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璇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82年的腊月十八,温州城飘着冻雨。张卫东裹着漏棉絮的军大衣,蹲在火车站煤渣堆旁,铁钩子扎进结冰的煤灰里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要过年了还来扒煤渣?\"巡道工老周跺着翻毛皮鞋,蒸汽从茶缸里腾起,在镜片上凝成白霜。
卫东没抬头,手指在煤渣里抠出半块蜂窝煤。父亲瘫在床上等着取暖,妹妹的学费还差十七块八毛,这些发硬的煤核能换八分钱。铁轨突然震动起来,广州来的绿皮车喷着黑烟进站,煤渣堆簌簌抖动,有什么东西从坡顶滚下来。
是个人。
灰棉袄滚成泥球,乱发间露出青白的脸。卫东扔掉铁钩冲上去,触到的手腕比冰溜子还冷。那是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姑娘,嘴唇裂着血口,怀里紧抱的粗布包袱散开,露出半块发霉的玉米饼。
\"喂!醒醒!\"卫东扯开大衣裹住她,老周递来的茶缸却泼了自己一身——姑娘突然暴起,抓着玉米饼就往嘴里塞,噎得直翻白眼。
\"慢点吃。\"卫东拍她后背,摸到嶙峋的蝴蝶骨。茶缸里的热水化开她脸上的煤灰,露出双黑曜石般的眼睛,警戒得像只炸毛的野猫。
\"李秀兰。\"她突然开口,皖北口音又轻又脆,\"能帮我收点东西吗?\"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卫东看见月台边堆着十几个鼓囊的麻袋。春运的人流正从车门涌出,穿中山装的干部、挑扁担的货郎、抱孩子的妇人,满地狼藉里混着烟盒、报纸、橘子皮。
\"这些都要?\"卫东心跳加快。废品站收购旧报纸七分钱一斤,塑料纸一毛二,要是能抢在清洁工前面
\"对半开。\"秀兰抹了把脸,从包袱底掏出麻绳,\"你搬重的,我捡零的。\"
他们像两只工蚁穿梭在皮鞋与胶鞋的森林里。秀兰的棉鞋豁了口,却总能精准踩住被风吹跑的糖纸;卫东的军大衣被铁丝划破,但怀里旧书刊堆成了小山。当最后一趟列车驶离,两个雪人坐在月台边数战利品。
\"四十三斤报纸,六斤塑料\"卫东的算盘珠子在脑子里乱蹦,突然被塞进个温热的铝饭盒。
\"先喝粥。\"秀兰不知从哪弄来热水,煤渣混着糙米在饭盒里翻滚,\"你胃病犯了。\"
卫东愣住。他确实从早上就开始胃痛,但自认掩饰得很好。热气熏着眼睛,他听见姑娘说:\"明早六点,北京来的特快卸货。\"
月光照在煤渣堆上,泛着细碎的银光。卫东看着秀兰用草绳扎麻袋,突然发现她右耳垂缺了小块,像被咬掉的月亮。
雪粒子混着煤灰在月台上打旋,张卫东的胶鞋底粘着冰碴,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李秀兰在前头拖着麻袋,破棉袄下摆甩出细碎的冰凌,却突然停在了第三根廊柱后面。
\"有人。\"她扯住卫卫东的袖口,指甲掐进他腕上的冻疮。
二十米外的货运通道,三个黑影正在撬木箱的封条。昏黄的路灯映出为首那人翻飞的皮夹克——是陈阿发,卫东同院的发小。去年夏天阿发偷了厂里半捆铜线,被保卫科追着跑了三条街,如今倒混成了火车站的地头蛇。
\"绕东门。\"秀兰转身时麻袋擦过铁栏杆,发出刺耳的刮擦声。阿发猛地回头,手里的管钳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卫东拽着秀兰往值班室跑,身后传来钉了铁掌的皮鞋声。装废品的三轮车就藏在冬青丛里,车把上还挂着给妹妹买的止咳糖浆。秀兰突然甩开他的手,抓起煤堆旁的竹扫帚横扫过去,扬起的煤灰瞬间模糊了追兵的视线。
