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瓜田李家三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边,太医院几个医正想要留下陆神光,于是说道:“陆神医来到东宫,何不在太医院多住几日,也好切磋交流一下。”国师立即接话道:“陆神医游历天下,岂可为了你们留在太医院?”
太医们听得此话,也就不再做声。就这样,陆神医离开了东宫。
等到陆神医离开,国师离开后。皇后忽然大声呵斥道:“难道就是这样的验尸,此事就是如此了结?我要去面见陛下,为我儿讨回公道。”
岑行岳立即阻拦道:“皇后娘娘不要动怒,如今陛下让国师带着陆神医查办验尸,也是想尽快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线索与证据,去证明什么。如此去找陛下,岂不是非常被动?”
皇后怒道:“如此明显的事情,太子死了对谁最有利处,谁就是凶手。”许储立即接话道:“皇后娘娘息怒,此事可不能如此武断。如果没有证据的说某人,恐怕我们会更加被动。我想陛下如此冷静半个月,也是想尽快把事情平复下来。其实这些时日,我已经派人暗中调查了。朝廷没有明确圣旨,那些衙门怎么敢随便查案。可是我镇南军团,不是吃素的。”
这时,太子妃带着太子长子李重阳走了过来,立即跪倒在地哭诉道:“母后,以后我们母子就全靠母后了。”说完,哭诉起来。那许储看着七岁的李重阳,眼神有光起来。
太子大殓结束,岑行岳与许储二人走在京师的大街上。岑行岳已经十分疲惫了,这些日子太子去世对他打击很大,有点想告老还乡的意思。许储也是看得出来,说道:“岑大人,你们岑家到你这算是已经最鼎盛了吧?”
岑行岳有气无力的看了看许储,说道:“比不上你们许氏,永世为镇南侯。我们祖上就是读书将军,靠着文弱书生从军而起。算上我这一代,也是最高峰了。女子为太子妃,男子我这边贵为大学士,可以了。”
许储接着说道:“可是如今却是物极必反吗?太子已死,太子妃没有什么高贵的了。你如今年事已高,岑正本也就是小小的尚书,你们岑家很难在朝廷立足。如果回到狄道,可是狄道节度使跟你们岑家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过了几年,狄道换了几任节度使,你们岑家还能安稳在狄道立足吗?如今,我有一个办法。不知道岑大人,愿意配合我吗?”
岑行岳立即问道:“什么办法?”
许储立即摆开了说道:“端敏皇后今天的意思,就是说是宋王、晋王那些与太子争夺皇位的王爷下的手。可是没有证据的随便诬陷,最后只能是祸起萧墙。还是陛下看得长远,把这件事慢慢淡化,让国师出面解决。但是如今端敏皇后,太子妃以及我们这些人需要陛下安抚,如何安抚?其实今日我看到了太子的儿子七岁的重阳小太子。为何,我们不上书陛下,立李重阳为皇太孙?”
听到许储如此说来,岑行岳立即来了精神,陷入了沉思。也是,如果李重阳立为皇太孙,那么我们这些人就要辅佐皇太孙。这样,就可以为自己及子孙后代争取更多。想到了这里,岑行岳有点激动,可是忽然他又想到了什么,接道:“侯爷,或许我们想的太简单了,这个宋王,晋王,吴王都还健在,都是不是简单的主子。你以为陛下会把七岁的孙子立为皇太孙?即便立为皇太孙,那些王爷哪个服气?”
