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洛是只乖乖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说整个启国上下这时候乱成什么样,书亦反正是抓住了时机,快准稳狠地出手了。
除了各地基本防守的兵力,书亦直接把手下的军队兵分两路,南夺青州,北下忻州。
忻州原本书亦就有了岐山郡,这次因为本身这边的兵力不得不抽调一部分去西北那边,而留下来的人,战力也就那样了,甚至没用一个月,就被书亦整个拿下了,同时,忻州境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矿,也被书亦拿在了手里。
青州原本是启国南北交界之地,过了青州就是岷江,岷江以南,就是启国南边了。
青州原本是重要要塞,按之前启国的设定,这边是有五万驻军的,比一般州府的军队要多近一半。
但青州那刺史吧,那就是个巨贪,朝廷也不给力,而且也不知道怎么治理的,青州明明和启都不过十天路程,快马加鞭的话不过三天的路,但启都那边就是没有注意到青州的不对劲。
总之书亦带兵攻打青州时,看到那守军的样子,她都要不好意思下手了。最后是青州守军的司马,自己亲自带了说是五万,其实只有两万不到军队来投降的。
那时候青州刺史原本是带了心腹要逃的,书亦提前准备,在岷江边截住了那混蛋,同时截获了三艘大船的金银珠宝和其他各种珍贵药材物资。
好家伙,就那一个贪官随身携带的东西,抵得过黔州府库的大半了。
忻州和青州,那里是真的惨。那里的老百姓,侥幸熬过了旱灾和洪涝雪灾的,活着的十不存一,很多县城乡镇,甚至已经空无一人。
就算是活下来的那些百姓,也是每个都瘦的可怕,要不是此时路边山上的野菜野草还算丰茂,他们只怕也活不到现在了。
而那些大户的,能逃的也逃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也被剥削的厉害,起码书亦是没办法像之前黔州那些大户一样对待他们了。
而且两州有多个地方,还有小规模的瘟疫,已经封了城的。还有一些地方,流民闹事,处处上演着人间惨剧。
书亦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再次出人出力,去梳理治理那些地方,该杀的杀,该赈济的赈济,该救人的救人。
原本因为从梁家和另外几家由秦恒拉回来的士族那边划拉而富裕了一些的府库,这一下又是如流水般的支出。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忻州有矿产,青州有大片平原,原先都是肥沃的田地。
书亦规划过后,把一些人从如今已经有些拥挤了的黔州府城那边迁徙了过来,手下的人也分了一部分该去忻州开矿的开矿,该去青州整理田地的整理田地,一点点把忻州和青州也理顺了。
定元八年的九月底,就和去年一样,在一场秋雨过后,气温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今年的冬天,可以预见的也会来的很早
而这一天,黔州各地,也迎来了重要的时刻,因为红薯,已经成熟,可以收成了!
从第一块地里的红薯被挖掘出来后,就震惊了所有人,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物啊!
就是一般的下等田,只要你日常记得除草,没有让牲畜来祸祸的,那就基本没有下两千斤亩产的。
一些按官方的指导严格打理田地,并用肥田种植的红薯,亩产甚至能超过三千斤!
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惊诧的数字?对比其他田里就算你用心打理,精心养护,这种气候也难免减产,亩产不过两百斤,甚至都不到两百斤的麦子或稻子,这简直是对比太过明显了啊!
书亦之前就给黔州百姓分配了土地,每家五口之家以下的是每家半亩田的红薯名额,每多五口人,再加半亩。除此之外,按人口每人分配一亩田地,按每人一亩的量发其他粮种。你如果自己之前有地或者自己想着开荒多种些粮食的,书亦也估计,只是需要种子就得你自己想办法了。
如今每家每户到了收获的时候,除了种的红薯要交一半上去,其余的地里的粮都不收税,丁税什么的也减免了。
这黔州百姓一下子就生活宽裕了起来,每家至少能有五六百斤的红薯,加上一人一亩田的麦子或其他粮食,还有这大半年来在山上或各地收集的野菜干什么的。可以说,就算是在旱灾之前的丰年,黔州的百姓也不一定能有这些收成!
一下子,黔州的粮食就充裕了起来,大部分的百姓在存够了吃到明年秋天的粮后,会选择把多余的粮食卖掉,然后给家里置办各种所需物资或办事。黔州的经济也一下子活了起来。
书亦趁着这机会安排人购入了不少粮食,加上之前她从各个大户手里收到的庄子上和没有分给百姓的田里的产出,不但黔州府城和下面各县郡的粮仓装满了,还运到了忻州和青州不少。
一下子,书亦他们就富裕了起来,不用再抠抠搜搜算计着过日子了。
黔州,或许还要加上忻州和青州这边,如今是政通人和、经济活跃,一副昌盛繁荣之相,但其余各地甚至其他国家,那就是快疯了。
如果大家一起受灾一起凄惨,那也就算了,但凭什么他们处处问题,民不聊生,黔州那边就可以过的这么好?
红薯是吧?这等神物,宁王那小丫头不懂轻重,轻易让东西流入民间,那就别怪他们弄到手了!
正当各地大族甚至各国掌权者都摩拳擦掌准备偷偷派人入黔州,看能不能从民间弄到一批红薯之时,书亦直接发了公告昭告天下。
诏令的大致意思就是,宁王怜惜天下百姓疾苦,准备将红薯这等神物对天下百姓开放。她组织了农官,准备带着红薯粮种去各地传授百姓种植之法,并发放一部分粮种,希望各地百姓不再受饥寒之苦。
接到此消息的,启国境内以州府为单位,启国之外则以国家为单位,州府刺史或暂代刺史的官员和各国朝廷,可给她回信。她将按收到回信的顺序,派遣传粮种队伍过去。
天灾无情,百姓无辜,无论和她在政治上是友是敌,唯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公告发出,天下哗然。谁也不会想到,书亦不但不牢牢控制住新粮种,反而准备传到各处,还要派农官去教导种植!
接到消息的百姓和一些清正之士,瞬间对书亦的好感度一下子就升起来了。原本一些古板之人,对书亦以女子之身起事,还自封为王,是颇有微词的,如今也没有什么意见了。
短短不到半月,书亦的名声就传遍了各国,名声大噪。但有些人,对此就不是这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