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五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认为是武人继大军即将哗变后的另一种威胁手段。
归根结底,是武人集团在趁这个机会对他发难,是对郭子仪被夺职后极为不满的发泄,甚至是通过这种行式来表达对郭子仪的忠心。
暴怒之下的李亨不但没有在人心惶惶的时刻再次启用郭子仪,更是直接将其圈禁了起来。
接替的统军人手,李亨认为只有内侍才是真正与他一条心,也只有内侍是真正对他言听计从。
因此并没从李光弼、王思礼、郭英乂等有威望的将领中挑选。
而是将李辅国给推了上去,甚至就连鱼朝恩都给塞进了军中。
并且还传信给抵达河西的西域各国联军下令,务必在半月内抵达凤翔。
准备大军汇合后,立刻展开收复长安的攻势。
而这个无视武人被内侍统领引发的不满,以及士气极为低下时依旧选择进攻的安排,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在朝臣头上炸响。
但是几次劝谏李亨都不为所动,一众朝臣无奈的进行准备的同时,心中也越发的发寒。
最初劝李亨登位的裴冕与杜鸿渐等人更是生出了绝望。
只看辽东军没有进驻京畿就能做出辽东与叛军没有勾结之论?攵學3肆
就不看看辽东对叛军擅自打了辽东旗帜而不闻不问。
此刻最该做的就是稳住军心,并且硬着头皮与辽东军取得联系。
辽东军若没有反意,尽量劝其回去或是对叛军动手。
若是试探出有那个心思,也该明面上大肆嘉奖进行拖延,暗地里做出万全的应对准备。
直接与叛军开打,就算胜了也是为给辽东做嫁衣。
更何况此等士气之下,还舍不得往军中撒钱,到时候谁会肯卖命。
李亨已经不是刚愎自用四字来形容,而是才短思涩甚至是百无一能。
若知道是这样,当初还不如继续奉上皇之令。
潼关与京畿的丢失,至少让上皇清醒的知道叛军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对辽东更是会极力笼络。
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几人聚到一处商议了一阵,在出兵的安排上,决定还是要询问郭子仪有何好的谋划。
单指望着李辅国等内侍,这仗一定打得要多惨有多惨。传播内幕消息,尤其还是惊人的内幕消息是人的天性。
不过这一次凤翔知晓长安惊变与剑南出兵的人将消息散播出去,并不是如往常那样为了彰显自己的高人一等,或是比别人知道的多。
而是因为这些人比李亨对自身实力的认知要清醒的多。
出于惊惧想要知道他人得知这个消息时会做出什么应对,或是想从他人那里寻求一丝藉慰,减少一些慌乱与恐惧。
不过结果却事与愿违。
听闻消息的人同样麻爪,同样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官军在面对河北叛军的时候,也不是每一场仗都能打胜。
被寄予厚望的郭子仪更是在上一次收复长安时被叛军打得大败而归。
而反观辽东,不管与谁对阵,就从来没有败过。
更为恐怖的是辽东军对胜败的理解与常人不同。
听夏日驰援长安的朔方骑军回来时说过,辽东军在京西三十里处以两万人马对阵叛军七万人马。
不但丝毫不惧,更是与叛军打得难分难解,如果不是援军来的早了些,叛军恐怕就要被这两万人马打崩。
而面对这个结果,那两万辽东军都自认是输了,给辽东丢了人。
面对这样的敌手,这怎么打,又有谁去敢打。
如果仔细揣摩,叛军或许与辽东并不是早就勾结到了一起。
有极大的可能是出于安禄山的死与河北老巢的丢失,让叛军没胆气面对辽东。
无路可走之下,干脆就降了那边。
但是叛军这样做倒是能够得活,他们这些唐庭之人所倒了霉。
现在该琢磨的已经不是如何继续攻打长安,而是要琢磨着能不能守住现有的国土。
抛开面对的大军,剑南那边的动作也让人感到窒息。
上皇所发的诏令,意味着要么是看不清状况还在打算着夺权回来。
要么是剑南已经被辽东所掌控,上皇的诏令是被人所逼而发。
毕竟罗一曾经在剑南待过,剑南的边军可谓都是他一手扶持起来。
而不管到底是哪种缘由,对凤翔而言都极为不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