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星空宇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崇峰坐到了位置上,而后拿出了笔和图纸,便坐在那里发起了呆。
他的思绪正在激烈地运转着,想着从哪里开始开始他的强国大业。
……
自从进入工业革时代以来,钢铁产量就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
祖国虽然从清时期就开始发展钢铁冶炼产业,但是祖国工厂的生产技术和产量,一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新祖国成立之后,发展钢铁产业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毛子国的援助。
但从1956年开始,我国便独立自主发展钢铁产业,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辉。
祖国机床工业,从1949年新祖国成立後,逐步发展起来。
对过往经验教训,予以科学的总结,对我们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金融危机中继往开来、谋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国後三十年,在第一阶段。
新祖国百废待兴,人才缺乏、科技落後,在政、经济上还外受封锁、内部闭塞,各方面条件很差。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政领导层头脑清醒、谦虚谨慎。
在当时毛子国政府帮助与大批毛子专家指导下,用毛子国图纸逐步生产一些手动普通机床,供应生产急需。
为了建立强大的机床工业全局,我国陆续发展了“18罗汉厂”,成为机床、工具生产骨干中坚力量。
随後又逐步成立了7个综合机床研究所、37个各类机床的专业研究所,引导有关企业发展先进技术和先进机床。
由于工作扎实,在正确的科技知识指导下进行。
在1950~1957年的短短8年中,为祖国整个机床工业的布局、生产、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是前30年、甚至整个60年中的黄金时期。
改开放後三十年,在第二阶段,吸取了过去3年大跃、十年革之惨痛教训,采取改革开放策略,逐步走上科学地生产机床、发展机床工业的道路。
借革开放之春风,到1980年,我国先後引进矮子国、红酒国、米国数控系统,并导入各类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进行合作生产。
边仿、边学、边造、边用,得益於逐步掌握了数控机床的一些技术、特点与发展“人才、科研、质量、创新、合作、信誉”是机床工业能否成功发展之“要害”。
应该看到,祖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对此应有自知之明,高瞻远瞩并切实解决,才能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功!
主要包括3项具有代表性、划时代性的技术创新骨干项目:一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二是用连续铸钢法直接铸成钢坯,三是将并列式轧机改为各种形式的多机架串列式连续高速轧钢机。
由于这些技术创新的一系列优越性,很快被矮子国、米国和欧美等产钢国采用,成为世界第二代先进的钢铁制造技术,处在应用发展期。
新祖国60年钢铁工业的发展实践证明,钢铁工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由投入产出为代表的内在有机联系。
钢铁工业只有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保持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反之,像在3年“大跃”时期那样,片面强调“以钢为纲”,在国民经济中,钢铁工业孤军突进,在钢铁工业产业链内部,矿山、冶炼、轧材之间的比例失调。
结果不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最终使钢铁工业的发展难以为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时间还早,还不到那个让人痛彻心扉的十年改革时代。
也还没有到后来祖国钢铁方面领先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时代。
刘崇峰想要快速的将一些后来的技术,提前搬出来。
一来,为了提高钢铁的质量与产量。
二来钢铁与机械,船舶,汽车,家电,交通,建筑等诸多领域息息相关。
只有国家的钢铁技术进步,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