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天周五,到周一还有两天呢。出去逛逛吧,看看地摊上又有什么好书卖了,挑了两本,一本面食,一本菜谱。经过新华书店,进去看看有什么新书,大致浏览了一遍,买了一本百科,四十多块钱一本,店主给了一张打折卡。在出门的时候,门口滴滴答答的报警,一个穿蓝色衣服的老头大吼一声,站住,站住,说你呢。李孟有些纳闷,把东西放到柜台上。女营业员忘记了消磁了,不好意思的放在一个长方形的东西上擦了又擦。面食,安呔的面食很有名,作为一个安呔人,怎么可以只吃米呢,应该做做面食的。
李孟想起了七月份的那段过往,那么一大帮子人一起吃饭。其中有一次,李孟兄弟研究包子,陈俊说做好了,他要吃十个。李孟和面擀皮,李辉调馅包馅。李辉不大会包褶子,好在第五食堂的时候,帮助过大厨们包饺子。研究来研究去终于找到了门道。两个人辛辛苦苦忙活了半天,把包子像孩子似的一个个放到蒸笼里。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李辉说还不够,再蒸一会。兄弟两人垂涎欲滴的期盼着,打开盖子,包子全变了色,以前蒸馒头,碱放多了,会变成黄色,他们竟然很不争气的全变了种,成了紫色,兄弟两人嘴都笑歪了。
蒸馒头,以前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孟妈一个人在弄。现在离开学校了,离开了家,一切都得由自己来弄,学着独立,学着慢慢长大吧。
买了安琦酵母,按着使用方法先配进去,让他先在那里发着,发得白白胖胖的。
下午的时候,发的差不多了,安琦发面就是快,几个小时就可以了。李孟先和面,书上说,折的次数越多越好,这里是需要功力的,李孟的目标是二百。折面确实是个力气活,李孟搞得十指发麻,两臂无力。折好,再醒十分钟。李孟开始揉馒头。馒头,馒头,要争气,要白白。馒头宝宝,在李孟的精心呵护下,终于诞生了。放在案板上再醒十分钟,就可以上蒸屉了。外面不是没有馒头卖,外面卖的也不比自己家里做的差,李孟也许是对故乡的一种依恋吧。饱含感情的吃着饱含感情做成了馒头,也是一种幸福吧,只是这种幸福,差一点和死神接吻。
蒸馒头是开水蒸还是冷水蒸呢,水都开了希望没有错。奥,发了面的要热蒸,没发的要冷蒸。李孟自言自语的叨咕着。
把馒头一个个的码到锅里,盖上盖子,炉子,炉子也要争气,不要蒸一半就罢工了,拜托,拜托。
炉子还蛮争气,李孟吹了两下,火苗一下就串上来了。卖蜂窝煤的大叔果然没有骗人,说是去年留下的,都是干的。最后一百块了,也不要三毛五一块了,你给三毛就行了。李孟也不是第一次买煤,以前的煤球都是湿漉漉的,干的总比湿的好吧,屋里难得见到什么干物。
李孟忙了一下午,有些累了,小睡了一会。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了,原来是馒头宝宝抗议了,憋坏了,憋坏了。李孟马上下床,封炉子。头晕眼花,呕吐烦闷,腿脚无力,走路轻飘飘的,要成了仙似的,不知怎么飘到炉子跟前的。李孟把炉子封上,洗一洗手。掀开锅盖,这次的馒头很完美,李孟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尝尝,太烫,拿了块毛巾垫上。馒头是很香,就是吃不下去,恶心。李孟以为是上次做傻事留下的后遗症,也没有多想什么,以前都是这样的,睡一觉,明天又会是美好的一天。
宽衣爬入被窝,怎么也睡不着,像是被人捂住鼻子的感觉。李孟睡觉喜欢蒙头,他以为是被子厚的缘故。夏天,屋子里的蚊子多,为了省钱,他也不买蚊香。被子厚,蚊子爬不进去。感到身上好热,出了一脑袋汗,今天怎么这么难受呢?喘不过气。也许要下雨了吧,京都这个时候,雨水多一些。应该是的吧,天太热了,是该下场雨了,好久没有淋过雨了。睡一觉,明天又会是美好的一天。
