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轻风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东拉西扯,牵强附会,从文字之中找出大逆不道的意思,本身就是文人天生的本领。一旦存了恶意,有心去找,还不是处处文字狱?
叶行远便反问道:“不许晚生插言,难道还不许晚生笑了?”
他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句总结么!张知府顿悟一般,灵力鼓荡,被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此时叶行远收拾完自己的东西,走出了考棚,然后在胥吏监护下,也来到了考官席位面前,拜见众位考官。前几名交卷的考生,都有这种当场拜见考官的优待。
立刻又有考官附和道:“其实叶行远此人本就有些心思不对。他那些边塞诗中,有句是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不是暗讽我朝边塞之治么?
固然最后可能还是不了了之,毕竟朝廷没有因言罪人的惯例,但至少叶行远日后的科举仕进之路,就要难上许多了。
之前先看过叶行远文章的何姓考官,忍不住抬头瞧了李考官一眼,心中只能佩服这位同僚的勇气。这位李大人是收了什么好处,还是特别想讨好张知府,如此违心的话都能说出口?
“大人,大人?这文到底如何?”副主考知道关于叶行远这篇文章,终究是要靠张知府一言而决。他走到张知府身边,轻声询问道。
还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之句,莫不是讽刺先皇穷兵黩武?他小小一个童生便敢妄议朝政,在府试之中做这等文章,也是一脉相承!”
“若继续喧哗考场,直接逐出!”李考官毫不客气的斥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动不动就遭到别人的毁谤,名誉也随着受到损害,而且还经常被打压,以至于不能飞黄腾达,被朝廷安置于闲散之位,这都是我“罪有应得”啊。
张知府也是出身贫寒,曾经十年寒窗苦读,历尽艰辛才能金榜题名。如今回想起来,恍然如梦。有的时候午夜惊醒,想悬梁刺股的艰苦岁月,真是感慨万分。
张知府说一声好,以现在这文章的表现和叶行远墨义、试帖诗上的水准,这次府试的案首,非叶行远莫属,谁也夺不了他的。
叶行远闻言,上前一步,辩解道:“大人此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晚生不过……”
下午时悄悄看了看,却是反复书写几字涂鸦,还以为是不学无术之辈。不想到了此时,竟然第一个交卷,也不知道写出了什么。”
“听起来倒是正常,但他不过一介少年,全篇假托老先生所言,然后作此怨愤语,难道不是心怀怨望?”李姓考官阐释道。
众考官一阵哂笑,考场就是功名场,众生相确实千奇百怪。有人问道:“这个考生叫什么?”
这……向来伶牙俐齿的叶行远罕见的无言以对,只能闷闷吃个瘪。说到底这里是考场,考官们议论评判试卷,哪有自己这当事人考生置喙之处?考生根本就没资格发言。
李考官又对叶行远喝道:“你笑什么?”
一众考官还在吵吵嚷嚷,各持己见。但这些声音对张知府来说,却变得遥远空旷,又像是少年时课堂上那些夏日蝉鸣,熟悉,而并无意义。
为了叶行远这篇文章,强行扭转同僚的意见,甚至还有可能让龙宫不悦,从实用型官僚的角度而言,还是有点得不偿失。
就算张公子与叶行远之间是仇家,稍微压着点叶行远还算是应有之义,算是照顾张知府的面子。但若如此明目张胆,未免就有点着相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叶行远的文章中,老先生所说的第一句话。
几乎一天都在涂鸦,然后短短时间内写出了文章?张知府回想当时考棚中灵光泛起的时间,之前全无征兆,后来突然喷涌,心中便越发谨慎起来。
最后他总结道:“岂止是怨望,还是诋毁,非议朝廷不明、科场不公!不然为何故意写贤人被压制和闲置?
这一句只有十四字,看似平平淡淡,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对于少年来说,或许只是一句简单的劝学之语。却让经历过起伏的张知府心潮起伏,若有所悟,偏又如镜花水月般不可捉摸。
就像“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都能被曲解为讽刺,那叶行远的出塞诗被人挑字眼抓把柄,那也不稀奇了。
李姓考官已经读完了叶行远的文章,脸色变幻不定。突然从齿缝里面迸出一句,“张大人,这文章笔力上佳,但心怀怨望,实属外道,不可取中,还请黜落!”
李姓考官忽然扭头,呵斥道:“吾辈考官正在判卷,你这考生闭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