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明最近偶然听闻在隆昌县的李市镇存在着一座名为杨柳桥的古老桥梁,这座桥竟然已有两百余年的悠久历史!这一消息令他心生向往,于是决定趁着这个星期天的闲暇时光,与好友晓萍一同携带着可爱的儿子佳佳前去探寻一番。不仅如此,他们还热情地邀请了永洪一家人共同前往李市镇领略杨柳桥的独特魅力。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五明一行人早早便开始了这次充满期待的旅程。他们先是迈着轻快的步伐徒步走到了石燕桥镇的成渝公路旁,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到达公路后,他们稍作等待,很快便迎来了一辆从隆昌开往荣昌的班车。大家兴高采烈地上车落座,满心欢喜地憧憬着即将见到的那座神秘而古老的杨柳桥。随着车辆缓缓前行,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
永洪面色凝重地说道:“那李市镇啊,就坐落在咱们隆昌县的东南部。从这儿去城区呢,大概得走 15 公里才能抵达。整个镇子的幅员面积可有足足 20 平方公里!”他顿了顿,接着道,“而且这李市镇东边还和荣昌县的安富镇紧紧相邻,边界处犬牙交错,交流也颇为频繁。”
永洪缓了口气后又讲道:“说起李市镇的三合村,那里有条小河可是相当特别。这条小河的源头就在隆昌县石燕桥镇的油房山水口村北部,它一路蜿蜒曲折、迤逦向南流淌着。穿过了一片片田野和村庄,最终流经三合村的时候,便浩浩荡荡地注入了泸县嘉明镇的九曲河之中。”
此时,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五明一行人沿着乡间小道缓缓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座名为杨柳桥的地方。这座桥横跨在小河之上,桥身虽然略显陈旧,但却透着一种古朴而厚重的气息。桥下河水潺潺流动,水波荡漾间倒映出岸边依依的垂柳和蓝天白云。
永洪一脸感慨地说道:“遥想一百多年以前呐,那时候的三合村段河水可谓是清澈幽静,宛如一面碧绿的镜子,静静地流淌着。河流的两岸呢,则是绿柳成行,那些柔软的柳枝随风摇曳,轻轻拂过水面,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描绘出的一幅美丽画卷,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也正因如此,咱们当地的乡人都亲切地称呼这条河为柳河。”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而连接着那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驿道的杨柳桥,恰好就横跨在这柳河之上,稳稳当当地营造于一处石滩之中。说其这座桥啊,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像《蜀鉴》还有《资治通鉴》等等,经过一番严谨的考证之后发现,早在两千三百多年之前,此处应该就已经有桥梁存在啦!只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时究竟是木桥还是石桥,如今已难以确切知晓,就连它最初的桥名都无从考证喽。”
永洪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有所不知,据那重建杨柳桥碑记所记载,这座桥梁得以重建乃是在清代乾隆四十七年之时(即公元 1782 年)。然而,关于这旧桥最初建成的确切时期却无从知晓了。想当年,旧桥不仅狭窄异常,而且其右岸已然呈现出摇摇欲坠之势。更为关键的是,此处与荣昌县交界相连,乃是通往川东各州府县的必经之路,甚至还能远抵荆襄之地。正因如此,每日里来来往往的行人旅客、军队邮差可谓是络绎不绝;那些从事工商业的人士以及奔走忙碌的小卒们也是如潮水般川流不息。面对这般景象,当地德高望重的士绅名流梁清远先生率领着他的子子孙孙挺身而出,发出倡议,号召众人共同集资来改建这座新桥。从前期的筹备工作开始,一直到最终新桥落成,前前后后竟然耗费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光阴呐!”
