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174章 第 174 章【3 / 7】

月海妖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郭教授思虑再三,同意将种子和数据给紫金科技,用人工智能进行育种和选种。

安夏走的时候,农大生依依不舍:“这些数据都是我们蹲在田里,一棵一棵测出来的,希望能有用。”

“一定有用!”安夏保证。

安夏带回的新课题,对人工智能团队是个挑战。

在此之前,人工智能团队的主要工作量是穷举,疯狂配对就行了。

现在安夏要的是挑出种子里拥有特定基因的那几粒,并且让它们延续下去。

计算机不仅需要准确预测,甚至还要进行虚拟诱变,预测变异的结果,并且进行规模化验证。

刘杰看着技术要求,笑道:“安总,我们这要是能做得成,连窑变瓷器都可控了。”

“那不是挺好的么,万一哪天你穿越到古代,先靠做窑变瓷器发大财,然后靠控制稻穗的数量向皇帝献祥瑞,就能当大官了。再往后,就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加九锡,最后三请三让,你就是皇帝啦!”

人工智能没有问题,问题是刘杰全组人对农

业一窍不通,他们组里只有一个人亲自种过东西——葱和蒜,后来还因为出差忘记浇水干死了。

这种重度交叉学科就是很不友好,最后那位种过葱蒜的同事,被同事们共同推选为与农科院沟通的专员。

安夏过来询问他们进度的时候,刚好遇到这位叫王小山的同志整理提问的大纲,他有不少东西要问。

“你这个问题不行。”安夏说,“太多计算机行业的专业术语了,不能确保他们听得懂,沟通效率会降低。”

她指着一个词“非结构化数据”:“你跟他们要这东西,肯定没人懂你在说什么。”

“这……这不就是图像、视频和文档吗?没通过预定义模型构建的都是呀。”王小山觉得这个词就跟“面包”“电视”一样,很简单的,平时上班时常说。

安夏摇头:“你随便问个高中生,你看他们懂么?”

王小山十分为难:“可是不用这些词……没别的了啊。”

“你们是对话沟通,又不限定字数,你打比方,把它能实现的功能描述一遍,不也可以吗?”

王小山又愁苦万分地修改,在人工智能组内部用几个字母就能说明白的事情,换个说法要一百多个字。

他现在就是后悔,为什么要让同事知道他为了吃面条方便,在家里种了葱蒜。结果就因为“你比我们有农业常识”被推出来。

不过他与郭教授相似,很有那么一点人文主义关怀和理想主义在身上。

听到农大生说到农药药不死棉铃虫,反而药死了一万多人,有的家里就剩下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两口,王小山红了眼眶。

再加上听说农大生和郭教授他们的工资,再对比自己的高收入,王小山的心里生出了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的想法。

一件事情被强迫干,跟主动想干,达成的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王小山不仅仅满足于从农科院得到的数据,他还会建构数字模型,判断哪些数据会影响作物。

技术这边推进顺利,安夏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孟山都公司在1990年就已经开发出了这种种子,而且在中国也有公司,却不销售?

如果说是想挟虫自重,那1992年棉铃虫大爆发之后,他们应该活动起来了,怎么一直到今年年底都没有动静?

打听了一下,安夏才知道,原来到现在为止,中国的种业全部控制在国有企业手里,别说外资,私营都没戏。

国家对种子的重要性是有认知的。

不过安夏知道,这种靠行政力量控制的事情是不会长久的,特别是棉纺织品占了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

国家不可能坐视农民弃种,到时候着急上火,早就准备好的孟山都就可以一下子占领市场了。

安夏又看了一遍郭教授的上中下游三个分工,发现最重要的部分全都在科研部门。

销售部门……没有?!!!

下游只有推广这么一个项目,但是没有说是哪个单位负责。

习惯于东西还没做出来,先在市场上开吹的安夏惊呆了。

这是想干什么?在电视上打广告,让农民自己到农科院来领种子吗?

不是,实验株已经出来了,大规模的模拟种植工作也已经跟紫金签了,居然完全都不想着销售?

安夏为了确认自己是不是弄错了,打电话向郭教授求证。

结果,就是没有销售。

所谓推广,就是在各个乡镇的农业合作点做宣传。

安夏:“……”

想!啥!呢!

你们不想卖,我还想卖呢。

棉花是四月种,现在都十一月了,不宣传还等什么?

等着1994年的棉花种植也开天窗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