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是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与此同时,其余诸多朝代位面,还有不少皇帝也在认真思考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
越思考,他们越觉得这句话,可以说是微言大义。
【这件事的起因,要从武王伐纣说起。】
【公元前1046年,周推翻商朝,成为了新的天下共主之后,周武王推出了分封制。】
【分封诸侯们在自己的领地里,享有绝对的自治权,领地内的一切事物,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前提是要承认周武王是大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
【但周武王驾崩以后,殷商故地发生了,商纣王之子武庚,伙同周武王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霍叔造反的事。】
【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监之乱”。】
【平息“三监之乱”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孔子的心中偶像、西周真正的精神领袖,史称周公的姬旦。】
【在平叛的过程中,姬旦发现了分封制的一个巨大漏洞。】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看到最后这句话,心中轻叹一句。
对分封制的巨大缺陷,他太清楚不过了。
别说先秦时代的分封制了,就算是他们大汉阉割版本的分封制,都在他父皇汉景帝时期,弄出了七王之乱。
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或藩王,集地方的军政财权于一身,势力很容易坐大。
生坏利刃,杀心自起。
一旦地方诸侯或藩王坐拥强大的实力,贪图天下,心生反意,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比如眼前巨幕中所提及的西周“三监之乱”。
虽然有商纣王之子武庚的拉拢挑拨,但说到底还是管叔、蔡叔、霍叔这三个地方诸侯生出了反骨。
【本来按照周武王的理解,我把土地分给了你们,你们拿我当大哥,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诸侯们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些土地是我们自己打下来的,与你周王室何干】
【所以,诸侯们各自为政,逐渐失去了对周王室的敬畏之心,甚至有了不臣之心。】
大秦位面。
秦始皇对眼前巨幕视频中描述的诸侯们的心中想法,毫不意外。
对于分封制的问题,他一清二楚。
为什么要用大一统的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原因正在于此。
【于是,姬旦就搞出了一个分封制的20版本。】
【他通过固定社会等级或者也可以说是阶级,把人分成了四等。】
【分别是:王、诸侯、公卿士大夫,以及平民。】
【这四个阶级的人,按照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周王室、诸侯、公卿士大夫都享有一定的特权,不用参与劳动生产,他们就统称为贵族阶级。】
【平民阶级则负责耕种土地,是社会资源的生产者。】
【他们需要把自己产出的九分之一交给贵族,并有权要求贵族提供庇护,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就这样,形成了一种,平民依附于贵族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本来是基于西周的生产方式,自然产生的。】
【但姬旦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把这种生产关系转变成了一种,固定的阶级制度。】
【从此,所有人的身份,都被这套制度固定在某一个社会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