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495章浑河血战【2 / 2】

长平冀大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同时,朱由校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六部,东林党势力空前膨胀,号称“众正盈朝”!

代表人物有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人,都在天启朝担任重要职务。

至于泰昌朝还在朝廷活跃的浙党领袖方从哲等人,已经被排挤出去了,东林势大,容不下其他党派。

想当官,东林党优先,至于其他的,抱歉,没位置,再有能力也不行。

也因此,大量其他党派人员集体团聚到魏忠贤身边,跟着九千岁一起打击报复东林党人,也就是俗称的阉党。

朝堂上斗得热热闹闹,关外却是横尸遍野……什么盗将行

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再次率军攻打辽东重镇,这次他攻陷了沈阳,明朝总兵尤世功、贺世贤战死。

沈阳即将失陷,辽东危急,于是朝廷调拨陈策、童仲揆、戚金、秦邦屏等人率浙兵、土司兵前往助战。

这就是浑河血战,参战双方分别是明朝浙兵,传说中最后的戚家军,石柱土司兵,江湖人称白杆兵,敌对方为后金八旗兵。

天启元年,让努尔哈赤忌惮的熊蛮子熊廷弼离开了,接替的只是个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袁应泰。

绝佳战机就在眼前,以努尔哈赤的精明岂能看不到,于是他领着八旗兵又来了,于天启元年三月直逼沈阳,猛攻城池。

辽东告急,沈阳即将陷落,明朝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急征精兵赶赴辽东援助。

白杆兵、戚家军就是在这时接到调令,奉命驰援辽东。

戚家军源于戚继光,这个应该不用多说,其创造的逆天战损比,也一直让人仰望。

至于白杆兵,源于明末名将秦良玉,这是位女将,也是唯一一个被记载在王朝将相传中的女将。

许多人谈及唯一两个字容易抠字眼,随即谈起商朝妇好、唐朝平阳公主,但问题是,那两位也不在王朝将相列传不是?

还有谈花木兰的……木兰有没有真人有点难说,但一定不姓花,因为花姓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徐青藤给加的姓。

木兰是否有真人一直有争议,但很大程度上这人不可能姓花,因为木兰的姓有五个版本,一说姓朱,一说姓韩、一说就姓木兰、一说姓魏、最后才是姓花。

说回秦良玉,这是位川妹子,身高在一米八以上……我得仰头看女将军,通诗书、擅骑射,嫁与石柱土司马千乘。

白杆兵就是秦良玉为马千乘所训练出的一支强兵,在万历二十六年的播州之役,平定杨应龙一战中,夫妻俩首次率白杆兵参战,连破七寨,战功为南川路第一。

援辽之战,秦良玉遣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带着数千白杆兵前往,自己则筹备粮草,保障后勤。

很大程度上,白杆兵参战都是自带军粮,但也是因此,石柱土司最后陪着明朝一起灰飞烟灭了。

说回正题,援辽之战,白杆兵是和戚家军一起来的,听说沈阳城已被后金攻占后,总兵陈策下令还师,不准备再打。

但手下将领很激动,表示不打仗俺们来这干嘛,旅游吗?陈策没辙,于是带着白杆兵、戚家军与后金开战。

两支军队分为两营,白杆兵在秦邦屏的率领小下先行渡河,在桥北立营。

童仲揆、陈策、戚金则带着戚家军在桥南立营。

白杆兵在前,自然先行遇上八旗兵,八旗骁骑的冲锋很厉害,人数也比白杆兵多,但白杆兵组织严明,使用的又是上带长刃下配有铁环的奇怪兵器,跟明军平常使用的兵器不一样,让八旗兵很不习惯。

打头的精锐红巴牙喇军经过一番恶战被白杆兵击败,当场退缩回城,让八旗上下异常震惊。

骑兵没冲破白杆兵列阵,努尔哈赤于是连忙遣步兵配合骑兵攻击,然而白杆兵死战不退,顶着八旗步骑猛攻,硬是毙敌数千,打得八旗铁骑纷纷坠马。

后金军参领西佛先、佐领席尔泰、格朗当场阵亡。

白杆兵奋勇血战,先后击败后金正白旗,正黄旗,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说法源于清朝谷应泰的《明史记事本末》记载。

白杆兵营寨久攻不破,让努尔哈赤非常头疼,关键时刻,汉奸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军炮手,亲自解开捆绑,悬赏千金,用火炮来攻击白杆兵。

由此,白杆兵全军覆没,主将秦邦屏、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人全部力战而死。

问题来了,白杆兵鏖战八旗兵的时候戚家军在干嘛呢答案是他们在看戏,两支军队不合,一方有难,互不支援,最终导致了惨剧发生。

另外,时任辽东经略袁应泰手握重兵也没有出兵救援,眼睁睁看着白杆兵、戚家军前后全军覆没,就是不救。

白杆兵集体阵亡后,后金八旗开始将目光看向了桥南的戚家军。

戚家军布阵于浑河五里之外,列置战车枪炮,掘壕安营,用秫秸为栅,外涂泥巴,后金八旗消灭白杆兵后,迅速渡河把戚家军团团包围。

后金八旗消灭白杆兵后,得以集中兵力攻打戚家军营寨,陈策、童仲揆、戚金等将领沉着应战,积极布阵。

先以火器射击,杀伤相枕,火药用完后,两军开始短兵相接。

战斗很激烈,戚家军的步兵没有弓、撒袋,他们持三尺长的竹竿枪和腰刀,披甲胄,外套一层厚棉,刀、箭不入。

在夜幕时分与八旗兵交战,一度胜负未分,但随着后金增援部队加入,戚家军逐渐溃败。

后金一边则是前后损失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将领。

至于辽东的兵马,在总兵朱万良、姜弼的率领下,三万援兵,走到白塔铺后,就观望不战。

只派了一千兵马为哨探,遇到了后金的将领雅松,雅松被吓得望风而逃,明军见此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后金左翼兵营前。

努尔哈赤闻报非常生气,这又不是白杆兵、戚家军,你怕个屁,于是遣贝勒皇太极率军出战……交战之后,明军的表现让皇太极瞬间安定了,还是一如既往的差劲。

三万明军,被皇太极带着几千兵马追杀,一路败逃,损失惨重。

彼时还在跟八旗兵鏖战的戚家军眼见敌人越来越多,连忙派人向袁应泰求救。

奈何这家伙已经被吓破了胆,以后金兵强大,派兵也扭转不了战局为由,拒不答应出兵。

援兵断绝,陈策、童仲癸、戚金、将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等大小将校共120多人集体殉国,戚家军也随之湮没于浑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