怎么这么难受呢?屋里什么味道,这么难闻,我关炉子了呀。不对,不对。李孟艰难的爬了起来,摸到灯绳,开灯。面前一片漆黑,这觉睡的,东西南北都摸不到了,好不容易找到灯绳,黑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李孟看到了床头的《生活百科》,一种不祥的东西在他脑海突然跳了出来,煤气中毒。眼前有些发黑,静了又静,慌忙把书打开,翻了半天没翻到,书掉在了地上,弯腰去捡,差一点一头栽地上。翻开目录,终于找到了。
煤气中毒症状。初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天呢,煤气中毒,怎么办啊,找门卫老大爷,嗓子喊不出声。挣扎着打开窗子,要把炉子拎出去,浑身没力,上面说萝卜可以缓解一下,到处的找不到萝卜。对对,还有醋,忍着醋酸味,一口气灌了下去。头有一些清醒,马上跑出门,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空气,像是饿了好久的狼一样,发现猎物,拼命的撕扯,只为填饱肚子。呼吸急促,猛吸进去的气,差一点把李孟给噎死。李孟往前走了几步路,腿还是软弱无力,但是勉强能走动了。走到厕所的旁边,又溜了回去,脚下轻松了好多。一进屋,一股一氧化碳的味道扑面而来,这种味道很熟悉的,初三毕业会考要考试验。在学校的时候,化学老师经常带大家做试验,李孟好奇的凑过去闻了一下,一种难闻的气体,直冲脑门,这就是一氧化碳。
李孟在外面待了半个多小时,进屋把炉子拎到了门外,屋里没有煤气的时候,李孟关窗,睡觉,折腾了这一晚上,总算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门卫大爷在扫地,劫后余生的李孟,见到他像见到了亲人似的,不停的和老大爷说话,帮他推车。搞得老大爷一愣一愣的,后来才知道是差点煤气中毒,嘱咐李孟要注意一点,以后炉子都放门口,我给你们找个瓦片盖上,一个人在外的,平平安安就是福,李孟不停的点头。大爷打开了话匣子,在后村,去年冬季有个外地的年轻小伙子,煤气中毒,死了,家里该多心疼呐……,大爷虽然有些唠叨,但这也是一种关爱啊。
哪个房东,也不希望在自己的屋子里死人,以后房子还怎么出租,必定很多人还挺忌讳这个的。冬季燃煤取暖的时候,村外会挂上关于珍惜生命的大标语,以示警告。
面试的日子很快到了,李孟找了件西服穿。在家的时候买的,一直没舍得穿。为了面试,李孟还去书店买了一本《职业圣经》的书,在家里研究了两天。精心打扮一番,李孟拿出了昨天晚上选好的乘车路线。先坐345快到德胜门,然后302,安贞里下。
周一上班的人比较多,李孟在公交站台那里等。车子还没过来的时候,一群人就冲了过去,差点把李孟撞翻。李孟揉了揉肩膀,有些生气。又过来一个人,带着李孟以前往前跑。李孟感到纳闷,原来那个家伙的一只手臂,塞进了李孟背着的包带里。包直接就滑了过去,李孟一只手拽着,怎么地,想抢包呀。那个家伙手臂一摆,李孟差点跌趴在那里。平时说洪水猛兽,这次是真的见识到了。
电话里说在华联超市一片,到了安贞里,一下车,上了天桥,看到华联红色的大字。沿着华联的西侧,找了好久没有找到。打手机,问一问。
李孟周末的时候,去找了俞乐,这个人很好相处,听说是为了工作,二话不说,就把手机借给了李孟。里面还有十块钱,不够,我在充些。俞乐能借手机给李孟,李孟已经很感恩的,还怎么好意思让人家充话费,买张卡充了五十。
