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初墨菲收购版权也是不想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现在麻烦出现了,斯坦顿工作室的影片完全可以不按照自传走,而是变成依据事实改编。
在好莱坞,如果原作者强烈要求的话,很多导演愿意做出让步,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显然没有意识到墨菲并不在这一行列当中。
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找制片公司麻烦无非就是那些固定的套路。
像杰西卡·阿尔芭和玛格特·罗比这些演员,每一集的片酬已经上涨到了数十万美元,最新一季的《权力的游戏》,演职人员的片酬占据到了总制作成本的百分之三十。
除了传记,他还让人收集了大量的乔丹·贝尔福特的第三方资料,以供自己以及斯坦顿工作室的编剧团队使用。
这些人还好说,那些如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般的巨星,片酬才是恐怖。
“斯坦顿导演,我希望能收回我的个人传记《华尔街之狼》的电影改编权。”
“我的情况你知道。”
墨菲的导演片酬让很多好莱坞制作厂赶到头疼,但他拍摄的影片总能给予投资者更多的回报,因此并不缺乏合作对象。
这也可以说是劳资双方的博弈。
为专门赶过来的乔丹·贝尔福特倒上一杯咖啡,墨菲坐在了他旁边的沙发上,“能知道为什么吗?”
正因为此,好莱坞的明星片酬屡屡突破天花板,不但基本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而且还要参与票房分红,少则百分之十,多则可达百分之二十五,令好莱坞芒刺在背,忍无可忍。
这次的剧本编写,墨菲依然采用了他提供大纲模板,由其他编剧负责不同的内容编写的方式,只要沟通渠道畅通,这种流水线模式的剧本,反而更有利于未来影片的拍摄。
虽然乔丹·贝尔福特没有明说,但墨菲也能猜到后面的人是谁。
乔丹·贝尔福特也不是什么好人,站起来耸了耸肩,“那我们只能法庭见了。”
但这是好莱坞的普遍现象,甚至是业内的规律,根本不是墨菲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那些演员也是人,也有欲望,不可能为了某个出色的角色或者所谓的艺术追求,就傻乎乎的给他免费打工。
就算没有乔丹·贝尔福特,墨菲也不可能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他那超高的片酬就是最大的阻碍。
乔丹·贝尔福特的情况与温斯顿·格鲁姆还有不同,后者是虚构的小说,前者则是根据自身的经历改编。
一个人总会有想不到的地方,集思广益还是能带来一些好处的。
因为他们的名字在“钱说话”的好莱坞具有魔术般的效力,能左右制片厂老板的决策。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有了他们的加盟,投资人愿意砸钱投拍,观众愿意掏钱购票,这完全是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主导之下的供求关系使然。
“贝尔福特先生。”墨菲最后提醒道,“希望你能考虑清楚,你对金融市场很了解,但好莱坞和北美的版权不是你想的那样。”
至于其中的度,他的律师罗伯特对娱乐法研究极深,像往常那样继续担任未来剧组的法律顾问,自然会尽可能的避免雷区。
《电锯惊魂》系列还好说,一个主要角色不会存活太久,《权力的游戏》却不同,这部剧集捧红了很多演员,也让这些演员成为各自角色代言人,随之出现的就是每一部大热美剧都无法避免的大幅度加薪问题。
制定剧本大纲的时候,他就忽视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名气,以及对原作者乔丹·贝尔福特的影响。
明星们的高片酬则让好莱坞背如芒刺。
还有,如果一部影片能拿到报道某件事的记者的授权,同样具有合法的版权。
他已经看明白事情不可能简单的结束,也不再像刚才那么婉转,“我的影片轮不到其他人指手画脚!”
诽谤指控针对的是虚构的情节,真实事实显然是对诽谤的抗辩,美国宪法给予“真实的言论”以特权保护,只要证明电影中的情节是真实的,即可豁免诽谤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