“哈哈,岑大人,这些事不要考虑。如果陛下立了皇太孙,你我岑、许两家支持,再去联络其他朝廷大臣与家族,或许有的可为。当初太子太过于仁慈,不太喜好权谋。如今皇太孙年幼,陛下日渐苍老,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要为主子多多操劳。”许储说完,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岑行岳。
岑行岳前后想了想,似乎现在只有如此了,于是说道:“那好,如今之计只有如此。太子新丧,他们这些人还算老实。陛下肯定为了太子弥补什么,说不好会推举李重阳小世子为皇太孙。到时你我二人共同辅助皇太孙,这样皇太孙就无虞了。”
许储点了点头,开始为自己的深谋远虑沾沾自喜。然而此时,最为紧张的就是贺知奇,以及那些宋王的亲信们。
贺知奇虽然每天都在府上池塘钓鱼,但是此时依然心神不宁。关山齐原本打算离开京师,去外地赴任。可是听闻太子殒命,立即停止了行程,留在京城等候变化。此时各怀鬼胎。那些曾经摇摆在太子与宋王的大臣们,开始想向宋王靠拢。奈何朝廷中只有贺知奇、曹保真、齐恒等三人算是宋王心腹,其他的却是不知。但是这三人却是紧闭大门,概不见客。
一时间,京城那些墙头草的官员们,个个开始思索前程。李德麟得知太子去世,李泽被捕,也是没有了头绪。整日处理公务间隙,也是在打探消息。不过还好,终于从衣林卫指挥同知马汉那里,得到了李泽的确切消息。
原来这衣林卫指挥同知马汉,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打探李泽的消息。最后经过衣林卫指挥使夏文龙的暗示,算是想尽办法,把李泽搞到了衣林卫的大牢里关押起来。其实衣林卫的人都是知道,李泽他们都被冤枉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也是没有任何头绪,也不能随便定罪得罪衣林卫。也就卖了一个人情,说是李泽因为护卫不力,免去一切官职,降为庶民。
太子安葬结束后,天佑帝上了一次扩大的朝堂廷议,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参加了,还有端敏皇后。
天佑帝看着很没有精神,端敏皇后在那里低声哭泣。这时,兵部左尚书范明城上前参拜道:“陛下,皇后娘娘,节哀。我大唐出现这样的事情,臣请建议立即着重臣前去调查。无论牵扯到谁,皆以谋反罪论处。主谋,当诛杀九族。”
岑行岳与许储二人听得,当即附和起来。只是那种声音,没有往日那么大声了。天佑帝看了看群臣,当真附和着不是很多,十之有个二三。于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问道丞相李清源:“李相,你看此事如何是好?”
李清源已然许久没有过多管理朝政了,手下多了两个平章政事,中书省的事情都是他们跟六部尚书商议。自己只是在最后拍个板,至于什么事情从来不过问。对于人事安排,也是敷衍了事。此时的他,一门心思想着退隐。
听到天佑帝询问自己的意见,李清源故意装作衰老样子,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哭诉道:“陛下,皇后娘娘,老臣无能,大唐出了如此祸事。可怜那太子爷,居然遇刺身亡。我身为丞相,百官之首,却是无能为力。不能及时抓到真凶,为太子报仇雪恨,我真是没用,无能。臣恳请陛下降旨,免去我的丞相之位。臣愿意受任何责罚,以此面对太子在天之灵。”说完,叩拜几次,头都有点淤青了。
李清源此话一出,端敏皇后哭了起来。接着,几位太子曾经的心腹和受过太子恩典的人,也跟着痛哭起来。贺知奇见状,暗示几人也跟着上心。顿时,朝堂上哀嚎一片。
天佑帝怒道:“好了好了,太子大殓时还没有哭够吗?现在是在商议国政,不是哭丧。”天佑帝如此发怒,大家也都不再发声了,唯独端敏皇后,却还是在抽噎。天佑帝看了看,也没有再说皇后什么。
接着,天佑帝问道:“李相,太子之事与你无关。朕今日问你,范明城大人的提议是否妥当?”
李清源并没有起身,而是跪着回答道:“范明城大人提议,也是老臣的意思。太子不能不明不白的遇刺身亡,这关乎到大唐国运。另外,老臣提议此事交于衣林卫与锦衣卫查办,交给三法司衙门审理,最后保呈陛下审阅。太子新丧,陛下伤心过度,以至于错过了最好的侦办时间。不过,现在查办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