五明远远地就瞧见了那座气势恢宏的杨柳桥。这座桥横跨于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之上,其长度足足有 20 米,宽度大 245 米,高度则约为 18 米。桥下设有六个坚固无比的青石桥墩,它们分层纵向叠砌而成,宛如一座精美的建筑艺术品。
这些桥墩头部均朝向水流的上游方向,并被精心凿刻成尖锐的形状,仿佛是一把把锋利的宝剑,能够有效地劈开湍急的水流,从而遏制住水势,大大减少了河水对桥梁的冲击力。每个桥墩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均匀分布着 233 米的间隔。而桥墩最上面的一层条石更是独具匠心,呈“凹”字形设计。这长长的“凹”口之中,稳稳地镶嵌着三块巨大的石头,共同支撑起了整座桥梁的桥面。
整个桥面有多大 21 块石板铺设而成。每一块石板都有着严格的尺寸标准,长度大约为 299 米,宽度约为 081 米,厚度则约为 054 米。如此精准的规格使得桥面平整如镜,行人走在上面平稳又安心。可惜的是,历经岁月沧桑,桥栏已经毁坏,但那些雕刻精美的石兽却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当我们以一种细致入微的目光去审视时,便能察觉到那座桥梁东边的 3 个桥墩呈现出一种朴素无华的面貌,它们宛如素颜出镜一般,未曾被任何精美的雕刻装饰所点缀,就那样静静地伫立在由石头构成的河滩之上。这座桥上原本设有栏杆,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那些栏杆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些孤零零的砫孔遗留在那里。这些砫孔高度越大 35 米,粗略估计其总面积大约为 122 平方米左右。而整座桥梁横跨的距离则为 31 米,曾经用于防护和美观的桥栏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桥的东面石墩之上,还精心雕琢着龙、狮、象这三种形态各异的圆雕镇桥兽,总数共计 6 个,但可惜的是,由于历经风雨侵蚀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镇桥兽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情况,让人不禁心生惋惜之情。
五明站在远处,目光被那座桥墩上的狮子深深吸引住了。这只狮子竟然是由一整块凹形青石雕凿而成,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他走近仔细端详起来,发现这尊狮子从头到尾总长竟达 433 米,其中头部就长达 125 米。它高大 154 米,宽度也有 06 米。只见狮子的头顶精心雕刻着五个卷毛髻,仿佛迎风飘动一般栩栩如生。而其余的鬃鬣和毛发则被巧妙地刻成了 s 形的纹饰,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给人一种炽热而威严的感觉。
再看那两只硕大的耳朵,左右对称,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狮子的威武形象。一双怒目圆睁,宽阔的大口张开着,露出巨大的牙齿和锋利的獠牙,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充分展现出其威猛无比的气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狮子口中镂空雕琢着一颗圆润的宝珠,能够自由滚动,灵动非凡。它口中还衔着一条绶带,带上浅浅地雕刻着云雷纹图案,相互交织缠绕在其左右两只脚旁。右边的脚上清晰可见四只爪子紧紧抓住一个绣球,这显然暗示着此乃一只雄狮。
左边的绶带一直延伸到脚部,并在下边刻成了精致的带结,线条流畅自然,毫无违和之感。狮子的项下刻着两只小巧玲珑的铃铛,系于项带之上,微风拂过,似乎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铃声。而尾巴部分,则浅浅地雕刻着卷曲的毛发,甚至连股沟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其后足仅仅雕刻了一只爪子,但却显得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五明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桥墩上那栩栩如生的龙。只见这条龙竟然是用整块凹形青石精心雕刻而成,其长度达到了惊人的 47 米!光是龙头部分就长达 167 米,高度更是有 162 米之巨,宽度也足足有 08 米。整个龙头威风凛凛,霸气十足。
再看那蜿蜒曲折的龙身,犹如灵动的星 s 形,充满了力量与动感。龙身两侧还分别细致地雕刻着五排鳞甲,每一片鳞甲都仿佛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而龙的腹部则被雕琢成了蛇腹状的纹饰,细腻入微,让人不禁感叹工匠手艺的高超。
