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43章大学生活27【1 / 1】

心田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天就要去新闻一班了,大家都是个什么样子呢?知己老师可不可以是大家的班主任呢。晚上大家睡得都蛮香甜的,好久没有像今天晚上睡得这样踏实。李孟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有些不大习惯了,闭上眼,炊事班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大家来帮厨,自然少了很多科目,生活似乎也枯燥了许多。炊事长带领大家耍这耍那的。一次女生在炊事班附近的广场上训练,炊事长在大家一致的要求下,教大家打擒敌拳,结果被女生们给擒拿了。他们告到了营长那里,说炊事长带领帮厨们调戏女生。真是天大的冤枉,女生们训练她们的,偏偏说帮厨们模仿她们。最后的结果是,炊事长没有带领好大家,警告大家不要到处乱耍,守着三尺灶台就可以了。自然大家的活动范围更小了,闲下来的时候,大家干脆养精蓄锐—睡觉。想想炊事长被骂时,无辜无奈的表情,李孟不由得笑出声来。秦才好像是在做梦,含糊的说道,“李孟啊,早点休息呀,我正在做梦娶媳妇,被你搅了好梦,媳妇不见了。”李孟伸出头来,看看下铺,想要说什么。却看到秦才在打呼噜。李孟心想还真奇了,下铺说梦话还能跟自己接上话茬。

第二天,六点钟李孟准时起床了,洗漱,打扫卫生,大家还以为他早忘了这一茬。整理完之后,到班级去了。李孟所在的新闻一班在云楼的401室,东西向,面南。到了云楼401室,门上贴了一个通知,新闻一班已经搬到了地下110室,对面是109室也就是新闻二班。今年肯定又招了不少学生,新闻和广告是b校学费最低的两个专业,又是热门专业,报考的学生肯定不少。李孟刚来到云楼的时候,有些犯糊涂,问李辉数楼层是从地下开始,还是地上。李辉当然说是从地上开始。李孟却说是从地下开始,而且两个人还争了起来。云楼就是这样的。此时李孟犯了一叶概全的毛病。有句名言放在这里正合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来到110室,门上有一个小窗子,上面正中贴着标签,04级新闻一班,李孟确定肯定错不了。推门进去,李孟特别开心,遇到故人了,知己老师。李相老师笑一笑,招手让李孟过来,李老师简单登记了一下,李孟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这个班级好大,和李孟夏令营时所在的班级的格局是一样的,只是靠西的一面墙,窗子很小,必定是地下室,李孟成了温室里的蔬菜,每天都要接受日光灯的照射。长时间待在这样的地方,非发了芽不可。李孟所在的位子靠西墙的那一排,第四行的中间那一个。李孟每次都喜欢挑中间的位子,也许中间比较平和一些吧。老师上课提问题的时候,一般也不用点名册,直接喊第几行第几位,前面叫到的几率比较大,有些老师也喜欢叫后面的同学回答问题,美其名曰,能当官的都喜欢坐前面,比如撒切尔夫人。在昱泉的时候,王校长曾经叫过撒切尔夫人的故事,说她小时候总喜欢争第一,即使是坐汽车,她也总坐在前面,要是没有司机的话,她会坐在司机的位置上也未可知。在班级里也确实有很多同学是这样的,每次来得早早的,坐在最前排,仿佛这样听得最清楚似的。

教室南北进深,靠东西两面墙的那两组,八排桌子,每排三张。中间的两组合并在一起,也是八排,不过每排四张桌子。横排就是十人,在这个班级里最多能容纳一百多人,后面还有两米多的空地,西南角有几张桌子合扣在那里。两个窗子之间有一个电扇,东西两面墙上各有四只电扇。类似于放在桌子上的小坐扇。只是现在不是蹲在桌子上,而是蹲在墙上。这种电扇和宿舍里的电扇是一样的。有两根绳子掉下来,下面垂下两个小装饰品。可以调档的,总共有四档。拉一下换一档,上面的指针也指向几档。教室的正中一排有三只吊扇,吊扇的旁边的屋顶上左右各有对称的一只日光灯,总共有五排,加上讲台上方的一盏灯,总共有十一盏之多,打开如白昼,其实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屋里的确很暗,一进门就得打开灯。其实去过京都各站的人们,应该最有体会。在里面待上几天,如果没有时钟指示,肯定不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夜晚。

李孟环顾着四周,看一看墙壁上的名人名言,看一看后面的板报。用发光纸剪成各种样式的花,贴在上面。李孟也搞过不少板报,这种倒还是第一次见。以前,总是先规划好,用各色的粉笔画上去。到了高中的时候,这种才能被李孟渐渐埋没了。

