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爱吃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经过一天半的长途跋涉,宋四河一伙人风尘仆仆终于赶到了白水镇。
明明只离开几天,但是不知道是近乡情怯还是怎么回事,看到熟悉的镇门,有些想落泪。
府城虽大,但那不是他们的根,白水镇虽小但却是他们的金窝银窝。
儿行千里母担忧,王氏和老张氏这几日在家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算算日子,这次府试的成绩应该是出来了,也不知道小河考的怎么样?两人没事就往镇门口跑,附近的邻居和一些与宋家相熟的商贩看见了也会打招呼:“又等你们家小河啊!”
也不知道考没考上,两人也不想多说什么,点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
“你们瞧,那是不是三牛他们回来了。”有人指着镇门口的方向道。
王氏眯着眼睛仔细看了一眼,待看到熟悉的身影立马牵着老张氏跑了过去。
宋三牛和宋四河也看见了家里人,宋三牛停下牛车跟着家里人慢慢走,宋四河跳下马车一边牵着老张氏,一边牵着娘亲笑道:“奶奶,娘,我回来了。”
“哎哎,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奶奶的乖孙都廋了,路上累了吧!”一边说一边用手抚摸宋四河全身,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
身后的宋大花也是一脸关切的看着小弟,这两年小弟对她真的很好,甚至比自己的两个大哥还要好上很多,每年逢年过节,只要奶奶三婶有礼物,肯定不会少了她的,宋大花希望小弟现在考上童生以后再考上秀才,爷奶说小弟以后可是要办私塾的,反正自己也嫁不出去了,以后就在小弟的私塾帮小弟干活好了。
宋四河安抚的说:“娘奶奶,我一点都不累,一路上爹他们很照顾我,尚州府好大,好热闹,我们还去茶行听了说书,可热闹了。”
王氏和老张氏确认宋四河没事一颗心才放进肚子里。
等到了家门口,宋四河和其他几人约定好明日去夫子那里,才各回各家。
邻居们看见宋四河回来了,赶紧凑过来笑问:“四河啊,考的怎么样啊?”
“考上童生老爷没?”
“府城好玩吗?”
“哈哈,我家四河考了第五名,已经是一名童生了。”宋三牛一脸的骄傲得意。
“啥,这么厉害,三牛还是你家厉害。”可不是嘛,本来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孩子也有送去私塾的,但能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怎么人家的孩子就这么厉害呢!
“真厉害,还这么小就是童生,小河以后肯定前途无量。”
听到儿子(孙子)被夸,宋家人挺直腰杆,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宋四河考上童生这个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下子传遍不大的白水镇,白水镇上算有功名的读书人就两人,一个是王秀才,一个便是他们的夫子,如今又有人考上了童生,而且年纪还这么小,能不稀罕嘛!
宋家小院里和前边铺子里,不一会便挤满了人,都是来看小童生老爷长什么样子的,宋四河感觉自己就是个猴,被人欣赏了半天,更有甚者,还想给他保媒,让宋三牛直接拒绝了,理由就是儿子年纪小,还要继续读书考秀才,现在不宜分心。
不过宋四河也能理解为什么大家这么稀罕想看看他长什么样子,童生看似只是一个过渡身份,但很多人却永远都考不上,虽然不能像秀才那样免徭役、免赋税,但只要有了文童资格,身份自然是要涨一些的,比如打官司递呈子,没读过书的只能称“民”“民人”,而文童可称“童生”,见官可穿官衣官帽,还可以有座,换成商人再有钱也没得坐,只有干瞪眼。
婚丧之事,来宾就座,商人也不能跟官员同席,童生就可以,再者,有了童生资格不但脸上有光,连屁股也跟着宝贵起来,即使犯了事,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县官轻易不会打童生的屁股。
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吃着晚饭,饭桌上老张氏忍不住道:“四河现在是童生了,我们是不是要回宋家村庆祝一下,办个热闹的酒席。”
宋大年也是一个意思,孙子考上童生是大事,回去不仅要大办一场,还要祭祖告诉祖宗。
宋三牛和王氏听了点头如捣蒜,恨不得现在就飞回去,给儿子大办一场,在宋家村好好扬眉吐气。
闻言宋四河有些无语,他真的不是不知足,而且童生只是刚刚步入可以科举的门槛而已,根本不能为家里做什么贡献,只是多个童生头衔而已,想到这,宋四河放下筷子,朝着众人认真道:“爹娘,八月就要院试了,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等我能考上秀才,你们在替我好好大办一场好不好。”
宋三牛听到儿子这么说,立马打消了要回宋家村大办一场宴席的事情,转而严肃认真道:“四河说的不错,咱们现在不要耽误四河看书,免得分心。”儿子聪明,可不能因为这事被耽误了。
宋家几人自然同意,现在小河考秀才是他们宋家人最大的事情,小河怎么说就怎么做。
见大家都不再谈论办酒席之事,宋四河这才松了一口气,看向家里小透明一样存在的大堂姐,大堂姐之前因为订婚后,未婚夫身亡,被村里说三道四,甚至背上“克夫”名头,更不好嫁人,就算有人来大伯家提亲,也都是一些年纪大的,或者鲽夫之内的人选,再加上家里大堂哥二堂哥成婚,没有多余的房间空出来让大堂姐住,只能在堂屋里支一张床,毫无隐私可言,前两年回村祭祖的时候,宋四河看见大堂姐端着满满一大盆的衣物往河边走,脸色苍白,害怕大堂姐在村里指指点点,一时想不开,便把此事告诉宋三牛。
宋三牛虽说不喜欢大嫂江氏,但对侄儿侄女还是比较上心的,听到儿子这么说,等再一次去宋家村的时间便以家里铺子忙需要人手,把大侄女给带到镇上住,对此安排,大伯父大伯母自然是举双手赞同的,闺女在婚事上不顺宋大牛也是知道的,可是他没有能力改变,如今弟弟能帮助大花,宋大牛心里万分感谢。
江氏则是觉得大闺女去了镇上也好,不仅能赚份工钱,以后说不准还能找个镇上女婿,一举两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