龙身和前爪巧妙地隐匿在了三道紧闭的卷云纹饰之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感。而龙的尾部则穿插于一大团流云之间,仿佛正在云中遨游嬉戏。令人惊奇的是,在右侧还有一处深深浮雕出来的后腿,四只锋利的爪子紧紧握住云朵,似乎随时准备腾空而起。
更妙的是,龙的头部采用了深浮雕工艺,耳朵、鼻子、角、眼睛、牙齿、嘴巴、嘴唇、胡须、头发等细节无一不刻画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头顶上那双线雕成的“王”字,更是凸显出了这条龙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严。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整条龙的雕刻线条异常流畅清晰,没有丝毫的拖沓和犹豫。这精湛纯熟的刀功,仿佛赋予了这条龙生命一般,将它的神勇威仪展现得淋漓尽致。当人们第一眼看到这座石雕时,无不为其所散发出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所震撼,仿佛真的有一条巨龙即将从桥墩上腾飞而出。
五明远远地便望见了那座桥墩上的大象雕像,走近一看,才发现这竟然是一整块凹形音石精心雕琢而成的。整座雕像通长约有 433 米,其中头部长度达 128 米,高度则为 139 米,宽度为 07 米。只见这只大象的长鼻紧紧地贴合在身体的右侧,鼻孔微微侧着朝向一旁;两根长长的獠牙笔直地朝天伸展,仿佛要刺破苍穹一般;两只耳朵犹如两把扇子般自然地下垂着,显得格外慵懒;它那双细细的眼睛微微睁开,透露出一丝温和与安详;四只粗壮有力的脚稳稳地伏卧在地上,给人一种沉稳之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前右足下还踏着三只小巧玲珑的老鼠。
在民间习俗里,人们常说大象力大无穷,几乎无所畏惧,但唯一害怕的就是老鼠钻进自己的鼻孔。也正因如此,大象和小小的老鼠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眼前这座雕刻作品线条圆润流畅,虽然不像龙狮那般威风凛凛、霸气十足,但却将大象那种与生俱来的驯良、和善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愈发凸显出造桥匠师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底。
五明定睛观瞧,只见在那座石桥以东约 10 米远的地方,完好无损地矗立着一座建桥碑亭以及一座镇桥土地神庙。这座建桥碑亭采用了青石材质构建而成,其结构巧妙地模仿了木质建筑的风格。从整体来看,它呈现出面阔三间的格局,屋顶为重檐三滴水式,宛如一座宏伟的歇山顶殿堂。仔细测量一番,其宽度达 338 米,通高足有 45 米,而进深则为 08 米。当目光聚焦到明间的压脊正中央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尊圆雕而成的半咖趺坐“分水观音”像,这尊雕像栩栩如生、宝相庄严。再看向明间的栏额之上,深深雕刻着一幅云龙戏珠的图案,那巨龙蜿蜒盘旋、张牙舞爪,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龙珠璀璨夺目,闪耀着神秘的光芒。而左右次间的栏额上,则分别精心雕琢着男女乘马相向而行的画面,男子英姿飒爽,女子婉约动人,他们或手持缰绳,或轻扬马鞭,仿佛正在赶赴一场重要的约会。整个建桥碑亭处处彰显着能工巧匠们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左面刻一青年官员,头戴纱帽,上插宫花,身着圆领补服,腰围玉带,待从手执掌扇紧随其后,扇上阳刻“状元游街”四字。右面深浮雕一老夫人骑马相向而行。
永洪感慨地说道:“在隆昌这地方啊,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安安送米’。话说那安安的母亲,本是个善良本分之人,却无端遭受他人诬陷,蒙受了不白之冤。而她的小姑呢,更是个爱搬弄是非的主儿,常在婆婆跟前嚼舌根、进谗言。那婆婆也是糊涂,竟轻易就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言,逼迫儿子休掉妻子。可怜安安之母走投无路,万念俱灰之下,只好来到大佛坎的白云寺削发为尼。
那时的安安才年仅七岁,虽然年纪尚小,但他深知母亲所受的冤屈,心中悲痛万分。然而,年幼的他力量微薄,根本无力改变现状。但即便如此,孝顺的安安也没有放弃对母亲的关爱和照顾。
于是,每逢上学之时,懂事的安安总会想方设法节省下自己午餐中的粮食,然后悄悄把省下来的米藏到白云寺外的崖缝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安安就这样坚持着节衣缩食,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要给母亲送去口粮。他一边刻苦攻读诗书,一边默默承受着饥饿与艰辛,这样艰难的日子整整持续了十年!
