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没有再次,当议题进入第二项时,立即引起了极大争议。
可以肯定的是,针对原住民的袭击事件涉及到了兰芳大公国的所有地区,因为就在一个星期之后,兰芳大公国宣布全国再次进入紧急状态(这一状态在半个月前就已经解除),并且紧急颁布了《治安管理条例》,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兰芳公国的原住民。
一部分原本担任“甲必丹”在战争刚开始时站在荷兰人一方的华人开始谋求和“兰芳公司”接触,“兰芳公司”当然欣然接纳,不过会不会秋后算账要两说,除非是能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对于来自婆罗洲的移民,马来人和澳洲人简直是敞开怀抱接纳,此时的人口还没有达到大爆炸的阶段,人口就是财富的意识深入人心,所以马来人和澳洲人并不拒绝移民,多多益善。
因为秦致远的“法国属性”,法语的地位在兰芳大公国倒是水涨船高,这一方面的原因固然是因为秦致远也是法国人,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已经重返兰芳大公国的“保护伞”公司成员,多少都会几句法语。
从这个反应速度上,就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于兰芳大公国的态度,他们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宣布承认兰芳大公国,并且谋求和兰芳大公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首先,从即日起,原荷属东印度,华人称婆罗洲,正式更名为“兰芳大公国”,定都泗水。
提出异议的那些人是北洋政府的代表,以及《巴黎协定》签约后投靠兰芳大公国的华人“甲必丹”。
甚至为了方便原住民们的迁移,“兰芳公司”下属的各支部队都纷纷放满了脚步,给那些本地原住民足够的搬迁时间。
这种时候判决不需要多么精确,尽快发泄华人心头的那股积攒了数百年的怒火,然后把精力集中到发展自身上才是王道。
别说“以北洋政府马首是瞻”,能让北洋政府的代表列席会议,已经算是看在同根同种的份上了。
至于那些在《巴黎协定》签订之后,才投靠兰芳大公国的华人“甲必丹”,这就是一群不识时务的人,他们现在不知道反思,反而提出政治方面的要求,这就是不知死活。
在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兰芳大公国发生了数起或者是数百起华人针对原住民的袭击事件,具体数字没人知道,因为兰芳当局销毁了所有的官方资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保密期”,查无可查。
特别是苏门答腊,这里的原住民在十天之内有超过一半迁往马拉西亚和狮城,留下的那些人中,除了那些对时事漠不关心的,就是那些实在是故土难离的,他们已经听天由命,如果“兰芳公司”真的有传言中的那么残暴,那么就算是死,他们也要死在自己的家乡。
从一月初到二月中,几乎是在一个半月之内,已经维持了数百年,看似稳固无比的荷兰殖民政府在婆罗洲的统治土崩瓦解,“兰芳公司”占据了所有婆罗洲(荷兰称荷属东印度)的土地,成为了这片19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主人。
更何况在兰芳公司“起义”的过程中,北洋政府几乎没有任何实质上对兰芳公司的支持,甚至在兰芳公司起义的最初阶段,北洋政府的代表是比较倾向于荷兰殖民政府一方的,这让新生的兰芳大公国诸位权贵对北洋政府已经是无法容忍。
而对此,“兰芳公司”并不阻止,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需要新鲜血液,只有华人不需要,华人的人口基数足够大,如果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从民国移民就是了,要多少有多少。
而同时,各种关于“兰芳公司”如何残暴,“兰芳公司”治下百姓如何苦不堪言的流言在迅速传播,几乎达到人尽皆知的地步,于是更多苏门答腊、几内亚岛、加里曼丹的原住民加入迁移的大军。
这又怎么可能!
而按照他们和华人接触的经验来分析,华人这个种族从来就不是残暴的。
在此后的半年内,当初因为战乱逃入山林的原住民陆续返回家园,但本地原住民的数字始终也没有超过50万人,在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浪潮中,原住民彻底边缘化,再也没有形成过任何有规模的势力。
欧洲是有这个传统的,如果本国没有一位威信可以获得普遍认可的人,那么就从其他国家请个人来担任本国国王。
《巴黎协定》签订的消息传回婆罗洲,婆罗洲顿时一片哗然。
汉语终于成为兰芳大公国的唯一官方用语,“荷兰语”和“爪哇语”虽然没有禁止使用,但已经没有了任何地位,报纸上的文字是汉语,政府部门出台的政令上使用汉语,学校教育使用的是汉语……
更多的荷兰人开始考虑撤回欧洲,现在的婆罗洲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冒险者的乐土,当荷兰人失去了法理上高人一等的地位,“兰芳公司”哪怕是给予荷兰人平等竞争的地位,荷兰人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是的,兰芳大公国成立的第一时间,“保护伞”公司就宣布重返兰芳大公国,和“保护伞公司”一起抵达兰芳大公国的,是英、法、美等国派驻兰芳大公国的大使。
黄博涵直接一句话给顶回去:我们不信任北洋政府的执政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