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60章大学生活44【1 / 1】

心田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月底,学校突然沸腾了,有人说自考太难,他们根本拿不到毕业证,根本就毕不了业。有人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自考那么多门,不可能门门都能过的,有些英语底子差的,直接就卡科了。有人说自考准考证使用期限只有八年,如果八年内有一个始终过不去,是不是所有这八年的辛苦努力就成泡影了。李孟在自考办,有时候会发现有同学把书、把准考证撕得粉碎。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他竟然错过了最后期限。一直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自考是什么,连校考、文考、国考都分不太清楚。李孟来b校的时候,连计划内和计划外都分不清楚,有人说两个一样,也有人说不一样,计划内是第一志愿填报b校的。学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最后,学校又设置了校考专业,每个学生可以任意选修两科,不受专业限制,如新闻专业可以选修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等。继续教育学院,可以考取各种技能证。这样学有专长,能够为社会输送一批技能型人才。李孟所在的新闻传播学院,在新闻、广告两大专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相关专业,作为校考专业。这样便诞生了校考班(校考),国考班(自考)。自然就会涉及到分班问题,有的同学对自考把握不是太大,保险起见,希望校考、国考一起。他们可以去校考班,也可以去国考班。自考是教育局备案的,国立大学主考,颁发相关毕业证书。比如自考新闻专业,主考院校是人民大学,发人民大学的毕业证书,只是证书和人民大学的有些不同,多了一个枚自考办的章。自然这个证件的含金量就高,可以参加国家统一的研究生考试,也可以报考公务员。而b校的证书,只能证明你是一名大学生,但有这个证书,至少比没有这个证书要强。既然b校的毕业证含金量低,那就优势互补,引进技能证,这有些像技校。有些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又去技校学技术,而b校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学生课业之余,可以到继续教育学院报名,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关技能证书。继续教育学院只限b校学生,不向社会公开。在李孟离开b校的下一个学年,李辉报考了组装电脑班,学期一个月,报名费380,家里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380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孟爸觉得拿这个证没有用,和孟妈争执了一番。

六月份学校的招生培训开始了,李孟在犹豫,他不知道该不该去招生。班级里,已经有一批人开始回家招生了。东北三宝中,有两宝也参加了招生,韩思琪和姜霄。他们两个每天没事的时候,在班级里练习胆量,背诵一些b校的性质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李老师到昱泉招生的时候所说的一些套话。到班级刚坐稳,一个女生到处的发纸条,希望李孟帮她写两条招生的誓言,越夸张越好,李孟看她手里已经有一把写好的纸条,从里面拿了几条出来参考,只见上面写着,我如果招不够一百人,我自断一臂、如果我招不够一百人,我一年不洗澡、如果我招不够一百人,我绕操场裸奔一圈。她在旁边催着李孟快些快些,李孟也随便给他编了俩条。李孟不敢相信,招生就是这个样子,也太疯狂了。后来得知孟老师也参加了招生,她希望李孟也参加,她希望下学期还能在班级里见到李孟。李孟还是有顾虑,孟老师开导说,咱们又不是去骗人,上学是他们的事情,是他们自愿的,我们又不是去强迫他们。李孟考虑了再三,还是去报了名,参加新生的接站工作。还有半个多月就放暑假了,班级里也没有什么课,李孟他们便被拉去培训。培训老师教授一些礼仪,临场教授招生技巧。培训老师找了几个同学,和他一起做情景展示,然后大家轮流上台做练习,培训老师在一旁指导。自然在招生里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都有明确要求的,谁那里出了篓子谁承担全部责任,何况还有那么大的诱惑在,招生第一名奖励一部轿车。即使不得轿车,招生的丰厚提成也足够燃烧激情,调动学员的所有积极性。