最终,安安的这份至纯至孝之举感动了上苍。后来,安安进京赶考,凭借自身出众的才华一举高中头名状元。功成名就之后,安安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乡,终于成功为母亲洗刷了冤屈,并亲自将母亲从白云寺接回家里,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其乐融融的生活。”
永洪面色凝重地说道:“安安睡送米这个故事啊,曾经被改编成了唱本呢,而且还广泛传播开来。那隆昌的说书艺人林德祥,就在文庙坝演唱‘圣偷’的时候,唱过这出‘安安送米’。当时在场聆听的人们呐,听到故事中的悲苦情节时,没有一个不伤心落泪的;而当听到那些令人欣慰的美好情节时,则又都情不自禁地欢欣鼓舞、心情畅快起来。你们看那碑亭上面所雕刻的故事场景,描绘的正是安安高中状元之后,荣耀归来拜见母亲的动人画面。”
稍作停顿后,永洪接着感慨道:“然而实际上呀,自从有科举制度开始,历朝历代咱们隆昌这片地区可从来没有人能够考中状元呢!不过也正因如此,大家才会心生善念,特意去美化修饰这个故事,让它变得更加完美和感人。或许这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吧。”
五明定睛观瞧,只见那碑亭的明间门柱与次间门柱皆呈现出规整的方形。其中,明间门柱相较于次间门柱要略微高耸一些,其高度达到了令人瞩目的 27 米,而直径则为 032 米。柱础部分采用了独特的抱鼓式设计,被精心雕琢成了八棱宫灯的形状,显得格外别致精巧。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八棱宫灯的每一面都精细地刻画着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该柱础的高度为 032 米,直径达 041 米,稳稳地支撑着上方的门柱。
再看那明间门柱的正面,上面以阴刻楷书镌刻着一副气势恢宏的对联:“金石,万里风云映玉桥。”字迹苍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深远的意境。
相比之下,次间门柱的高度稍逊一筹,仅有 255 米。其柱础则为覆盆样式,表面朴素无华,没有任何雕饰,展现出一种简约而大气的美感。不过,柱上正面却有着双线雕槽书写而成的对联:“能使山河增瑞色,永借日月放光华。”这副对联寓意深刻,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才情与智慧。
五明定睛一看,只见那紧挨着的镇桥土地庙也是由青石层层堆叠而成。这座小庙采用了单开间歇山式屋顶设计,显得古朴而典雅。其素面台基高度约有 018 米,宽度达 143 米,进深则为 126 米;整个庙宇的高度足有 154 米,面阔也有 103 米之多。两根门柱高耸而立,高达 104 米,其上镶嵌着一扇拱形石门。石门上方雕琢着一块精致的区额,上面以阴刻槽书工艺镌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威灵显应”,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再看左右两侧的对联,同样是以阴刻楷书精心书写而成:“坐岸震赫濯,镇佑行人。”字迹工整秀丽,宛如行云流水一般。走进庙内,五明发现土地公和土地婆的雕像被雕刻在了后墙之上。这对神像运用了高超的五面雕技法,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身上的衣物纹理都刻画得极为细腻、生动。土地公和土地婆面带和善的微笑,眉目之间清晰可辨,仿佛正慈祥地注视着前来参拜的人们。他们的衣裳线条流畅自然,毫无滞涩之感,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保存得十分完好,令人不禁感叹工匠技艺之精湛。
永洪缓缓开口说道:“这座杨柳桥啊,自建成之日起算,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百多个年头啦!想当年,在那成渝公路尚未修成的时候,这里可是热闹非凡呐!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那叫一个络绎不绝哟。特别是在那个讨伐袁世凯、保卫国家以及后来四川军阀相互混战的动荡岁月里呀,数不清的军马炮车,还有传递紧急军情的邮差快报,一次又一次地从这桥面上碾压而过呢。然而即便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沧桑,直到今天,这桥面依旧平平整整、完好无损。仔细瞧瞧,上面的那些钻孔痕迹还清晰可见,仿佛就跟刚刚修建完成的时候一模一样哩!也正因如此,民间渐渐流传出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据说呀,这座桥之所以能够历经如此漫长的时间而保持这般良好的状态,全都是因为得到了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特别封赠呢!”
