真的得请孙辛夷过来给他看看脑子了。

想明白后,陆安珩就是一阵后怕,艾玛要是自己真拿慈善组织的名头捐书了,这会儿被吹爆的就成了慈善组织了。这么大的阵仗,夸元德帝倒是没什么,要是夸不属于官方的慈善组织,那真是彻底把慈善组织给架在火上烤,估摸着用不了多久慈善组织都得凉了。

陆安珩不由感叹一声,还是姜阁老靠谱啊!真正的大佬,永远都能拯救自己于挖坑之时,从源头上就把坑给堵死了。

跟着大佬混,果然总不会走错路,安全系数爆表。

设图书馆的指令既然已经下发,陆安珩也要开始准备供应资料的事儿了。

拖了几个月的时间,陆安珩又添置了几套活字印刷术模具,匠人们几班加点地忙活了几个月,已经印出了六万多套资料,两个大仓库都放不下,还运了不少扔给姬玄处理。

朝廷这头要还是没有动静的话,陆安珩都想略微停一停印书的进度了。印出来真没地方放了。

好在现如今朝廷的章程终于出来了,事关天下读书人,各地总督也不敢大意,连忙开始规划辖区内的图书馆设立事宜。

最激动的除了一心想要通过科考晋升的读书人之外,便是各地县令了。陆安珩要给图书馆捐书,受益的是千千万万读书人,定能有人通过图书馆中资料有所进益,若是考过了科举,不说进士举人,就连多考上几个秀才那也是明晃晃的政绩啊!

是以县令们激动得很,完全没有想在图书馆上弄鬼的心思。再说了,多少双读书人的眼睛正在盯着这事儿呢,真要在其中弄鬼,断了人的前程,说不得就会引发民怨闹出大事儿来。到时候别说得好处了,项上人头保不保得住都是个大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图书馆开设的很是顺利,再加上大多数已经用水泥修好了的官道,运输速度比以往快了不少,那头的县令们认真地把图书馆规划好,管理人员都分配好后,没过多久,就迎来了陆安珩许诺捐赠的一大堆资料。

众多寒门学子正眼巴巴地

守着图书馆呢,即便朝廷已经下达了政令,这些读书人心里头还是不太踏实,以往也没听过有这样的好事儿啊,总得亲眼看看才能放下心。

这会儿眼瞅着一大车一大车的资料书被拖进图书馆,蹲在一旁时刻关注图书馆动态的读书人顿时就兴奋了。

等到县衙以极高的效率将这些书全部分好类做好登记后,图书馆就这么正式向所有读书人开放了!

这绝对是大齐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的壮举。虽然之前的红薯玉米也让百姓们获利颇多,不过在这个讲究仕农工商的年代,总归是读书人的声音更大一些的。

真要说起来,光凭图书馆这一样大事儿,就能让史官将元德帝给吹爆,将他写成一代圣君啥的。

当然,也会提陆安珩一笔,夸他一两句,足够让陆安珩青史留名了。

不过摸着良心讲,陆安珩之前捣鼓出来的那些东西,已经足够他青史留名好多回了。陆安珩自己也并不是特别在乎这个身后虚名,反倒更关心图书馆的作用是否像自己当初想象得那样好,能否为寒门学子拓宽那条本就万分艰难险阻的科考之路。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各地图书馆开放的第一天,全部都被读书人给挤爆了,有那早就眼馋资料书,却碍于囊中羞涩买不起的寒门子,得了图书馆开放的具体时间后,特地提前一天赶到了图书馆门口等着。

这会儿天气也不冷,这帮人还靠在图书馆对面的墙角对付了一晚,就等着第二日图书馆开门,自己能借到两本红遍大江南北的科举资料书。

等真正进入图书馆,看着那摆放整齐的新书之时,这群寒门子才有了一种不太真切的真实感,直到他们在管理员那里登记好,抱着资料书恍恍惚惚地出门后,才有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

原来朝廷说的,免费为大伙儿提供资料书,是真的啊!感谢英明神武的陛下,感谢心系天下读书人的陆大人,自己可真是撞大运,赶上好时候了。

陆安珩就这么刷爆了天下人读书人的好感值,就连当初因着他捣鼓出各种资料试卷而恨他恨得牙痒痒的考生们,都对陆安珩这么大手笔的行为给镇住了。

心疼自己当初花的一大笔银子的同时,也为陆安珩如此广阔的胸襟所折服。

看在这家伙心系天下的份儿上,之前的仇恨值就通通清零好了。

付出果然是会有收获的,虽然明面上陆安珩所受的赞誉不及元德帝,不知情的人私下里还悄咪咪地心疼了好几回陆安珩这个出了银子却没得多大好处的倒霉蛋。

却不成想,陆安珩这是闷声发大财,隐形好处真没少捞,还不招人眼。

再次感谢姜阁老,真是熟谙中庸之道,具体操作的时候不着痕迹的淡化了陆安珩的功绩,没让他当成最突出最嘚瑟的那棵大树,不然眼下哪里会这么风平浪静呢?怕是会招来各种红眼病不断挑刺了。

陆安珩就这么借着图书馆这股东风,成为了广大读书人心目中德行好得堪比圣人的大好人,为自己圈了一大波粉。

等到大齐境内最后一家图书馆也正式对读书人开放时,已经快到严冬了。

一直关注着图书馆的陆安珩也松了一口气,忙活了这么久,总算是全部步入正轨了,自己也能将大部分精力给收回来,转头管管亲儿子和肥团子们的学业了。

再有,陆安珏的婚事也要开始准备起来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