第一批招生的走了,乔天娇也是其中之一。听说学校里招生宣传的钱给报下来了,李孟便到学生会打听,确实已经发放了,他们的钱在队长手里。听说这个队长,正是国旗护卫队的护卫长。李孟听李辉说过,那是他们班的,觉得事情就好办了,直接找队长要钱,必定李孟下学年就离校了。队长廖凯说他只跟乔天娇报,因为你们内部具体什么个情况也不清楚,给乔天娇打电话,她说钱都是她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干的,钱理应都是她的。李孟不相信漂亮美丽的乔天娇会是这种人,在学校和乔天娇打过几次照面。乔天娇很佩服很喜欢李孟,李孟竟然在这样的学校里,一个月的花销还不到150块钱,她惊叹自己一个月两千多都不够用的。很喜欢李孟,如何这样说呢?招生宣传回来不久,乔天娇给李孟打电话,希望李孟能出来一下。室友听说有个蛮漂亮时尚的女孩给李孟打电话约会。大家催李孟快去看看,打趣李孟走了桃花运。李孟没有想什么桃花不桃花的,想必是上面把招生宣传的钱给报下来了。李孟来到女生宿舍前的一个花丛前,这个地方离第一次看到粉红女孩的布告牌不远的地方。只见娇小的乔天娇拎了一大包东西,有书、有玩具、有衣服,总之有很多东西。她给了李孟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叫乔司文的名字,下面是14公寓518室。她说她是来和男朋友分手的,希望李孟把这些东西给纸条上的人送还回去。李孟听李辉提起过这个叫乔司文的人,有个天仙似的表妹。李孟相信他们之间是表兄妹关系,可是很多人偏说他们其实就是男女朋友关系,干嘛搞得那么神秘,天天玩暧昧。李辉提醒李孟这样的女孩不能沾。李孟也没有多想,接过东西就走。乔天娇在后面喊,慢一些,袋子太薄,别拎烂破了,东西散一地也不好收拾。李孟便抱着它走,这包东西确实有份量。李孟拎到门口的时候,一个提手断裂了。敲敲门,把东西递给乔司文,乔司文会意,说了声谢谢就把门关上了,只是李孟不明白,他的眼神为什么那么可怕,像要把李孟给生吞活剥了,想必他把李孟当成了情敌,就你这瘦骨嶙峋的小子,天娇能看上你,真是瞎了眼睛。李孟交接完东西,也就把这件事放在了脑后。李孟虽然懂得爱情心理学,只是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情盲了,她不明白女孩的暗示。雷叶也曾无数次这样暗示过,李孟似乎不解风情,总是惦记着,他那几本破书。雷叶换各种发型,李孟总是看不到雷叶的变化,雷叶性子本来就急,直接让李孟看看她的发式,一双渴望的眼睛等待着李孟的评价,李孟把视线从书本上移了过来,说了声好看,就又埋头看自己的书去了。她也没有扑捉到雷叶些许的情感变化。此时的李孟陷入了父子矛盾的痛苦纠结之中,活泼好动又有些粗心的雷叶,显然是扑捉不到的,而且李孟也不想让她扑捉的到,因为他觉得欠雷叶太多了,还也还不完。这种友谊使李孟感动,她不想把雷叶占为己有,不想越雷池半步。

李孟便想去问问乔司文,李辉说他和表妹一起回家招生去了。李孟不敢相信,他们前不久还闹分手,现在竟然又复合了。李孟隐约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之间是表兄妹恋,这在红楼梦中也随处可见。只是李孟有一点不明白,婚姻法中不是明确规定,近亲是不可以结婚的吗?更让李孟吃惊的是,李辉班级里有一些关于他们的闲言碎语,说他们今年春节没有回家,表兄妹同处一室同卧一榻。李孟觉得这是胡闹,这是乱伦。李辉很不以为意,时代在发展,他有个同学的哥哥,就和自己的表妹结婚了,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娃儿,很健康。

李孟向廖凯说明了原因,想早些把那一百八十多块钱要回来,廖凯说他很信任李孟,何况又是李辉的哥哥,只是他不能这样做,一切只能由乔天娇和你们另外两个都到齐的情况下,才能给你们。廖凯一副严谨认真的样子,李孟没办法,就说不要了,不就那些钱吗?李辉听到了,不干了,干嘛不要。如果乔天娇不来了,这钱不被廖凯一个人私吞了吗?何况还有我的一份功劳,大热天的满大街的捡车票,这丢人的事,她凭什么不去干。李辉扮演了哥哥的角色,替哥哥讨钱。一切的一切,只能等乔天娇的到来,才能明了。

六月底学生放暑假,七月份学校新生的接待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很多招生的同学,回家乡做招生动员工作,八月份把学生陆续送往学校,也就是说新生的接待工作在8月1号正式开始。七月份学校是不给新生接待人员解决住宿问题的,因为没有正式开始,学校也不会多花这笔冤枉钱。大家便开始到处张罗租房问题。眼看大家都租到房子了,李孟兄弟还没有找到。他们在办一件事情,贫困证明。他们俩想趁七月份这个空档,到社会上去做些兼职。一个大学生就业协会凤凰社,其实也就是一个职业中介,定期发出一些招聘信息。比如商场导购、家教、抄写员、市场调查员等等。标准是什么呢,入会费每人三十,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两张,凭学生证办理。他们会给会员每人办一张会员卡,有效期一个月,也就是一个月后,再续三十元会费。到哪里去弄贫困证明呢,李孟也没底,就写了一封申请信,找系主任盖个章试试。为什么要弄贫困证明呢?因为凤凰社规定,贫苦生优先,贫困生办卡,只收十元会费,有效期两个月。陈俊听说了这样一件好事,谁让他是钱漏呢,他也学李孟搞了个贫困申请,和李孟一起去盖章。陈俊自然也参加了学校的新生接待工作,他负责校内的一些事务。办完手续后,他们各自分头找房子。后来,陈俊先找到了,给寝室打电话,让李孟准备搬家。说他找到一套房子,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才600块钱一个月。李孟当然很高兴,希望李辉也一起搬过去,陈俊说没问题。大学时代,很多像李孟这样家庭条件的学子,是用不起手机的,李孟经常去买10元一张的ic卡。校园的公共电话亭都是这种插卡的机子,李孟使的不是这种能插得卡,一种手拨号的卡,上面有一排号码,把一层灰色的东西刮掉,下面有密码,根据提示音可以修改密码,每次拨打之前,都要输入常常的一串号。当时用这种电话的人也不是太多了,很多电话听筒都有问题,有些拨不了号。李孟就的换机子,有时候路旁很多机子都是摆设,不是这样的问题,就是那样的问题。

