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72章 刘青林回来【1 / 1】

为何五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觉已到夜深沉,把酒言欢添情谊。

吃过饭之后众人一块下楼,胡勇和元皓都是习武之人,不惧冷。但是还有刘夫人和青玉两个女子在,胡勇要去找个马车过来,刘夫人拒绝了。

“此地距离医馆不远,走路片刻就能到,况且我和夫君也经常出去游玩,身体没这么弱。”

青玉也在一旁出声:“爹,我不冷的。不用另找马车了。”

既然都拒绝了,胡勇也不再强求。元皓向酒楼要了灯笼,众人便一块往医馆的方向走。

刘骞一手提着灯笼在前面照路,一手拉着刘夫人。后面青玉跟胡勇父女两个走在中间,元皓在青玉的另外一侧走。

“玉儿,等我回去安排一下,让你哥哥过来一趟。你母亲远在中都,还未曾与你见过面,正好你也去那逛逛。若是在中都待的不便宜,直接再回这来。爹这个安排,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青玉想到了一定会去中都一趟,当即就表示同意。“我愿意的,爹。我听您安排。”

胡勇想到自己的夫人,也是满心思念,但是这次自己就不回去了。“好,既然这里没有什么事情了,明天我就回去。“

前面刘骞夫妇两个相视一笑,青玉找到了亲生爹娘是好事,他们为这孩子开心。

元皓想到了来之前听到的消息,于是对着前面的刘骞说道:“刘兄,玉儿的哥哥马上就要回来了,无需再担心那孩子,他马上就能归家。”

刘骞夫妇听到儿子马上就要回家,也很开心。儿行千里,家人担忧,能归家就是最大的团圆。“好,多谢胡兄弟提醒。”

胡勇摆摆手,“哎,这有什么可谢的。就是我不说,几天之后你们也能看见他。”

“好,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胡兄弟有空了,也常来这边转转。&34;

胡勇本就是一个豪爽的人,”一定,一定。“

长辈们在说话,元皓也低声跟青玉讲:”玉儿,这次我可能要跟你一块回中都。到了之后,你一定得去我家转一圈,我娘很惦记你。“

青玉也想去看看,元皓的爹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好,我到时一定去。”

元皓听到青玉去自己家,很开心,决定回军营之后就马上寄出一封信,告诉他娘这个好消息。

把人送到了医馆,胡勇跟元皓才转身去客栈。

亲人欢相聚,终有离别时。这次离开,是期待下次的相逢。

第二日,胡勇带着元皓来医馆辞行,叮嘱好青玉仔细照顾自己,他们便启程离开了。

过了几日,刘青林果然回来了。刘夫人心疼极了,看着儿子有些瘦,忍不住落泪。刘骞也终于放心,儿子终于回家。青玉也心疼哥哥,在军营待这么长时间,于是跟吴婶商量着,每天变着法的做些好吃的给他。刘青林每天好吃好睡,慢慢的恢复过来。还收到了官府发的奖励,又被街坊四邻一顿羡慕和敬佩。百姓对于保家护国的人,有着天然的敬重和好感。无形当中,又为草药堂做了一回宣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一年扫墓时,儿孙戚哀悼亡人。

青玉跟着刘骞夫妇和刘青林驾车回临镇,一块去刘夫人的爹--方老爷子的坟墓扫墓。刘夫人自然又痛哭一场,青玉也哭了。她又一次来祭拜这位老人,也在心底告诉他:青玉找到亲生爹娘和哥哥了,以后再也不是无家可归的小可怜,以后会有一个门,一个院,一盏灯永远等着她回去。

让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放心,她不会再孤单了。

故人已离去,余生迎朝阳。众人回到启林镇心情低沉了几天,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刘青林回来之后,刘骞就可以稍微歇歇了。儿子不在的这些时间,他确实很忙,现下他终于可以有很多时间陪着刘夫人。

刘青林坐堂,青玉就在一旁打下手。

又看到了之前来过的那个年轻妇人,刘青林翻看她之前的诊脉记录,又重新把脉。青玉就在一旁看着,这次陪她来医馆的是一个陌生男子,但是观他眉眼,跟这个妇人的夫君有几分相似,应该是她的小叔。

看着他们青玉拧起来眉来,这个小叔看待自己嫂嫂的眼神不对,似有爱意涌现。他不时的盯着那个年轻妇人看,眼神专注,青玉都看出来了,这个妇人呢?她只是偏过头去。青玉不知道这个妇人是否察觉到小叔子的异常,又或是已经察觉出了,她还是不敢言语,什么都以夫为天。难道又要像之前那次,又来一回纠结的事吗?

”夫人脉象已稳固很多,些许补药不需要再进服,以后还是在吃食上注意,食补为主,再适当活动,方此为佳。“

”多谢大夫,多谢。“这次是跟来的年轻小叔先开口道谢。那个妇人也紧跟着称谢,之后两个人又一块出了医馆。

这次青玉没有到医馆门口目送他们,这次就诊之后,那妇人应该不会再来医馆了。青玉也不想知道他们的结局如何了,无非是诞下婴孩,一家和乐。

”怎么了玉儿,为何一直盯着那处。“刘青林看人都走了,怎么青玉竟然发起呆来,还愁容满面,很少见她这样。

青玉对着哥哥笑笑:”哥哥,我没事。只是想到一些事情,一时愣神了。“

刘青林见她无事,也不再管,翻看起手边的脉案。青玉感觉无事做,就回了后院自己房间。

现在就开始整理自己要带的东西吧,现在四月,到了那里马上会热起来。最后青玉决定还是带些春装,捎带一套夏装吧。到了中都之后应该会按照那里的时兴,重新做些夏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