\"上车!\"她跃上车斗,麻袋堆成摇晃的堡垒。卫东蹬车的腿肚子直打颤,车链卡啦卡啦的声响惊醒了站前广场的野狗。阿发的叫骂混着犬吠在夜色里炸开:\"张瘸子家的龟孙!明天就让红袖章抄了你的摊!\"
寒风灌进卫东裂开的领口,后背上却贴着团温热。秀兰不知何时解开了粗布头巾,正用带着煤灰的布条包扎他渗血的手掌。\"去三里亭,\"她往车把上挂了个铁皮罐,\"收完早市的菜叶子再分账。\"
路过国营早点铺时,第一笼馒头刚出屉。秀兰数出八个硬币买了两碗豆浆,却把浮着油花的咸豆浆推给卫东。\"胃寒要喝咸的。\"她咬开馒头往里面塞雪菜,忽然从兜里摸出个铝制饭盒,\"这个抵早上的粥钱。\"
卫东认出这是父亲厂里发的劳保饭盒,盒盖上还刻着\"先进生产者\"的模糊字迹。去年厂里精简人员,父亲为保住工龄提前退休,这饭盒连同搪瓷缸子都被收走了。
\"城南废品站,\"秀兰蘸着豆浆在桌上画路线,\"老孙头收金属价高,但会扣秤。\"她的指尖有细密的裂口,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煤灰,画出的地图却精确标出了七个回收点的收购价。
晨雾中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响,穿藏蓝制服的市容管理员正在收缴路边摊。秀兰突然按住卫东端碗的手:\"你妹是不是在红旗小学?\"见他点头,快速将麻袋里的旧课本塞进装煤的竹筐,\"这些别卖。\"
卫东翻开卷边的语文课本,扉页上钢笔字工整地写着\"温州市国营第二皮革厂子弟小学\"。父亲出事前常带边角料回家,他用碎皮给妹妹缝的书包,到现在还打着补丁。
\"下午去趟荷花池。\"秀兰把麻绳缠成团塞进裤兜,\"听说那批出口的皮手套被退单了。\"她说话时右耳缺角的耳垂微微颤动,像片倔强的梧桐叶。
卫东心头一跳。去年广交会后,厂里积压的羊皮边角料堆成了山。要是能弄到这些下脚料,加上父亲教的片皮手艺车把突然歪向左侧,他慌忙回神,发现秀兰正盯着他腰间晃动的皮带头——那是父亲用报废的机械零件改制的。
\"自己做的?\"她手指拂过齿轮纹路,冰凉的触感让卫东后颈发麻。忽然扯下头绳上的塑料珠,在皮带上比划着说:\"这里镶颗红纽扣,夜市上能多卖五毛钱。\"
太阳终于挣出云层,照在秀兰别在衣领的钢丝发卡上。那是用自行车辐条磨成的,弯折处还留着细小的牙印。卫东想起昨夜她昏倒时的模样,此刻却像株吸饱了晨光的野麦,在料峭春寒里噼啪拔节。
他们拐进纺织厂后巷时,早市的人潮正漫过麻石路。秀兰突然刹住车,盯着墙根处几卷泛黄的皮革——那是从厂区排水沟漂出来的羊皮碎料,还带着刺鼻的铬鞣剂味道。
\"能帮我搞到缝纫机油吗?\"她扯了块皮子对着光看纹路,\"再找些报废的拉链头。\"晨风掀起她糊着煤灰的刘海,露出额角淡粉色的疤痕,像枚新月躺在乌云里。
卫东感觉心脏在破棉袄里重重跳了一下。他想起父亲工装内袋总别着三根缝皮针,想起妹妹磨破的书包带,想起阿发炫耀的走私电子表。雾霭正在散去,他看见巷口飘着\"发展个体经济\"的红色横幅,看见推车卖纽扣的跛脚老汉,看见满地金灿灿的皮料碎屑如同撒落的铜钱。
\"我知道哪有缝纫机。\"他攥紧车把,手心里秀兰包的布条透着淡淡血迹,\"在东风弄堂的知青返城安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