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 54章 确定读书【1 / 1】

柠檬爱吃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生意上门,宋三牛心情好的不行,即使刚刚被嘲笑一番也没当回事,紧赶慢赶的往家里走,一路上都在想买牛车的事宜,以后和县里做的就是长期买卖了,这要是靠人走,一来一回就得六个时辰,这要是再带上五陶罐鸭蛋起码得再加上一个时辰的时间,累就不说了,晚上天黑回来都成了问题,所以牛车肯定是要买的。

想到过不久家里就能有稳定进项和牛车了,宋三牛心情好到飞起。

“爹娘,春云四河我回来了。”

院子里几人听到声音立马围了过去,宋四河见老爹那嘴都快咧到耳后根了就知道这事准成了,果然下一秒就听宋三牛激动地拉着老张氏的手道:“娘,咱家以后只要一个月腌五陶罐鸭蛋送去县里就能得十两银子啦!”

“啥?你说的是真的?”老张氏听后一脸不可置信,十两银子,我没听错吧?

宋三牛拍了拍老娘的肩膀,把嘴巴凑到老张氏耳边清了清嗓子大声道:“你没听错,一个月五陶罐鸭蛋,十两银子,以后啊,你就等着享福吧!”

“哎呦喂,我的儿,你真是给老娘争光啊,这附近十里八村的,有哪家儿郎能一个月赚这么多钱。”老张氏欢喜说着,满是褶子的脸瞬间绽放出一朵盛开的菊花。

宋大年在一旁也是一脸欣慰的看着自家老三,自家这老三是真起来了,看来真的随他多。

这事比之前卖水蛭干的事情还让王氏高兴,水蛭干不是经常有的,但是腌鸭蛋却是长久的,老张氏知道腌鸭蛋一个月能赚十两银子,看到宋三牛背篓后边的肉也不说浪费、手松了,家里现在有钱了,吃肉也吃得起。

吃午饭的时候,宋三牛说了买牛车这事,老张氏和宋大年两人都有些不赞同,他们认为一个月就去县里送一次货,累也就累那一次,干嘛要买牛车这种贵钱贵物的东西,还不如以后赚了银子再说。

宋四河看着老爹欲言又止的样子暗自偷笑,这回旋镖还是打到了老爹身上,当初说一共赚了五十两银子,盖房子前前后后就用了二十五两银子左右,又上交了二十两给老俩口放心,除去这些再加上这段时候在镇上零碎买东西花的几两银子,分家所得的六两银子,现在手上应该只有七八两银子左右,之前听老爹说过一辆牛车得十五两银子左右,所以以他们家在老俩口面前应该是买不起牛车的,要是买了不是打自己嘴嘛?

“儿子,你先跑几趟试试,要是真的能一个月赚十两银子稳定下来,咱们再把牛车买下来怎么样?”老张氏怕儿子好不容易积极了一回,信心再被打碎了连忙安慰道。

宋三牛还能怎么说?早知道当时说赚了六十两银子或者七十两银子就好了,现在好了,还要白白辛苦走去县城。

不过宋三牛决定下个月月底送鸭蛋结了账就把牛车买回来,这样老俩口应该没话说吧!再说儿子明年春天就要入学了,这来回的接送,牛车是必不可少的。

宋三牛又说了年底要给刘掌柜好处费,老俩口连连点头直说:“这是应该的。”

家里有了稳定的收益,接下来就是明年春天儿子入学这件事情了。

“爹娘,如今家里得了新房,有了稳定的长久收益,我和春云决定明年春天送儿子去镇上读私塾。”

此话一出,老张氏和宋大年吃惊不已,读书,他们没听错吧!儿子居然想让小孙子去读书。

看出老俩口吃惊的样子,宋三牛笑着一脸真诚道:“爹娘,我和春云这辈子就一个孩子,我们夫妻俩就一个独苗可舍不得四河和我们一样,一辈子当个泥腿子,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条件肯定是要试上一试的,而且四河你们也是知道的聪明懂事以后读书肯定也是个好苗子,我们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识些字,以后就是在镇上找个账房先生做做也是不错的。”

别的就算在不知道,有句古话宋大年还是知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孙子确实是他这几个孙子辈里最可爱乖巧聪明的,虽说一年读书费用很高,但要是儿子这生意真能稳定下来,到可以真的让孙子试试看,就算考不上什么童生秀才功名,像儿子说的会认字去镇上当个账房也是好的。

一旁两手捧着脸的宋四河看着爷爷老爹眼里的认真,心里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争取能考个秀才回来,再说他对自己考秀才还是很有信心的,自己前世都能凭着自己的聪慧考上公务员,秀才最多也就是时间问题。

“既然要读自然是要好好读,如果鸭蛋的生意能稳定下来,来年春天就赶紧带四河去镇上报名吧,我听说人家那些真正的读书人三岁可就开始启蒙了,也不知道我家四河明年送去能不能行?”宋大年皱起眉头,脸上挂起担忧。

宋三牛笑道:“不迟不迟,三岁启蒙的毕竟还少,一般都是五岁开始,明年春天送去正好。”

老张氏听了孙子明年就要去读书高兴不已,儿子这个决定虽说让她有些吃惊,但是细细一想还是很有道理的,老三家就这一个苗,读书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想到以后她家孙子是宋家村独一份读书人,老张氏喜的合不拢嘴。

“读书好啊,我的乖孙,以后好好读书让奶也沾光。”老张氏笑眯眯的摸着小孙子的小脑袋。

王氏看向自家宝贝儿子眼神也更是柔和,以前大嫂二嫂都嘲笑她不能生,可是如今呢,她家儿子都要读书了,她们两家还在原地打转呢!

前段时间粮税交了后,不少村里人都背着新粮去镇上卖了买陈米糙米,虽说今年风调雨顺,地里庄稼收成都不错,但要是只吃新米肯定是不够吃的,只有换成糙米陈米煮的粥才能稠上一些,吃的久一些。

老俩口今年也是有这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