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95章 以父之名【1 / 5】

米迦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发饰也不一样, 席德妮、凯特姐妹都戴着英格兰式的包头帽子,爱丽丝就很不喜欢这种帽子,她更多的使用发带装饰自己的头发。她喜欢把自己装扮的漂亮整洁, 适当戴一些首饰,首饰和服装是最能体现你的社会地位的装饰物。

打字机太笨重, 没法随身携带,外出的时候,爱丽丝喜欢带着笔记本和铅笔, 方便随时记录下“灵光一闪”。

出门旅行见见世面在任何年代都是必要的, 是因为你在家乡那么一小块地方, 整天看到的都是差不多的事物和人物,就像简,她也不是整天只待在家里,她从7、8岁的时候就跟着卡桑德拉到处去, 去某位夫人那儿接受教育, 后来又经常外出探亲, 旅行的经验很丰富,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她就用在自己的创作中了。

简将自己的观察方法分享给她,教她怎么观察别人, 还得不被人注意到, 不然可能会被误以为你有什么偷听的怪癖呢——其实大家都爱偷听, 人人都爱偷听。

简就爱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不想写其他的。

爱丽丝则是兴趣太广泛, 反而限制了她的进一步发展。

奥利弗说的对,她首先应该先确定自己喜欢什么,然后看看自己是否擅长。

这是旧制度向新制度过渡的时期,一场场战争一步步粉碎了旧世界,创造出了新世界,工业革命是划时代的重大影响事件,工业革命之后,才是科技大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从航海时代到马铃薯玉米传播到欧洲,到人口大爆炸,到技术大革新,到工业大革命,一环扣一环,哪一个环节没有达到要求,都不足以进入下一环节。

身处在这个时代转折点,她幸运的是出生在一个小有资产温饱不愁的牧师家庭,要是她出生在雅各布家,没准早就饿死或是病死了。

而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挣扎在温饱线下的人们,就像去年她为了纺织女工做调查报告卧底的那几天,那些工人们住的地方狭窄,压根没有什么工作福利,因为接受教育有限,也没有什么卫生概念,公共卫生极其落后,私人卫生意识极差。

女人的财产全部属于丈夫,也就意味着她们在工厂每天辛辛苦苦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得到的每一个便士都不是自己的,是丈夫的,他是拿去喝酒也好,是拿去赌博也好,甚至是送去妓院也好,跟这个女人毫无关系;要是不幸她们有了孩子,孩子的将来也是这样,没有钱接受教育,长到12岁甚至更小,就开始在工厂工作。

女工的薪水不到男工的50,童工的薪水更是低到只有男工的1/3,而如果男人不让妻子孩子去做工,就没法赚到足够养活一家人的钱。而男人一边埋怨女人和孩子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纺织厂里很多工作不需要成年男性也能胜任——一边又不得不让他们的妻子孩子出去做工。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了。

贫困工人聚居的地方也少不了下等妓院,男工们干了一天的活,累得要命,拿了薪水就会买酒喝个烂醉,他们不在乎妓-女是美是丑,只要是个女人就行了。老鸨们将那些家里穷得吃不饱饭的女孩子统一管理起来,压榨她们的每一分剩余价值,很多女孩12、3岁就开始卖身,16、7岁就因为性病奄奄一息。

要说妓-女们会被传染上性病是职业风险,妓-女可买不起那么贵的羊肠安全套,那么,那些因为丈夫带回来性病而不幸染病的妻子们,就相当可怜可悲了。绝大多数底层女性根本看不起妇科医生,每天不得不忍受身体的不适,还得继续工作、伺候喝醉酒的丈夫、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实在是活得卑微,活得痛苦,生是一种不幸,死才是解脱。

这是社会最底层的悲惨现状,爱丽丝只看到了一点边边角角就吓坏了。

继去年4月发表的《英格兰纺织厂女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之后,今年,1810年4月,《伦敦晨报》再次发表了《英格兰童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仍然是连续3天刊登在报纸的第二版上,详细介绍了目前英格兰地区童工现状,从人数、年龄到涉及工厂与行业、薪水、受教育程度,仅仅英格兰地区,每年就有10万以上的童工在各行各业工作,工作的定义以“收取稳定报酬”为界定,包括常年在街头给客人擦皮鞋的孩子们都计算在内。

这份调查报告以去年爱丽丝在做女工调查报告的时候写下的童工调查资料为基础,加上了约有2/3的新内容,将童工扩大到不仅是纺织厂童工。

报告的最后指出,国家没有重视平民教育,以至于数以万计的孩子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就外出工作,科技进步靠的不是哪一个人或一小撮人的智慧,英国要站在世界前列,要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必须要重视平民教育,让愿意上学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这才是利国利民的头等大事。

