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帅夜留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淞沪,扼长江出海口门户,是华夏国经济、工商业和对外交流中心,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淞沪战事愈演愈烈,我军装备劣势,更缺乏攻坚能力,在前期的围攻作战和抗登陆作战中,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面对我军以命相搏的浴血抵抗,日军登陆部队虽然无法扩大占领区,但也已渐渐站稳了脚跟。
惨烈的战况僵持不下,双方都在不断大规模增兵。
岛国最高层决定将主要作战方向由华北转移到淞沪,第9、第13、第101师团编入沪上派遣军序列,台岛守备队正式组建了重藤支队,甚至还有伪靖安军第1旅、伪满李春山和于芷山等部的伪军,正源源不断增援沪上。
此外,第1后备步兵团和多个后备步兵大队已经先期抵达,补充了先期登陆的第3、第11师团的战斗损失,使得这两个苦战以久、损失惨重的主力师团始终能齐装满员持续作战。
华夏国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不断增派兵力。中央军精锐部队除了一部分投入华北战场,其余所有精锐之师几乎悉数投入淞沪战场。
然而,由于双方的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差距巨大,僵持中战事逐渐于我不利,日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首都金陵也面临严重威胁。
为挽回战局,国府号召“共赴国难、抗日御侮”,决心举国一致,集全国全民族之力,同心同德,坚决抗战。
大敌当前,一致对外,全国空前团结。一个曾经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华夏,第一次爆发出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
这在以前完全是不能想象的。
近代以来,华夏经历了长期的割据分裂和军阀混战。不久之前,这些派系林立的各路军阀还在为争夺地盘和利益兵戎相见,打得不可开交。
如今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各方军阀摒弃前嫌,往日的矛盾和争执抛却一边。无论天南地北,不分何种派系,同仇敌忾,精锐尽出,共赴国难。
湘军、粤军、川军、黔军、桂军、皖军、豫军、闽军、东北军、西北军,各地纷纷整编各自的精锐部队,义无反顾开赴前线,千里迢迢,驰援淞沪。
军委会也看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淞沪大战打响以来,我军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四大调整师中的87师,可谓是中央军的王牌部队。不论是装备、训练水平还是实战经验,在国军中当属首屈一指,战斗力非常强。
87师刚开始投入战斗的时候有一万四千人的满员兵力,然而经过大半月的血战后,已经补充了3次,平均每周就要补充一次,每次均不低于1500人,可见我军牺牲之大 。
军委会高层意识到在这场农业国与工业国的较量中,我军不论是武器装备、兵员素质,还是战术水平都和日军有巨大的差距,无法应对现代战争。
江湾一战就是最好的成功战例,可作为最好的经验借鉴,军委会看到了希望,我军也能以机动灵活的先进战术战胜优势装备的日军!
痛定思痛之后,军委会审时度势,决定各地赶来增援的部队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地方部队,都先在金陵进行紧急整训,再投入淞沪战场。
很多地方部队原本不以为然,认为军委会不过是临阵磨枪之举,大战在即,短期整训能有多大作用?还不如给点装备来得实在!
也难怪他们颇有微词,很多部队从驻地赶赴淞沪,辗转跋涉上千里,全凭徒步,到金陵也并非顺道,这一来一回要多走三四百里路。
更何况某人历来只重视嫡系中央军,对地方部队不闻不顾甚至蓄意打压,这种双标作法的确也长期寒了他们的心。
负责实施现代战术整训的宋鸿飞也正为此大伤脑筋,各地部队报上来的装备情况可谓五花八门、纷乱繁杂,单单步枪都有七八种,口径和子弹型号也杂七杂八,简直就是一个万国造的大杂烩!
弹性机动防御,核心在于“兵力疏散,火力集中”,需要有必要的火力强度。不然一旦你放开一线实施逐次防御,火力却不足以封堵敌人的突破口,敌人一冲就凿穿你的纵深,岂不就变成了引狼入室?那就是玩火自焚,自己找死!
无奈之下,宋鸿飞的整训计划不得不几经修改调整,搞得他欲哭无泪。
宋鸿飞知道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整训内容不能贪多求全,针对国军老旧战术的弊端,他精心构思提炼出一个精简的整训方案。
主要内容放在如何防炮、防空、防重火力大面积杀伤上,他要灌输的核心理念就是“兵力疏散,火力集中”原则。
在此核心理念下,对各支部队进行一些防御、进攻以及兵种协同的战术训练。
防御时,加强纵深梯次配置,形成整体的多层次防御体系,在反斜面、侧翼布置掩蔽部、坑道工事,既能屯兵备战又可机动反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