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秋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县城北面天门山上已是春意盎然,冬季那些枯黄的树木早已重新生长出无数清新的绿叶,郁郁葱葱的绿色铺满了大山里的各个角落。
朱桓他们欣赏着沿途的大好春光,呼吸着山里清新的空气,一路谈笑风生,按辔徐行,沿着上山的道路,来到了山顶的天门寺门前。
这些年来的战乱,早已让原本香火鼎盛的天门寺渐渐衰败下来,寺庙的建筑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不堪。
虽然庙宇破旧,但是寺庙里的和尚们还是把寺庙各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接待着稀稀朗朗前来敬香礼佛的香客们。
他们翻身下马,把马匹拴在寺庙门前的拴马桩上,对站在寺庙门口的一个面目清秀的小沙弥双手合十致礼,询问东瀛来的通志大师是否在寺庙里。
小沙弥含笑回礼,告诉他们通志大师正在后面禅房,请他们跟着自己进去。
他们跟在小沙弥身后,迈步走进了寺院大门。
庙宇里面的树木生长得郁郁葱葱、枝叶繁茂,建筑物虽然有些陈旧、破败,但是收拾得干净、整洁,整个庙宇依然让人感到庄严、肃穆。
他们先在寺庙大殿里对着高大雄伟的佛像顶礼膜拜,各自在功德箱里放入一些铜钱后,继续跟着小沙弥往后面的禅房走去。
他们在禅房见到了通志大师,简单寒暄之后,薛文举向大师说明了来意。
年逾六旬,留着白色长髯、精神矍铄的通志大师三十多年前就从东瀛来到中土研习佛法,在全国很多寺庙里都呆过,十年前才在天门寺长期落脚下来。
他与薛文举交往多年,很欣赏薛文举聪明勤奋、豁达通透的性情,二人是忘年之交,听薛文举一说,他马上就答应下来。
他接过朱桓递给他的那本小册子,看了一眼就对着他们说:“这就是我们东瀛的文字。”
他说完后,低头仔细地看着那些文字,没有再说话。
朱桓三人相顾一笑,知道他们这趟是来对了,但怕打扰到大师,也没有说话,静静地等着通志大师看完。
通志大师全部看完后,放下手中的小册子,问道:“这本小册子是从哪里得来的?”
朱勇就把如何得到这本小册子的经过详细地向通志大师讲了一遍。
“哦~”通志大师沉吟了一声:“这确实是一本教人如何晒制海盐的书,还配上了图画,讲得很详尽。”
朱桓问道:“请问大师,贵国就是这样制作食盐的吗?”
通志大师轻轻摇了摇头:“我在东瀛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这种制盐方法,而且这三十年来我和从我们东瀛过来的人也多有接触,也没有听谁提起过。”
朱桓他们一听也都有些迷糊了,既然东瀛国没有这种制盐方法,那这小册子怎么会用东瀛文字记录呢?
朱桓想了一会,抬头看着正在低头沉思的通志大师问道:“可否请大师简单给我们解说一下这些文字的大概意思?”
通志大师轻轻点点头,站起身来走到前面的一张桌子边,把小册子摊放在上面,指着小册子一页页翻开,耐心地给他们解释。
他们认真地听着通志大师的解说,渐渐明白了这本小册子上面文字的意思。
这就是一本专门教授如何晒制海盐小册子,里面图文并茂地详细讲述了晒制海盐的方法和技巧。
他们现在的食盐都是把收集到的盐卤,通过架锅煎、煮提取出来的,要消耗掉大量的木材,不光费时费力,而且成本很高。
如果真的可以按小册子上的方法晒出盐来,那将大大地节省成本,而且产量也会大大提高。
至于小册子用东瀛的文字记录着东瀛没有的东西,确实很奇怪,但只要记录是可靠的,那也不重要了,只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探访了。
通志的解释彻底印证了朱桓最初的判断,他欣喜万分。
不过他心里还是没底,喜忧参半地看着通志大师:“请问大师,您看这种方法可行吗?真的有可以晒盐的地方吗?”
通志大师闭目认真思考了一会:“我看可以,按照书上的说法,晒制海盐主要靠的就是阳光,还有宽阔的滩涂,这样的地方贫僧倒是也去过,只是没有看见他们也这样制作过盐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