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213章 光谷的技术反制【1 / 3】

皇明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91年12月16日,凌晨3点17分,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

康宁公司首席法务官理查德·斯通将一摞文件重重摔在橡木会议桌上,惊醒了打瞌睡的助理。“这些中国人简直无耻至极!“他指着文件上长飞光纤的产品结构图,“连分子排列都和我们一模一样,还敢声称是自主创新?“

窗外,纽约的雪下得正紧。理查德松了松领带,转向玻璃幕墙上的投影——那是康宁实验室刚拿到的长飞光纤样品分析报告。红色标记密密麻麻,几乎覆盖了整个截面图。

“先生们,“理查德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我们找到了决定性证据。“他点击遥控器,画面切换到一个实验室日志的扫描件,“这是长飞光纤研发中心的内部记录,明确提到了"参考康宁专利技术"。中国人在盗窃我们的技术后,甚至懒得修改文档措辞!“

助理递来一杯黑咖啡,理查德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让他更加清醒。“明天提交诉状,申请冻结长飞光纤所有海外资产。“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要让那个叫谢一扬的中国暴发户知道,偷窃美国技术的代价是什么。“

同一时刻,武汉东湖高新区,扬帆集团总部大楼。

谢一扬站在全景落地窗前,手中捏着刚从纽约传真过来的文件。窗外,光谷的灯火在冬夜里显得格外冷清。他的倒影映在玻璃上,与远处长飞光纤工厂的轮廓重叠在一起。

“老板,康宁这次来势汹汹。“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将分析报告投影在空气中,“他们掌握了我们三处实验室的内部记录,包括林教授团队早期的研发日志。“

谢一扬的指尖轻轻敲击着窗玻璃,节奏如同倒计时。“林教授知道了吗?“

“已经通知了,他正在赶来。“张铁柱顿了顿,“但有个问题——康宁的证据里,有一部分来自我们内部数据库,而且是三个月前的最新记录。“

谢一扬的手指突然停住。这意味着,长飞光纤内部有人向康宁泄密。

电梯“叮“的一声响起,林教授匆匆走出,眼镜片上还带着室外的寒气。这位武汉邮科院的顶尖专家此刻面色苍白,手里紧握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谢总,大事不好!“林教授的声音有些发抖,“康宁拿到的不仅是早期参考文档,还有我们上个月的核心实验数据!“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标满红色批注的文件,“您看这里——光纤预制棒的沉积参数,和我们内部报告一字不差。“

谢一扬的目光扫过屏幕,瞳孔微微收缩。这些数据若是被法庭采信,长飞光纤将面临至少十亿美元的专利赔偿,更别提国际市场禁售的毁灭性打击。

“查。“谢一扬只说了一个字,声音冷得像冰。

张铁柱的机械臂立即接入公司内网,虹膜上数据流如瀑布般滚动。三分钟后,他抬起头:“老板,数据库没有外部入侵痕迹。泄密者很可能是内部人员,而且权限不低。“

林教授突然想起什么,脸色更加难看:“上周李明哲请假回老家,说是母亲病重他是项目组核心成员,能接触到全部数据。“

谢一扬拿起办公桌上的卫星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周局长,我需要查一个人。“他瞥了眼林教授电脑上的员工资料,“李明哲,身份证号xxxx,昨天应该乘坐了前往深圳或香港的交通工具。“

挂断电话后,谢一扬走到酒柜前,给自己倒了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旋转,映出他冷静到可怕的眼神。“林教授,从现在开始,研发中心所有人不得离开武汉,包括你。“

林教授咽了口唾沫,点点头。

清晨6点30分,罗湖口岸监控中心。

周明远亲自调阅了出境记录,很快在屏幕上锁定了目标:“谢总,您料得没错。李明哲昨天下午4点20分用旅游签证过关,入住了香港半岛酒店。“画面切换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走进酒店大堂,“但蹊跷的是,今早5点,他换了一身西装,坐上了康宁公司派来的专车。“

谢一扬盯着监控视频,嘴角浮现一丝冷笑。李明哲的西装口袋里,隐约露出一个u盘的轮廓。

“周局长,能拦截吗?“

周明远摇摇头:“已经飞走了。私人飞机,直飞纽约肯尼迪机场。“他压低声音,“上面有美国大使馆的外交车牌,我们无能为力。“

谢一扬挂断电话,转身对张铁柱说:“通知技术部门,准备plan b。另外,查一下李明哲在武汉的所有社会关系。“

窗外,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长飞光纤工厂的招牌上。“康宁“两个大字在晨光中闪闪发亮,仿佛在嘲笑谢一扬的不自量力。

上午9点整,长飞光纤研发中心。

谢一扬亲自坐镇,召集了所有核心技术人员。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二十多名工程师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

“诸位,“谢一扬的声音很轻,却让在场所有人后背发凉,“公司正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有人背叛了我们,把大家多年的心血卖给了美国人。“他故意停顿,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表情,“但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人,还是心系中国光纤产业的未来。“

林教授在一旁擦着汗,白大褂腋下已经湿透一片。

“现在,我需要你们做一件事。“谢一扬打了个响指,张铁柱立即推着一台设备进来,“这是军方最新的数据恢复系统,可以找回所有被删除的研发记录。“他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我们要向法庭证明,长飞光纤的技术完全是自主创新的成果。“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老板的意思。只有实验室副主任张建国脸色突然变得惨白——他负责管理所有研发日志,深知其中有多少内容是“参考“了康宁专利。

会议结束后,谢一扬单独留下了张建国。

“张主任,你在长飞工作多少年了?“谢一扬递给他一杯茶。

“五、五年了。“张建国的手不停颤抖,茶水洒在裤子上也浑然不觉。

“听说你儿子在波士顿读书?学费不便宜吧?“谢一扬翻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张建国儿子在麻省理工的照片,“每年六万美元,还不算生活费。“

张建国的呼吸变得急促:“谢总,我我对公司一直忠心耿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