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2章 羊肉汤馆【1 / 3】

宴坐青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灯笼肉这道菜,是张淑芳跟同车间的马英学的,主要食材是灯笼椒和猪肉。把灯笼椒洗净,掏空里边的籽,然后把新鲜的猪肉绞成肉泥,配上生姜葱汁和盐,调均,塞进大青椒的肚子,放油锅里炸,直炸得表皮金黄,捞起来,放蒸锅里大火蒸。前不久,张淑芳对这道菜进行了改良,在肉泥里拌上些煮熟切碎的粉丝,吃起来没那么油腻,更添一种别样的风味。

这天下午,她刚把灯笼肉放进蒸锅,家里来了客人,正是教她做灯笼肉的马英。

马英进屋就问她:“你晓得不,陶老六死了。”

“陶老六死了,咋死的?”张淑芳吃惊不小。

马英叹了口气,一屁股坐下来道:“听人说,他昨晚喝高了,回家路上掉进河里淹死了。”

张淑芳皱着眉头道:“我家老文也是一个德行,见了酒比爹妈还亲,等他回来,我得跟他说说陶老六的事儿,给他敲敲警钟。”

马英跟张淑芳一样,都是车间库管员,在此之前,她还在职工食堂干过,跟陶老六很熟络。

在机械厂,陶老六可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老爹在厂里上班,老娘在乡下务农。八十年代初期,十四岁的陶老六外出学烧菜手艺,两年后就能独自站灶。就在那一年,他老爹光荣退休,一封电报把他紧急召回,没几天就顶班进厂,在职工食堂烧菜。因他手艺精湛,技艺纯熟,很快便打响了名声。

陶老六最拿手的是做啤酒鸭,这道菜做法很多,少说也有近二十种,他的做法不同于别家。首先,他对鸭子的挑选很讲究,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以两斤半为宜。鸭子买回来不急着宰杀,先饿上两天,只喂些啤酒。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鸭肉更加鲜嫩,充分融入啤酒的醇香。鸭子宰杀后打理干净,用纱布包上,仔细搌干水分,放入冷水锅中烧开。小火煮八分熟,捞出切块。然后把炒锅烧热,加入少量油,放入葱段、姜块、八角、花椒等调料爆炒,接着鸭肉入锅,放料酒、生抽,将鸭肉炒至金黄色,再加入水和一瓶啤酒,加盐炖煮。这种做法就跟吃火锅一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准备鸭肠、鸭血、鸭肝、青菜、蘑菇、粉丝等荤素配菜,边吃边烫,美得不行。先前煮鸭肉的汤也有妙用,待锅里的水熬得差不多快干时,加入原滋原味的鸭汤接着煮烫。

因这手绝活,陶老六成了机械厂名人。上级单位来检查,厂部、各办公室、车间开会,都少不了点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啤酒鸭。大伙都说,不少饭馆里都能吃到啤酒鸭,但是要论口味地道,还得数陶老六的手艺。有个别领导甚至私下里说,其实有的会可开可不开,但是为能吃到陶老六的啤酒鸭,坚决要开。

有本事的人大多自负,陶老六也不例外。随着名气越发红火,他渐渐便有些拿大,不把普通职工放在眼里,专一伺候干部,发展到后来,只有厂级领导能够使唤他。

潜意识中,人们对大厨的印象是头大脖子粗,肥肥的圆脸堆着笑。陶老六却鬼瘦鬼瘦的,戴着眼镜,双目放着精光,看人的时候眼神很冷,还有些傲。他职业生涯中最为风光的一回,是奉命接待来厂视察的副市长。副市长对啤酒鸭赞不绝口,还主动跟大厨陶老六合影留念。如此具有纪念意义的珍贵照片被宣传科放大后,装进玻璃镜框里,挂在职工食堂最显眼的墙上。照片中,副市长身材伟岸,笑容和蔼,站在他身边的陶老六矮小瘦削,目光闪躲,显得很不安。

厂长说:“陶老六,能够跟副市长合影,多光彩的事儿,你咋搞得跟做了亏心事似的?”

陶老六嘿嘿两声,不说话。

这些年,机械厂江河日下,大概就在半年前,陶老六主动辞职,在厂门口开了家馆子,黑底金字招牌:陶老六啤酒鸭。生意很是火爆,天天打拥堂。

前不久,工商所接到群众匿名举报,采取突然袭击,查出陶老六在啤酒鸭中加入了罂粟壳,当即查封。人们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他的啤酒鸭这么馋人,原来昧着良心搞了手脚。

马英说:“陶老六昨晚死,距离他馆子被查封还不到一个月。他婆娘没得工作,儿子陶宝刚满六岁,孤儿寡母可怜哟。”

张淑芳想了想,试探着问她:“咱们是不是应该去看看,好歹都是一个厂里的。”

“我已经去过了,送了一百块钱。你就不用了,你跟他又不熟,我呢,毕竟在职工食堂干过,跟他打过几年交道,抹不过情面。”

“那行。马姐,你坐着,我去看看锅里的灯笼肉。”

“哦,对了,我教你的这灯笼肉,还是当年陶老六教我的。”

张淑芳听得心底猛地一缩。

又是一阵闲扯后,马英道出一件更令人吃惊的事情,铁合金厂垮了,彻彻底底垮了,工人们领得一笔可怜巴巴的遣散费,从此告别单位,自谋出路。

张淑芳一脸担忧道:“马姐,你说我们机械厂会不会?”

“迟早的事儿,唉……”马英叹息一声说:“淑芳,你不用担心,你家有老文撑着呢,最经不起折腾的是我们这号人,两口子都在一条船上,要是哪天船翻了,谁也跑不掉。”

张淑芳暗自庆幸自个儿嫁对了人,幸福感油然而生。

马英又道:“淑芳,其实我今儿个来,是想求你一件事。”

“马姐,瞧你说的,啥求不求的,咱姐俩相处又不是一天两天,你有啥难处,直说,只要我能帮得上。她嘴上这么说着,心里直犯嘀咕,可千万别是找我借钱。

“是这样,淑芳,我跟我家老王商量了一下,打算提前自个谋个出路。”

“啥出路?”

“我们想搞个羊肉汤馆,地方我都选好了,也在建设路,店铺挺不错,还带个后院,租金也不高。”

“我看行。”张淑芳在马姐家喝过两回羊肉汤,那滋味至今刻在脑海里。

马英的神色越发显得亲热:“咱姐俩都在车间仓库上班,要说活儿吧,其实真不多,就是时间套人,没事也得在那待着。”

“那是。”张淑芳人也不傻,一下就回过味儿来,笑道:“马姐,你店铺开张后事儿肯定多,不要紧,仓库有我顶着,你就放心吧。”

马英喜得眉开眼笑:“我的好妹妹,你这么仗义,叫姐姐我咋感谢你呢?”

“咋感谢?我来你店铺喝羊肉汤,你给打折就是了。”

“不是打折,是免费,你全家来我都免费。”马英紧紧抓住她的双手,很用力地捏。

马英是个利索人,一周后,两棵树羊肉汤馆开张营业。之所以取这店名,是因为店铺前老大两棵黄桷树。马英说,老树有灵,它们就是我的发财树、幸运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