李孟兄弟和陈俊带着各自的铺盖被褥搬进了出租房,原来陈俊在校内的布告板上,看到了一个招合租的信息。布告板上,会张贴一些校内的最新消息,可谓五花八门,寻物启事啦,电影音乐会的宣传海报,校内社团的招募通告等等,李孟也常常跟着陈俊去张贴一些海报,宣传部嘛,自然是校园媒体的耳目喉舌,是大家的传话筒、急先锋。何况又有《团学周刊》,她是院系领导的一双眼睛,通过她,可以了解学校师生的很多情况。院系领导对此刊物给予了厚望,既然是急先锋,就不能落于人后。拉响前进的号角,宣传部是第一猛将,必须一马当先,宣传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晴雨表。各个特派记者,和校内通讯员、记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李孟就职演说的尴尬遭遇,使他明白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担子。作为一个特派记者,李孟连最起码的收集信息的能力都不具备。院系那么多领导、那么多学生干部,李孟竟然连他们的联系电话都不知道,更可笑的是连自己部长的电话号码都不知道。好在有那么多编辑在,还有部长的亲自审核,李孟的稿子才没有贻笑大方。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多亏了身边那么多的战友们的帮助,李孟很感恩他们。部长李响也很器重李孟,一些院系干事的培训,他也推荐李孟去听一听。李孟有些扭捏,觉得自己去不太合适,必定还有一些曾经面试过他的考官。这样一个连讲话都卡壳,静场的人,竟然和他们一起接受培训,他们自然是不悦的,这不是给他们丢人吗?李孟总会找到一个角落,静静的听着,做着笔记。学生会副主席,对李孟能够留下来感到忿忿。她是一个不是太漂亮的女生,年龄和李孟相仿,很有领导才干的一个人,为人很高调。学生会里的很多会议,很多活动都是她组织的。她投来的眼神,像无数只箭,直刺人心,让人不寒而栗,至少李孟是这样认为的。四目相接的时候,李孟会羞愧的低下头去。六月份参加招生培训,李孟便辞去了特派记者的职务,李响老师很生气,见到李孟也不再理会。李孟无话可说,他辜负了李响老师的栽培。虽然离开学校那么多年了,李孟觉得还是亏欠李响老师太多,也许她早已经不记得李孟是何许人也了。既然有太多太多的爱还不了,那就让这些爱转化成黑夜中无数的星辰,让她们指引着迷路的人们找到回家的路途吧。

新村位于c镇西南方向,李孟到那个地方总是转向,说那里是东北方向。李孟高考的时候,去县里,他总是转不过来向,在他的意识中,太阳怎么会出现在北边的天空,早晨起来太阳竟然是从西边升起来的,无论他怎么说那就是东,始终就是倒不过来。在b校的校园某角,学术报告厅是面北的,他说是面南的,沿着那条路绕过去,竟然是第五食堂,它一直是面南的。沿着路绕过去,学术报告厅还是面南。李孟很迷惑,直到他离开b校,都没有搞明白。

朱罗新村是开发区,农民的地已经没有了,全是一些现代化的建筑。开发商很有钱,为村民建起了新村,一排排的仿欧式建筑。李孟他们租的房子在d区,房东是一个胖胖的家伙,长大很像坏人,脾气很古怪,光头,穿一件丝质短袖衬衣,大裤衩,趿拉着一双精致的木质拖板儿。左手里拿着两个大大的明晃晃的钢球,不停的倒过来倒过去。来房里四处张望一下,就开车走了。不知道他是干什么职业的,也很少来,大家也不知道他是何须人。李孟三人找了一间卧室,感觉还不错,两张上下层的双人床。主卧已经有两个人住了进去,主卧里什么设备都齐全,箱子柜子电视都有。李孟便意识到,这就是那个在校园布告栏打广告的人。房租每人120,两个招租人事先付了款。由于李孟兄弟是陈俊介绍过来的,把钱交给陈俊代交。陈俊从李孟的手里拿出了五十退给了李孟,说这五十他替出来了。李孟拒绝了再三,拒绝不掉,李孟没想到钱漏竟然这样大方,自然对陈俊感恩戴德的。

由于朱罗新村是刚刚建设不久,房东很大方,水电有线费全免,也没有什么押金。只是有一点陈俊没有和李孟兄弟说,他们和房东签了一季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