奥,一直往里走,一个小区,是是,有个学校,嗯嗯,进门就行。李孟边走边打,留意着周围的风物。穿过公园,来到了一个小区的跟前。进去打听了一下,一个老伯伯指给李孟看,进去直走,右侧。向年长者问路,孟妈告诉李孟的经验,她除了军人,长者,一般的年轻人都打会问的,即使问了也要去找一个老者核实核实。李孟兄弟高考的时候,要到师范学院体检,问了一个年轻人,给指到最西边,李孟让大家快点赶路,要不赶不上回家的车了,明天还有课。孟妈还是不大相信那个小伙子,又去问了一个摆地摊的老头,他说就在东边,走到头右拐就是。对于这样一个大相径庭的答案,李孟有些怀疑,孟妈说先到东边看看,没有再拐回来。
李孟来到了便民小学的门口,大铁门锁着呢。摇一摇门,一个老头应了一声过来开门。是来面试的吧。李孟点一点头。在左侧的这座楼,四层五层都是办公区。李孟鬼鬼的笑了笑,这学校还挺会做生意的,把学生教室拿出来两层,租给公司办公。李孟沿着房外的铁楼梯,来到了五层。门外进来了一个拿着文件夹的女生,一身得体的职业装,问李孟是来面试的吗?李孟点点头,她说跟她来,把李孟带到了应聘室的门口敲一下门,李孟说声谢谢,她便进对面的屋子里去了。
请进,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传了出来。李孟推门进去,里面还有四五个应聘者。老板把李孟的简历拿来翻看着。不错。还做过招生接待。满意的把简历放到了几份简历的最上面。
“好了,大家都到齐了。我姓张,弓长张,张伟,叫我张哥就行了。大家跟我来。”张哥把大家带到了隔壁一间大屋子里,让大家各自找个位置坐下来。
“这是小王,是咱们的会计,让她给大家做一下演示,大家欢迎。”稀稀拉拉的几声掌。
“大家看,这是一块普通的布,看到了吧。这是一台电视,我手里的是一种测量辐射的仪器。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小王打开仪器,放到电视屏幕上测了测,“看到了吧,这就是电磁辐射,辐射的值越大,对人的危害性越大。看到了这块布了吗?我再做一下测试。”小王把布放在了电视的前面,“看到什么效果了,辐射被屏蔽掉了。”
李孟仔细的看了看,确实蛮神奇的。有同志好奇,已经上去,自己开始去证实了。拿着布,前后左右的翻看一番,以为小王在玩魔术。
“大家看到了吧,这块布,为什么可以屏蔽掉电磁辐射呢?因为他是漂亮国的高科技产品,是一种金属纤维精纺织物。”张哥站起来接过布,传给大家看,李孟摸了摸,和一般的布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蛮柔软的,像擦眼睛的布。
“咱们的产品是经得住考验的,没问题的话,大家填一下单子,小王给他们散一散。”
李孟拿到单子,看了看,从包里拿出一只笔来。莫非填完这张单子,就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了,这不是白忙活了半天吗,李孟脑袋都冒汗了,把上衣的扣子解开了一个。对了,有工资没,书上说了,新员工有试用期,大概是没有钱拿的吧。何况一进门谈工资,人家老板会说你会做什么。书上考官是设置一些陷阱,要小心应对才是。填完了表,交给小王。
“这是许总,人很好,平易近人,虽然是老板,没有老板的架子,还会经常下厨,大家有口服了。”张哥笑着向大家介绍道。一个老头,向大家笑一笑,点了点头,示意大家坐下。
“大家填好单子,就可以回家了,明天来上班。早八点到这里报道,迟到一次扣十块。”张哥依然笑着的说道。
大家填好单子,便开始动身回家了。路上有人问,公司有底薪吗?一个很老道的中年人回答说,没有底薪,只有提成。他以前干过类似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