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氪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总的来说,这方面的技术理论,其实相当复杂。
作为绝大多数文明,在进入星际时代之后,都重点攻关的关键军事领域科技之一。
护盾,自从被发明以来,一直都是星舰上被动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仅次于装甲。
毕竟不是每个文明都点出了护盾科技线,但可以说全部星际文明都有装甲科技线。
此外,护盾相比装甲,也确实有些许不足。
存在某些‘绕不过去的技术门槛’。
也就是刚刚所提到的能效比。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体积越大、船身越长的战舰,它的全角护盾,利用率就越低。
这个可以说是一点就明的。
全角护盾指的是‘全包覆式船体能量护盾’,整个儿就是一个完整且规范的球体,将战舰包裹在其中。
不光角度齐全,还能随意转向,因此即使护盾尚未完整展开的充能阶段里,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这可以说是效果最好、大伙也最喜欢的护盾设计类型了。
但它的代价也很明显:
部署成本高;
维护成本高;
使用成本高;
且空间利用率低。
空间利用率低,反应过来的实际情况就是盾效低。
尤其是,这种成比例的低利用率。
小一点的护卫舰艇还好说,越是大吨位的主力舰艇,那就越是浪费得可怕:
这星域里,绝大多数的星际战舰,那都是对称式设计,大体呈矩形、尤其是长方形的,更是数不胜数。
而对这样的舰体版式来说。
一艘三百米长的战列舰,全角护盾肯定首尾全包,
但上下左右,这不就都是空余出去的了吗?
按大体呈拉长矩形轮廓来设计的舰体,采用全角护盾的情况下,它规模越大,护盾内部,被有效利用起来的庇护范围,那比例就越低。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还涉及到舰体工程学方面的事情
——以正面作战为主要职责的正规战舰,那肯定是舰艏迎敌。
不仅火力集中,还能同时通过降低船体正前方投影面积的方式来减少可能受击面积。
至于乘员舱段、动力段、航电段、弹药库之类什么的设施,那肯定是越往后布置越安全。
不论是啥文明,这方面的思路基本上都是不言自同的,不是说想改就能改。
——此外护盾造型上也确定了只能是圆形,或者具体点说,球面。
能量护盾这玩意儿,它本质上真不是一个实体,不是什么可以像合金一样进行二次加工的实体结构。
从技术原理上来说,无论是能量护盾、场效护盾,还是相位护盾,实际上都更接近于能量场。
它是一个作用在战舰周围的、场效类型的非实体结构。
顶多也就粒子护盾,勉勉强强能有点高凝聚态实体物质的意思,其他的都相去甚远。
这种属性,同样也决定了护盾的造型很难在生成后进一步改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