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哪国证券法也不会管那些不明来源的小道消息啊。
说它像是庄家想割肉跑路吧,演技又有点差。
而且一般调查的结果肯定是“如果近期的平均成交价明显高于过去180天的交易均价再加上30”,那么监管部门肯定是会要求收购方按照近期均价再加一定的溢价来收购的。
剩下的80多亿美元股票,被全部抛售掉,变成了60亿美元现金,过程中大约蒸发掉了20亿,但这也是可接受范围内的。毕竟市值不等于套现额,能打个七折八折变成现金,在股指高位时都算是胜利。
而且最妙的就在于,这一招出货方式,其他人根本学不了。
种种怪异现象,非止一端。恰烂钱的股评家们一时都不知怎么解读,总之航运股的行情就是在一路下泻中逐渐放量成交。
这家航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肯定是之前顾鲲在七八千点点位的时候,就已经慢慢吸筹吸进去了,所以总体收购成本应该比较低。
这样一来,顾鲲究竟是想私有化还是想趁机抛售筹码,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具有欺骗性了。
对于那些不想“炒股炒成了股东”的人而言,那肯定是一听到私有化就要跑的。
尤其是当部分航运股跌到七折多的时候,价位泡沫已经没那么高了。很多品牌和国际业务渠道很过硬的优质公司,经营方也开始筹钱回购股票。一时之间价跌量升,看起来扑朔迷离。
“午后下行压力开始带动整个航运业板块!且部分股票在价格下行至20~30时,出现放量成交!”
顾鲲要抄底某些优质资产!顺势收购香江某家航运业公司!
航运股之后,金融股方面的操作也是类似的,只不过这个答卷要到年底才算是彻底交完。
至于私有化成功之后,倒也不是说小散或者其他股东非得把股票都卖给顾鲲的兰方文化、让顾鲲达到100控股。
彻底还清杠杆的轻松,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
这种懵逼持续了一个交易周,到8月3号的时候,终于有一条消息拨开云雾,让大伙儿自以为看得清楚了些。
……
虽然在私有化的案例中,顾鲲略有小亏,高价买了不那么值钱的公司,但这个私有化却掩护了其他资金的撤退,将顾鲲抛售其他航运股的行为解释为了“技术性调整”,是“为了私有化成功这家公司,不得不从其他同行公司撤出资金”。
从七月底的一万六千五,到八月底的跌破一万五千点大关,再到九月底的一万四和年底的一万二。偏偏整个过程并没有大的恐慌出现,一次又一次被“技术性调整”的口号稳住了。
不过210亿的杠杆总算是还清了。后续就相当于是用了130亿的本钱,换来了场内的400亿股票,以及白捡了一家价值20亿的航运公司、一家价值50亿的银行,还有一家忽略不计的房地产公司。”
如果是非常信赖顾鲲,一辈子都不想跑了,就想从此在改组为“兰方海事”的新公司里一直吃分红、相信顾鲲能给所有股东分足够多的红,那留着也没关系。
真正的庄家似乎从来不会那么沉不住气、在跑路的过程中轻易抛弃那么多已经推上去的估值。
换句话说,顾鲲卖股票给人的印象,就不再是为了跑路,而是优化整合,是“为了买更有潜力的公司的股份,而不得不抛掉一些相对垃圾的股票来筹钱”。
哪怕后世一星期两次大洋股熔断,一开始大洋国当局为了稳定人心,也都是推特治国瞎几把吹,说成是“技术性调整”。
顾鲲和梁劲松这些操作相比于华尔街的前辈高人,可以说是很良心了。
比如,顾鲲实际上看上的是某一家中型的、净资产比较稳健的香江银行a,实际上想私有化这家a银行。
“九龙航运/九龙仓/xx海事/xx物流全面暴跌!上午平均跌幅15!成交量稀少!”
梁劲松也不可能真的等航运股这边分出胜负,再去搞其他版块,所以八月份他就陆陆续续在其他想要收购优质资产、抛出部分泡沫套现的领域,也复制了在航运股这边的操作。
最后顾鲲得到了一家市值50亿美元的香江银行,剩下150亿其他金融股变成了大约130亿现金。
“今日,兰方文化宣布对香江xx海事举牌。经过此前多日吸筹,兰方文化在之前大股东的身份基础上,再次扩大占股份额,已成为第一大股东,且占股达到45。
到了这一刻,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
当时顾鲲的800亿美元筹码,大约地产和金融加起来有450亿美元,航运和网络电讯加起来200多亿,其余杂七杂八板块加起来几十亿,不到百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