不一会李孟身边坐满了同学。前排是三个女生,有两个穿着很时尚,三个一起叽叽喳喳谈论女孩们的小秘密。李孟左边一个不太爱言语的同学,像是东北的。右边是一个大高个,也不太爱说话,相比于李孟来说,还是蛮开朗的。他和身后的同学讨论着什么,不时的拿笔勾勾画画的,像是老乡。在夏令营的时候,李孟会活泼些,此时李孟似乎变了一个人,不在爱言语,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也许是一种自卑在作怪,他不希望身边的同学知道他还欠着学费。虽然他可以暂时的忘却,可是每次和父母通电话,父亲生气得抱怨着,似乎每次打电话李孟都能听到爸爸埋怨妈妈让弟弟读书了。其实李孟也知道,肯定是钱不好凑,家里能想到的办法都已经想了,早知道父母会这样难,李孟很可能会复读,来年再战,考一所国立大学。至少学费会少很多,在b校一年学费是公立高校的一倍。李孟也在时时反思,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的。孟妈每次都安慰李孟,让李孟踏踏实实的留在b校,因为李老师也说了,坚持两年就可以了,只要踏实用功,两年肯定可以拿到自考本科证。经历了一番思想的煎熬,李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去完成学业。只是这种煎熬还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爬上他的心头。

李孟爬在桌子上发呆的时候,一个女生走了进来,李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她也是新闻一班的啊。粉红女孩到李相老师那里报了到,在前排靠东边的一个位置坐了下来。李孟觉得一切只是一场梦,可是这个梦确实那样的真实,李孟确实希望这只是一场梦,梦醒了便什么都不存在了。可是眼前的一切分明就是真的。粉红女孩不该出现在这个班级吗?不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这样霸道。李孟不该出现在这样一个班级吗?也不是,李孟希望李相老师就是自己的班主任,他想和知己老师在一起。李相老师错了吗?也没有,他只是来支教的,一年,一年后他就考研走了。是招生老师错了吗?他似乎也没错,他没有骗自己,是自己愿意来的。招生老师他没有逼迫自己。也许他也一样面临着煎熬。李孟刚开始的时候,对b校很排斥,什么学校嘛,也来招生。甚至连b校的高考自愿都不愿意看上一眼。可是正是这样的一所学校,改变了李孟的一生。是自己错了吗?还是父母错了吗?到底是谁错了呢?也许大家都没错,这就是缘分。如果没有招生老师,就不会见到寝室的那一帮哥们,就不会结识秦才,如果没有秦才连推带搡的去看美女,李孟就不会见到粉红女孩,如果没有军训就不会遇到知己老师。如果没有知己老师,就不是到炊事班体验一番。如果不是那一次的罚蹲,也不会对军队有那样深刻的记忆。似乎一切的一切,冥冥中早已注定。这个世界有时候很奇妙,接二连三的会有奇迹出现。仿佛奇迹之后,总会有倒霉一个接着一个又接着一个的出现。可道是,世界真奇妙,世情也玄绚。

既然和粉红女孩有缘同窗,这已是天大的恩惠了,还有什么理由去奢望太多呢。在班级里能够看到她幸福快乐的身影,也是一件幸事。不对,有恩惠了,就不能去奢望太多。她也许和李孟本就不属于同一个世界,她应该有属于她自己的轨道。李孟也不会过多的奢望什么了,他只是渴求父母平平安安的。丹华,淡化。也许这个女孩终究要从李孟的生命中,记忆中淡化掉。既然早晚都要淡化,与其来个刻骨铭心的痛,倒不如早早的淡化掉。心上早已孕育的种子,就连根拔起吧。痛苦是短暂的,或者根本就谈不上痛苦,伤口会愈合的,时间是最好的药。李孟低下头不再去想,他现在想的是,先找个工作,能够有碗饭吃。

在李相老师的一声令下,男生们全体出动—搬书,发完书,就是正式开学了。新闻一班有二十来个男生吧,在李相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教籍除。里面有很多同学在忙碌着,想必也是来搬书的。老师们在那里点书。李相老师把报名单拿了出来,已经有85位同学了,也就是85套书。今年开了七科,大学语文,,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闻学概论,英语一,计算机基础。大家来来回回跑了三趟,新闻学概论,英语一这两科书是最厚的,每次想多搬几本也没办法,这种书不像计算机基础那样的大本。书本既小且厚,更要命的是死重。李孟拎走了两摞计算机基础。回来的途中,看到有同学拿不了那么多,偏拿了那么多,书还散了一地,狼狈不堪。李孟蹲下来把书拣过来,码好,书用那种厚实的白塑料带扎上的。散了就不好扎了,李孟从他扇汗的手中,夺过一本大书垫在下面,抱起来走了。等李孟再次回来的时候,他还坐在那里。李孟不管他了,又去拎了两摞。他看李孟不理会他了,便知道是自己玩过火了。懒洋洋的拎着一捆书到班级里去了。只是李孟没有想到,帮人帮出了仇恨来了。

书到齐以后,李老师在前面点名领书,两三个同学在前面帮着拿书。书很快的散了下去。刚散完,有人在下面开始张罗卖书。李孟对自考不是很明了,也没有细问。后来发了报考指南李孟才明了。参加过自考的人应该都知道。自考自考,自己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助学单位的帮助。而很多民办高校也属于助学性质的。

