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不愿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收购完粮食的次日,崔承允便带走了十万两的粮食。
已经在泰平城兴风作浪了快两个月的夏家父女,郑县令,和赚够了造房钱的姚二舅,外加一个玩高兴了的陈娉婷,浩浩荡荡地,也跟着崔承允回了八方县。
将军府的妾室们,恨不能发足狂奔。
她们如今这个体能,只要愿意,恐怕都可以在泰平城里跑上三圈,都不带喘的。
当初进将军府的时候,她们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可以练出八块腹肌来。如今摸着自己梆硬的腹部,妾室们也是泪流满面,不知道将军喜不喜欢铁娘子妾室?
可惜的是,被泰平城的老百姓,赋予了良心商家的向氏粮铺,毫无征兆的突然倒闭了。
有得了消息的老百姓,想再去向氏粮铺旧址怀念一下,没想却在原址发现开张的更突然的,名叫丰收日的南北杂货铺。
原先六开间的向氏粮铺,被改为了三间卖粮,三间卖南北干货。
令人不得不怀疑,这玩意儿是不是就是原先的向氏粮铺,更改了下经营范围,就成了丰收日了?
毕竟你妹的,连掌柜都是同一个。
可安掌柜却说:“哈哈哈哈,没有没有,换东家了。如今咱们东家姓令呢。”
吃瓜群众们一打听,发现向家的大太太居然姓刘。
好家伙!向氏果然卖粮食卖的太便宜,把自己给活活卖破产了啊。
群众们纷纷表示,有良心是好事儿,但是也要量力而行,要不然瞧瞧向家,就是一个最好的反面例子嘛。
吃瓜群众们对于丰收日如今挂出的两百文上下的粮价,一下子就接受了。
虽说两百文左右的价格,也贵的要命,可也不能真的让人粮铺天天倒闭不是?粮铺都倒了,难道真让他们去喝西北风啊?
其实这些群众是没打听仔细,若是再仔细打听打听,他们就会知道,其实向家那个骂街王老太太,大伙儿虽都叫她向嬷嬷,可在向氏族谱上,写的却是向令氏。
丰收日这幌子招牌一挂,鞭炮爆竹一放,向氏粮铺自此成为了历史。骂街王向嬷嬷,从此成了新的大东家了。
泰平城的粮价,也最终稳定在了两百文一斗。虽也不到喜大普奔的地步,但是比起之前的五百文一斗的价格老百姓心里头多少是有了点底。
再说西州。
俞王这一波里拔的雁毛,倒是也能让整个西州老百姓,撑上四五六个月。具体几个月,得看煮饭到底敢放多少水。
西州如今的人口之稀疏基本已经到了十户人家的村子,就已经算是旗舰村,值得俞王殿下亲自过问的地步了。
所以哪怕俞王那里拔的毛也有限,但是也不妨碍他能让自己的封地,苟到明年开春。
照理说,西州这天气肯定是要比肃州好些的,只要不是倒霉的太过分,明年再遇到些什么倒霉事儿,西州这口气,就算是缓过来了。
只要到了春天,哪怕缺粮食,毕竟蔬果野菜,也能垫吧垫吧不是?
西州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最高兴的莫过于俞王妃。这粮食的事儿,再不解决,她那些个金银珠宝,估计都要保不住了!
八方县因为过于贫穷,也掏不出几万两的银子买粮食。不过夏兆丰和丰收日已经签了契,一年以内,四季商行都可以以高于成本价十文一斗的价格,跟丰收日采购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