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根号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徒手灭城恐怕都不是难事!
更别提洋气的朱棣正在搞新大明。
他们这些太子藩王,未来说不定能当个扛把子。
朱瞻基面色变得阴沉了些许:“所以是栽赃?谁?”
听闻此言,朱胖胖反而不说话,这里面涉及到的人可太多了。
朱瞻堪用肯定的语气道:“牵扯到大臣?还很多,是爹你手下的大臣?”
朱高炽没有隐瞒,无奈点头道:“确实,就连内阁学士,也有一人涉及。”
根据朱瞻堪的建议,大明的内阁制度并不像曾经。
初始版本的内阁,选择几人封为内阁学士,临时辅助处理政事。
但是经过制度改进之后,内阁直接成为了固定的机构。
权力范畴也固定下来。
内阁学士的品级固定为六品、大学士固定为五品。
数量也由几人扩充到三十七人。
且内阁学士仅对皇帝或监国负责,并且学士的任免完全由皇帝决定。
算是低配版的军机处。
朱瞻基攥紧茶杯:“这群吃里扒外的家伙,就应该学太祖爷爷,全都拉出去剥皮填草!”
朱胖胖忧色更重:“要是就一两个内阁学士,这事倒是简单了。”
“根据连夜审讯与抓捕调查,至少涉及到七八个三、四品官员。”
朱瞻基不解道:“涉及到那么多官员又如何?难道想当官的人还少?拉下去一批,总有人想爬上来当官。”
朱胖胖连连摇头:“你们在外征战这么久,可能不太了解朝廷内的情况,牵连太广不是件好事。”
朱瞻基撇撇嘴:“有什么不好的。”
朱瞻堪也是附和道:“爹,你别担心官员,那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等皇爷爷彻底定住国运,凝聚出运朝官印,官员们发现官印的好处,自然会趋之若鹜。”
朱胖胖咳嗽两声:“这可是莫大的丑闻啊,涉及到朝臣、勋贵、藩王,搞不好各地就要举兵造反了。”
“等会?”
朱瞻基拉住朱胖胖:“朝臣、勋贵能理解,怎么还有藩王的事?”
“哈哈哈。”
朱瞻堪笑道:“大哥,这么快你就忘记,皇爷爷削藩的事了?”
“永乐初年。”
“几乎所有在外藩王的兵权被收拢了个干净。”
“皇爷爷承诺给各位藩王荣华富贵。”
“但是去年,新藩王政策搞出来之后,那些藩王的心思”
明初,太祖皇帝为了应对北方无人可派、无人愿去的窘境。
自然要册封藩王,镇守在北边。
表达出一个朝廷不会放弃北方的态度。
为了保证藩王的安全,边塞九王,几乎人手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
为了供养军队以及‘一点点’疼爱儿子。
太祖朱元璋自然不吝啬年俸与封赏。
在洪武初年,藩王制度其实相当适应时代。
将军队与待遇交给各藩王之后,一定程度减轻了养军的压力。
同时,为了个人的安危,藩王们势必努力训练,确保军队保持可观的战斗力。
从而达到藩王守边的效果。
但随着洪武朝的落幕,藩王做大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也就有了建文帝削藩,引来朱棣进京靖难的大变!
当然,建文帝说是削藩,不如说是灭藩!
短短一年,直接干掉五个藩王!
抓进牢里一个藩王就不说了,还直接逼死一个藩王!
虽然过于抽象,但大方向没错。
大明进入永乐新时代,自然也会延续削藩。
朱瞻堪感叹道:“藩王所顾虑的无非是名、权、财!”
“永乐初年,权就被削去了,但名与财皆留在藩王手中。”
“去年,财,对半砍。名,过一代削一代。所以就闹事了呗。”
朱瞻堪痛心疾首道:“爹啊,这事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爷俩干得不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