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365章 发现矿石【1 / 1】

光芒数百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跟孟华商定好医院的事情,两人一路往发现疑似矿藏的地方走去。

此时的夏岛,填海造陆工程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防波堤,已经外扩建到第八圈,两两之间间隔一百米。

两层圈子之间的空隙,被隔开成跟远洋大轮船那样的隔水舱,一个格子一个格子,每个格子好几百平方米,抽干海水并做好防水措施后,就会平整地基修地下室。

这是王铭洋和黄有金等人商量后为了拓展岛上的建筑空间而规划的,这些地下空间,可以用来做民众的生活区,也可以用来做工厂的生产车间或者科研基地,等等。

如今的夏岛,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搞基建。

从第一圈到第八圈,就是往外填造了800米,整个夏岛,半径从填海之前的两千米变成两千八百米,增加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

算下来,夏岛的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多,比最初时增加了将近一倍。

这样的填造速度,是极为惊人的。

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工人干活时有了机械骨骼这个利器,几百斤上千斤重的东西,可以轻而易举的搬起来。

如今岛上工人穿戴的机械骨骼,人手一具,数量已有5000多。

经过几个月的数据采集与大模型自动完善,现在的机械骨骼,已经没有最初时的动作延时,响应速度已经可以让人在干活时感觉不到阻滞,如臂使指。

一路走来,跟在王铭洋身旁的孟华,看见所有的工人穿戴着“机械铠甲”干活,感觉如同置身于科幻世界般。

这一刻,他对老同学刚才邀请他来这个小岛担任医院“院长”的提议动心了。有了这些高科技,何愁老同学的岛屿不兴旺发达?

这里的发展前景应该很不错,除了离家比较远,不能经常回去。

不过,年轻人,就是要拼搏一番才对,自己现在的年纪,还不到求安稳的时候。这一刻,孟华下定了决心。

发现疑似矿产的位置,位于第五圈防水堤和第六圈防水堤之间。

这里的地面,位于海平面20米以下,海水被抽干后才显露出来。

当时,黄有金照例指挥部落工人在往下挖坑平整地基。开始往下挖时,情况一切正常。但是往下挖了半米后,眼看着就把淤泥层给清干净,工人就跑来给黄有金汇报说情况不对。

再往下挖,遇到的石头质地非常硬,机械骨骼的手臂用上的力气明显要比正常时候大得多,清理上来的石头,重量也比普通石头重。

继续挖掘的过程中,机械骨骼时不时发出超负荷警报,干活的工人为避免机械骨骼损坏,停止了工作,连忙往上汇报。

得知情况后的李泉和黄有金赶到现场查看了一番,心中有所猜测,于是叫了岛上炼钢厂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过来。

化验室人员经过简单检查后,断定这些被挖出来的石头含有硫化铁,这里可能存在着铁矿。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伴生矿,对不起,因为岛上设备简陋和工作人员水平不足,无法判断。

“情况怎么样?真的是有矿藏吗?”到了地方,王铭洋第一时间就问王铭泽。

几个小时之前,王铭泽和其他人已经带着一些便携设备来到这里。

岛上如果能发现矿藏,对以后的发展,将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检测,这些含铁的矿石确定是硫铁矿石。

根据我查到的资料推断,这个岛屿的成因是亿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它当初喷发时带出来的岩浆,经过长期的演化沉积,极有可能形成硫铁矿层,但真实情况是否如此,我们得做专业的勘探才行。”

听了堂哥的话,王铭洋和周围围观的公司核心成员精神一振。

“太好了,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可以自己炼铁了,不用再拆解报废轮船。拆解报废轮船,太影响环境了,当初这样做,也是权宜之计。”

“岛上现在没有地质学方面的专家,做不了全面勘探。”

“公司会招人过来的。不过我们不能等,先让工人照着往下和往周边挖吧,先把矿石挖出来,变成铁再说。炼铁后剩下的矿渣,还可以用来做水泥。”

“当下的情况,也只能先如此了。待会,我会拿一些样品回去做更精细的检测,看看这些矿石的含有哪些伴生矿,是否值得开采。”

“好的。”

随后,黄有金让手下的工人把岛上的挖掘机调了十台过来,换上专用的钻头,开始让他们突突突的开挖,扩大所谓的矿坑。

很快,十台挖掘机钻头向下开凿,发动机发出阵阵咆哮声,屁股上的烟囱冒出滚滚黑烟。。。

王铭洋等人,满脸希冀地看着“矿坑”由小变大,巴不得这坑越大越深。

“老板,不行啊。这石头硬的跟铁差不多,钻头扛不住啊。你看,才半个小时,钻头就变形了,得换下来拿回机械加工车间整修。

照这样干下去,岛上的几十个钻头撑不了多久,得让国内的人备点货过来。”

王铭洋等人正看得兴起,贺强就过来汇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嗯,我知道了,换上新的用着先吧。”

“老王,看来这铁矿石的含铁量不低,要开采,挖掘机得换更硬更耐磨的钻头才行。”李泉对王铭洋说道。

“如果我们这矿要长期开采,老从国内运钻头过来太麻烦了。

我看还不如趁此机会改造一下冶炼厂,把实验室里新研发出来的钛锰合金搞点出来镀一层在钻头上,这种新型的钛锰合金硬度绝对够高,能抗造。”

“这些冶金技术的东西,我不懂,反正你能弄得出来的就行。”听了王铭洋的话,李泉撇撇嘴。

一帮人在矿坑附近看了小半天,才各自离去。特别是这次随王铭洋第一次来夏岛的人,他们还要去其他“采风”呢。这次来这里,是工作,也是他们的休假旅行。

晚上,王铭洋在和陈明等人吃饭的时候,王铭泽急匆匆拿着矿石的检测报告找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