永洪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据说啊,那杨柳桥终于竣工了!当时,乡绅梁清远喜气洋洋地率领着自家子孙以及众多乡亲邻里们聚集在此处。他们精心准备好了锣鼓、鞭炮还有各种祭祀用品,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县太爷前来踩桥剪彩呢。就在大家翘首以盼的时候,人群之中忽然走出一个衣衫褴褛、打着赤脚的乞丐。只见他旁若无人般自顾自地朝着桥上大步走去。”
说到此处,永洪顿了一顿,接着又道:“众人见状,顿时慌了神儿,赶忙伸手去拉住这个乞丐,并好心好意地劝告他一定要等到县太爷先走过去之后,才可以随意过桥。哪曾想这乞丐却不以为然地大声嚷道:‘他走也是走,我走也是走,凭啥我就不能走?’话音未落,他便挣脱开众人的束缚,径直朝桥上奔去。”
永洪越讲越是激动,双手不停地比划着:“大家伙一看这情形可不得了啦,纷纷使出吃奶的劲儿想要把他给死死拉住,绝对不能让他上桥坏了规矩呀!然而谁能料到,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乞丐竟然力大无穷!任凭你们人再多,也根本拉扯不住他分毫,反倒因为用力过猛而摔倒了不少人。最后,这乞丐轻而易举地甩开了众人,头也不回地继续往桥上走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桥走不烂,这桥走不烂”。众人惊愕地相互对视着,一个个都瞠目结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就在他们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那个乞丐竟然转眼间就不见了踪影,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消失得如此彻底,连一点痕迹都未曾留下。这下子,众人更是惊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大大的,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完全被眼前发生的这一幕给震住了。
没过多久,县太爷带着一群随从匆匆赶来。梁清远赶忙上前,将刚才所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县太爷禀报。县太爷听完之后,脸上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笑容,他兴奋地说道:“大家不必惊慌!依我看,这位突然出现又瞬间消失的乞丐,定然是那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前来踩桥啊!这可是大吉大利之兆啊!大吉大利!”听到县太爷这么一说,原本还有些惶恐不安的人们顿时松了一口气,纷纷喜笑颜开起来。
紧接着,现场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开始虔诚地祭祀神灵,祈求保佑;锣鼓声也随之敲响,欢快而激昂。在县太爷的带领下,众人如潮水般涌向杨柳桥,浩浩荡荡地从桥上走过,场面热闹非凡。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段神奇的经历,这座杨柳桥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蚀,但直到今日,它的桥面依然完好如初,坚固无比,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和赞叹。”
永洪绘声绘色地讲述道:“还有这么一段传说呢!据说这座桥建成之后啊,由于还没有被正式命名,所以暂时不允许行人们通行。就在这一天,梁清远广招众人前来商议,想要给这座新修建好的桥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大家伙儿纷纷聚集到了桥头,每个人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正在这时,突然间出现了一个衣着十分整齐得体的妇人,她执意要从桥上走过去。众人见状赶忙上前阻拦拉扯,但那妇人却力大无比,怎么也拉拽不住,眨眼之间便已经稳稳当当地站在了桥中央。见此情景,众人无奈说道:‘既然您非要过这桥,那要不您就给这座桥留下一个名字吧!’那妇人听后微微一笑,缓声道:‘我轻轻松松两步便能跨过这拥有三个桥洞的桥梁,而且看到观音菩萨正端坐在屋脊之上。既然你们让我给桥取名,那就叫它杨柳桥好了。’话音刚落,那妇人竟然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众人面面相觑,惊叹不已,纷纷议论着这肯定是观音菩萨显灵啦,于是乎,这座桥从此便有了一个响亮而动听的名字——杨柳桥。”
永洪感慨地说道:“这闻名遐迩的巴蜀古驿道,废弃至今已然将近一个世纪之久啊!就拿咱们李市镇境内的这段古驿道来说吧,如今也就仅仅剩下杨柳桥头那大约 40 米的距离还留存着。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围绕着这座桥所形成的整个建筑群倒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啦。它们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还蕴含着高深莫测的科学奥秘以及独特非凡的艺术魅力呢,其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呀!再者说了,这座桥所处的四周环境那叫一个清幽雅致,放眼望去,只见茂密成林的树木、修长翠绿的竹子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潺潺流淌的溪流宛如一条银色丝带般蜿蜒而过。如此美景当前,真可谓是让人心旷神怡呐!正因如此,这里现今已经成为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隆昌县文物保护单位啦。”
五明一行人兴致勃勃地游览完杨柳桥之后,已是饥肠辘辘。于是他们就在李市镇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寻了一家餐馆,美美地享用了一顿丰盛可口的午餐。酒足饭饱之后稍作歇息,下午时分,他们便乘坐车辆来到了石燕桥镇。到达目的地后,大家纷纷下车,改为徒步前行,一路有说有笑地踏上了归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