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42章 《聊复集》的考证【1 / 1】

半书斋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西山的枫叶红似火的时候,华夏顶级医学期刊《华夏医学》上发布了一篇由华夏中医科学院曾高贤长者和华夏医学科学院管培光长者联合署名的一篇名为《<聊复集怪证汇慕>初步考据》的文章。

文章中,先是对汪必昌存世的公开著作《聊复集》的组成和价值做了陈述,比较中规中矩,各项观点属于小领域内的共识。

随后提出一本刚刚问世的手稿《聊复集怪症汇慕》,并指出该手稿已经通过汪必昌后人提供的其他手稿确认为汪必昌亲书,且这本手稿中的内容与目前公开刊印的《聊复集》存在巨大差距。

除了刊印出的五卷之外,另有四卷,分别是《怪证汇纂》、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与《怪症方法》,其中《怪证方法》中收录御医整理的秘方偏方540种,650个,涉及“癌症”、“肿瘤”、“羊癫疯”、“饥渴症(糖尿病)”与“白癜”等各类疑难杂症。

经过初步论证,用青果、明矾等中药巧妙搭配治疗“羊癫风”的秘方,应有实践价值;“西牛黄、真山羊血”等八味中药治疗喉癣的偏方,也可能是治疗现在喉癌的偏方,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在文章的结尾,列出了包括羊癫疯、喉癌、乳癌、肝硬化和消渴症等五个方向,征集研究志愿者。

此文总篇幅不过千余字,没有太多的华丽的词藻和数据,更多的是初步结论的呈现,和对价值的评价,本质上是基于两位长者的公信力,在为这本书进行背书。

自然考据的过程并不止两位长者,这从文章后面附的感谢名单中有文物专家、有书法家、有中草药专家、还有很多一线的医护从业人员等等就可以看出来,是做足了准备的。

此文一出,不仅医学领域内出现了各种声音,管理部门也直接介入其中,联络到了两位长者,希望可以看一下完整的《聊复集怪症汇慕》。

随后,袁九宫被迫营业的日子开始了。

===

能够从两位长者那里获得袁九宫信息的,都是一些有交情,有能力,有正气,有格局的人,其中,医者最多,所以文章发表的第三天,袁九宫就接待了第一批来访的医者,其中大部分也算是熟人。

“九宫啊,没想到你还有这种好东西哦,那个试穿的’竹杠法’书里真的有记载吗?你知道我这用了一辈子的银针,心里痒痒啊!”,中医世家出身的陈长生与袁九宫一个甲子的交情,说话没太过顾及,但看着现场那么多人,也并没有直接提要求,算是打了样,让其他知道两人交情的,不要过分。

“小凝前阵子还说好久没见过你了,过几天我带他去你那串个门”,袁九宫答非所问,但陈长生却知道这是答应自己的,还准备送货上门,至于小凝那猴崽子,倒也确实有阵子没见了,见见也好。

“说到小凝,还真是有几年不见了,今年有17了吧?还跟小时候那么皮实么?”,另一位同样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孙谦诚同样是个几十年交情的老熟人,立刻就听出了袁九宫话中的意思,也借着洛正凝做筏子,顺着问题就混了一个一同去陈长生家的席位。

此时,边上围观的其他人,自然也反应了过来,其中只要见过洛正凝的,也都顺势上了便车,反正大家都是想看看书,也都心知肚明的,倒是真的开始聊起了天。这就苦了那些跟袁九宫不是很熟,更不认识洛正凝的人,他们想提话题,总会被拿到车票的人岔开,就有点苦闷。

好在不多时后,曾高贤和管培光两位长者连襟而至,终于开始说起了书的问题。

“九宫啊,都是熟悉的,在场的大部分也是我和培光熟悉的,医德都是不错的,我俩这次也是受了保健局和卫生委两边的托付,希望你能同意将批注版《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和《针灸论》两卷增补到《聊复集》的发行版中,让更多的中医可以从中受益”,曾高贤在跟众人打过招呼后便直接说起了此次前来的目的。

“《怪证汇纂》和《怪证方法》两卷也希望可以交给专家们去做一些深入研究,尤其是一些现在医学还无法完全解决的病症,很需要其中的一些思路和方药的助力”,管培光也跟着补充了一句。

袁九宫看了两位长者一眼,又环视了一下在场的所有人,把大家的热烈、期盼、紧张等神情都收在眼里,之后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一只手,手心向上,四指并拢做了个向内摆动的动作。

众人看到这个动作,眼中均露出了狐疑之色,倒是陈长生反应最快,问了一句,“要钱?”。

袁九宫给陈长生一个充满赞赏的眼神,点了点头,不紧不慢的说着,“修复原稿花了350万,考证20万,里面的药方涉及稀有以上级别的应该超过100个,可以列为保密的起码30个,还有失传的术式方法,和对现有术式方法的补全,是吧……”。

当大家都以为他要说要多少钱的时候,他却停住了,把所有人都吊在那上不上下不下的,很难受。

“九宫啊,刊印的部分肯定是有钱的,买断也好,跟着发行量走也好,总是有一些的,不过毕竟是别人写的,这个要怎么处置需要领导们再去讨论下,至于药方,你也知道有些是涉及保密的,放在你手里终究是不安全,也会给你造成困扰,你看……”,曾高贤同样出身中医世家,他热爱中医,一辈子也都在为中医事业而奉献,哪怕大风起的时候,人在牛棚里,也没放下过一天,所以,他还是希望袁九宫能把书捐献出来。

“经不轻授,道不清传,如果这书是你曾高贤的,你愿意随便拿出来让人看轻了,我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也不会干预,但现在书是我的,现在的价值都是猜测,是基于对你和培光的信任才得来的,这不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原本还对洛正凝这么折腾有些不满的袁九宫,此时忽然就明白自家徒弟在担心什么了。

现在因为一篇文章,两个长者的加持,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自然也就有了人想要打秋风,等着秋风过了,那就真的是一阵风了,什么也剩不下,好东西也可能就被浪费了,所以,他也说的很直白了,他认为重视程度不够,他不会放手。

对此曾高贤其实不是很理解,他认为他来扛旗推动后续的研究, 一定可以得到重视,但在此点上,走中西医结合路线的管培光倒是更认同袁九宫的说法,所谓科学研究,那就是经费在燃烧,没有持续投入的经费,所谓的“重视”不过就是一个词而已。

“我们确实不知道仅仅修复就需要那么大的代价,此事是我俩冒昧了,我们回再去沟通下的,有价值的东西,是应该有与其配套的资源去挖掘和体现的”,管培光拉住还要说话的曾高贤,说了一句场面话,也传递了自己听懂了的意思。

见袁九宫点头,曾培光也不停留,以赶紧回去沟通为由,拉上曾高贤选择了立刻离开,而其他人见此事处于僵局,便也陆续告辞,只留下一些真正和袁九宫相熟的老人,说起了年轻时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