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好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1392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病逝,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大明可能再度陷入动荡,自古夺嫡引起的乱子是数不数胜,翻开历史,满是血腥和残酷。
朱标是一个上令父亲满意,下令朝臣弟弟敬服的好太子。
如果他能顺利或者继承皇位,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他可能也会慢慢削藩,但是因为和兄弟感情深,所以出手不会那么狠辣,而是循序渐进,如汉时的推恩令就是极好的,一代一代的削弱递减。
总之,后来的动乱也就不会那么轻易的就爆发了。
可是偏偏朱标死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原来的皇子们能没有野心吗?从前头顶有朱标压着,他们还算心服口服,可是换做其他兄弟,谁也不服,眼看一场夺嫡之战就要爆发。
庆幸的是朱元璋足够强势,也足够果决。
按理说当时文武兼备的燕王朱棣似乎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人选。但是,朱元璋最终选择了年幼的皇长孙朱允炆。
这不能没有道理,因为朱棣出生太晚了,头顶上的哥哥还在呢。
你说选贤,可是朱棣似乎也没有超出其他兄弟多少啊,何况自古以来太子之位都是论嫡论长的。”
“再者,朱棣一直以来展示出来的都是军事上的才华,而非文治上的功绩,而如今太下太平,在和平年代需要的是一个守成之君,而不是猛将。
出于这些种种的理由,朱元璋选择朱允炆,他希望朱允炆能安定民心,让百姓喘口气。”】
朱元璋的儿子们纷纷撇嘴,老爷子也看走眼了吧,还守成之君呢?好险没把大明折腾完蛋。
朱元璋阴着脸,他的想法当然没有错,错的是傻逼孙子,他就不信他没有教他如何对待藩王。
朱标头疼的揉揉额头,希望这个儿子不要做得太过分。
但是真要如此,怎么可能被大势在身还被推翻。
这可真是,儿子是亲儿子,弟弟也是亲弟弟啊,都是他一手带大的……
【“这里先说一下,藩王的存在究竟是好是坏呢?利弊皆有吧。
藩王可能是导致战争的祸根之一,但是有能力的藩王也确实能起到守卫地方作用。
而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就是因为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
因此,他分封诸王便是要让藩王拱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皇朝的统治。
其中九大藩王都是领兵驻守边塞之地,而不是什么繁荣之地,可见朱元璋的用心。
当然,进一步说,就是哪怕藩王争夺皇位,可藩王姓朱啊,对于朱元璋来说,都是他的后代,只要肉烂在锅里就行。
但是对于朱元璋之后的皇帝来说却不一样,他们只会看见这些藩王的威胁性,他们只想皇位留在自己那一脉。
所以,藩王于他们就是不得不铲除的威胁。
朱元璋不是没有教导过朱允炆
如何对待藩王,但是朱元璋却忘记了,他们的立场不一样。()”】
朱元璋闭了闭眼睛,有些话只要只言片语就足够了。
【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便已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朱允炆却问:“胡虏不安定,让诸王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朱元璋默然,问朱允炆的意见,他认为应该“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