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91章 :试试不就知道了【2 / 2】

柳又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的话说到点上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赵勇能想到的,沈雪梅这个活了两辈子的老油条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

她重生到这个陌生的80年代,最大的优势就是别人没有的先知先觉。

沈雪梅何尝不知,眼下这种销售方式是在钻空子。

80年代还没有城管一说,只要没人撵,看好哪个居民小区,就可以在哪里摆摊做生意。

可过不了几年,城管就出现了,城管的作用就是驱赶城市的流动摊贩。

那时候如果还在路边和居民小区摆摊做生意,简直就是找死。

活了两辈子的沈厂长比谁都明白,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改革的浪潮一直都在。

只有在新浪潮中找准方向,然后冲击,前进,才能达到新的高度,创出一番事业。

赵勇的话,给了沈雪梅新的启发。

作为一厂之长,她不仅要大胆创新,还要快速调整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要全局而不是局部。

虽然现在这种销售模式省时省力,也能让竹编厂在短时间内赚取满意的利润,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嘉美竹编厂要发展壮大,必须有稳定健康的销售渠道。

怎样才能找到一条稳定健康的销售渠道,沈雪梅从打算开竹编厂那天起,就在思考这件事。

嘉美竹编厂的前身,长治乡竹器厂,当初是以外贸加工为主要业务的。

既然当初乡竹器厂能依靠外贸公司这棵大树存活下来,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在这棵大树上做文章?

这个想法在沈雪梅脑海中酝酿了很久。

重生的最大优势,就是知晓社会发展方向。

沈雪梅上辈子就记得,80年代中后期,外贸行业发展的很快,国家已经将外贸权下放,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起来。

因为海城沿海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鲁东省外贸公司在这里设立了分公司。

鲁东省外贸公司海城分公司,八九十年代在海城是屈指可数,很多人打破头都想挤进去的好单位。

在这里上班的员工不仅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公司还给他们建了档次很高的家属楼。

在海城,只要一提及鲁东省外贸公司海城分公司的家属楼,几乎无人不知。

长治乡竹器厂当年能和海城外贸公司挂上钩,是得益于它是集体性质的工厂,由乡政府出面,县对外贸易局牵头,事情就好办的多。

沈雪梅的嘉美竹编厂,一家个人开办的小厂,想和海城外贸公司这样的牛逼单位搭上关系,难度系数肯定很大。

“雪梅,人家海城外贸公司那样的大单位,能理咱这个人办的小厂子吗”?

沈雪梅把想借助海城外贸公司这棵大树,扩大竹编厂的销售规模告诉贾老太太时,老太太大张着嘴,半天才说出话来。

“奶奶,人家能不能理咱,试试不就知道了”?

事在人为,有些事不尝试一下,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不试人家永远不会理你,试了说不定人家愿意理你呢。

有些事可以用迂回的办法办成,“曲线救国”更容易成事。

沈雪梅不打算去海城外贸公司碰灰,她想去公司的家属楼碰碰运气。

打听到海城外贸公司家属楼的地址后,沈雪梅便带着她的竹编工艺品出现在那里。

来这里之前,沈雪梅做了若干功课。

她先通过在齐都商务局工作的小姑妈,对海城外贸公司做了详细了解,然后又把公司经理高大伟好好研究了一番。

高大伟是个孝子,他的老娘寡母带大两个儿子,作为长子,他一直对老娘很恭顺。

可侍母至孝的高大伟,偏偏摊上个娇生惯养的傲娇老婆。

他的老娘和娇气不会过日子的儿媳妇不对付,强烈要求自己单过,眼不见心不烦,老太太觉得一个人住心里才舒坦。

拗不过老娘,高大伟只好把她安置在外贸公司的家属楼里,带着一家三口住到老婆单位分的房子里去了。

沈雪梅来外贸公司家属楼转悠,是为了寻找和外贸公司搭上关系的机会。

高大伟这个总经理不好见,那就从他老娘身上打开缺口,通过她攀上外贸公司这棵大树。

带着目的做事,事情就好办的多。

在家属楼蹲了两天,沈雪梅就和这里的人混了个脸熟,从他们嘴里把高大伟老娘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高老太太身体健康,为人和善,独自一人住在3号楼一单元202户。

高大伟这个总经理工作忙,不能天天陪伴老娘,只能隔三岔五来看她一回。

摸清高大伟家的情况后,沈雪梅打算一步步接近他的老娘,慢慢笼络高老太太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