调查报告的署名仍然是神秘又中二的“真理之眼”。

《伦敦晨报》的发展十分可喜,今年又开办了一份新的报纸,叫《伦敦评论家》,周报,目前主要内容是书评、剧评等,周五出刊,夹在《伦敦晨报》里,约等于白送。

其实做个最早的调查记者也不错,

爱丽丝寻思着。

调查记者的缺点是,可能你不知道啥时候就得罪了财大气粗的幕后黑手,挨一顿闷棍不算什么事,就怕被捆块石头扔进泰晤士河。在法律不健全、侦破手段落后的年代,你可不能指望警察为你沉冤昭雪。

——现在就连苏格兰场都还没有呢!

又想着不知道是谁接着做完了童工调查报告。卫斯理?有可能。亨利哥哥似乎提过,卫斯理订婚了?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姐。

亨利·奥斯汀的生意做得很好,打字机已经远销到美国和上加拿大,欧洲的代理商生意也做的很红火,包括法国。当然,山寨产品无法避免,各国有关专利的法律不尽相同,打官司非常麻烦。

比起打字机来,蒸汽印刷机的销量不高,但利润很高,每年也给她带来上万英镑的收入。这笔钱亨利都帮她存起来了。

亨利家的小威廉5岁了,茁壮成长,是个可爱的宝宝。伊丽莎表姐的信基本就是夸她儿子多么的可爱。她将她所有的母爱都放在仅存的小儿子身上,现在极少提到小黑斯汀斯,对养子小亨利也不够关心。小亨利今年13岁,养父将他送到威斯敏斯特学校就学,将来去牛津大学上大学。

小亨利偷偷给小姑姑写信,说他想去皇家海军学院,以后像弗朗西斯叔叔一样,成为船长。

爱丽丝便写信问亨利,小亨利想去海军学院,为什么不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家里有两个海军军官,小亨利海军学院毕业后,让他去叔叔们的军舰上实习,这还是很好操作的。

亨利哥哥跟养子好好谈了谈,又写信问了小亨利的亲爹爱德华,爱德华哥哥说他想去海军学院就去呗,怎么办呢,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里有两位出色的海军军官,小亨利见过叔叔们身穿海军制服的英姿,会想要仿效叔叔们其实再正常不过。

于是,小亨利秋天的时候就去了皇家海军学院,虽然比同学都大了1岁,不过这样可能会让他在海军学院过的好一点,男孩子聚集的地方总是这样,总有一些孩子会欺凌他人取乐。

爱德华哥哥的烦恼也不少。他的长女范妮只比爱丽丝小3岁,1月份就到18岁了。16岁按照传统进入了社交界,开始寻找丈夫的历程。爱德华拿不出太多的嫁妆给长女,范妮可能只会有一小笔嫁妆。他有5个女儿5个儿子的婚事要操心,奈特家的财产大多是土地财产,以后要留给他的长子小爱德华继承,这是肯定的;其他几个子女只能分得不多的现金,加上伊丽莎白的嫁妆,到手的不会太多。

而一个女孩没有合适的嫁妆,是找不到门当户对又合适的丈夫的。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在范妮身上体现出来了。

爱德华没再娶妻,也是因为他有10个孩子将要陆续成年,别的不说,光是这笔嫁娶费用就很让人头疼,没人会想嫁进来做10个孩子的继母,还得操持他们的婚事。

至于大哥詹姆斯家,因为孩子不多,只有17岁半的长女安娜、快到12岁的长子小詹姆斯、5岁的次女卡罗琳娜,问题不大。詹姆斯现在有3个教区的收入,其中有一个年收入超过1000英镑的大教区,日子过得很惬意,两个女儿都能得到一笔很不错的嫁妆。

爱德华便跟亨利说到女儿们的嫁妆,问家族信托基金能不能提供一小笔嫁妆给范妮。

亨利同意给一笔嫁妆,但数目还得商榷,写信问了爱丽丝。爱丽丝回信说,那就得保证家里的女孩子不管结婚还是不结婚,都能得到数额相同的嫁妆——不结婚的叫“津贴”——还规定了支付时间,从女孩们年满20岁开始支付。

亨利问,这不是就把女孩们的结婚年龄推迟到20岁以后了吗?

爱丽丝回信说,不是啊,她们要想18岁结婚也可以,只是20岁之前拿不到这笔嫁妆而已,损失不大。她们的丈夫应该不至于计较这点钱吧。

有了家族信托基金提供的嫁妆,爱德华才算有了点底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