社会上的人购书,一般都去自考办,那里有定点售书的。西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也很少有卖自考教材的。有也是零零散散的几本,倒是试题多一些,但也不是太多。学校收五百块钱的书本费肯定不够。往往大一还能发的起书,到大二,大三,大四,便闹书灾了。没有,自己去买。由于每届开设的课程不一样。新生发过的书,可正是上一届所缺的。师哥师姐便向师弟师妹买,必定都是正版书,外面盗版书也不少,质量没法保证,还有错印漏印的。这边一过手,那边价格便会直往下掉。也有和师弟师妹混得不错的,师弟师妹便倾囊相赠,反正放着也占地方。有从下往上的,自然也有从上往下的。师哥师姐或者考过了,或者不考的,或者毕业的,都会把书卖给师弟师妹们,让它们继续发光发热。

早在昱泉的时候,李孟多少也见到过这种现象,把书卖了,上课拿什么读书呢,就是睡觉也得拿本书,装装样子。他们自然有办法,借呗,到兄弟班转一转,还是有的。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增进了和兄弟班之间的友谊,甚至整个学校他们都很熟悉。倒是李孟不知道这些,他有时候也纳闷,李辉怎么对哥哥班级的同学会那么熟悉,谁谁最漂亮,竟然学校里的十大校花,竟然花落李孟班四朵,李孟都不知道。李辉倒解释的蛮干脆,学校就那么大,就那点人,一中午能跑好几圈。

发完书之后,大家便开始了入学来的第一节课,大语。教大学语文的是一个女老师,和李孟的年龄相仿。这在大学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似乎一提到师生恋,有些人便觉得他们的年龄一定相差很悬殊。就像电视剧一样,似乎只要这样的电视剧情才算合情合理,才算有看头。

只是这个女老师,似乎很不高兴,很少见她笑。从外形看,一身男生装束,第一次上课李孟还以为进来一个男老师。她开口自我介绍的时候,李孟才知道她是一女的。这个孟老师课讲的还不错。有时候还会给大家放视屏看,声情并茂,她还会在下面一一指点。这是谁,那是谁,他们什么关系,发生过什么故事,然后让大家的思维跟着她自由驰骋。似乎在年轻人里面,一谈到爱情话题肯定合他们的胃口。

孟老师是某某名校毕业的,去年刚来b校,签了七年的合同,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下签七年,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签。但是工作那么难找,合同就像走一个过场。给你一份十几二十页的合同,还没等你看完,那边就开始催促道“没必要看那么仔细,合同就是那回事。还有试用期呢,那才是最重要的。”大家便放下合同,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大名。孟老师找到了一个心仪的工作,只是b校的违约金太高了,十万,交了违约金就放人。从她那里李孟知道了在京都人分四等。第一等的是京都女生,第二等的是京都男生,女生似乎在就业上就比男人要有约些吧。正如很多男性朋友所说的一样,男人要挣钱养家,即使女人放在家里也没有人会说她吃软饭吧,因为自古就是男耕女织。也有数字化了的,男七女三刚好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男”字七画,“女”字三画,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找回自己大男子的地位吧。李孟到蛮喜欢央视的一个节目,叫《半边天》,讲述女性的感人故事。女性是半边天是一个很形象化的比喻。无论是社会上的天,还是家里的天,只要两个人真诚相待,互敬互爱,这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天,才能有云淡风轻的惬意。要不就可能是风雨雷电了。

b校一天有四节课,课时90分钟。中午两节,课间休息三十分钟。下午,晚自习各一节。

下午还是大语课,孟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本参考书,据她所说这本资料很有权威性,考试基本上就考这上面的,只要背会记熟,国考肯定过得了。这本书也确实不错,参加国考的,百分之九十都考过了。下午快放学的时候,李老师把名单报了上去。

晚上是班会,选出班级的领导班子是当务之急。

“李孟,你终于如愿以偿了”秦才在李孟不意间,飞过来一句话。李孟有些像丈二的和尚。

“粉红女孩啦。”李孟很好奇,反问秦才,“你怎么知道的。”

“什么事能瞒得了我,今天在楼下等橘黄色女孩,我们同路,才知道她也是新闻一班的。”秦才很得意的说道。

“不就是一个女同学嘛,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李孟的话,让秦才扑了空。他原以为能看到李孟开心的笑。李孟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才有了勇气,决定连根拔掉了心上的种子。此时秦才提及,李孟在心里自然会埋怨他,其实秦才错了吗?没有。李孟只想淡化又淡化,最好能把她从自己的记忆中完全淡化掉。坚持,坚持,只要两年,一切都会有所改观。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秦才会懂吗?

秦才确实很纳闷,先前有说有笑的李孟竟然突然变了,变化的速度,使他不敢相信。先前觉得胡飞飞蛮冰冷的,现在才发现最冷的冰就在自己的头顶,头上的天空变脸也太快了点。秦才也开始渐渐的疏远李孟,他们之间似乎隔着一层谁也不敢去触碰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