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87章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1 / 2】

神秘的小土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道幽深且神秘莫测,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消息呢?一旦将其说破,恐怕就连鬼神都会为之惊骇不已。它仿佛挟带着整个宇宙的奥秘,能够剖析判断出那玄妙的光芒。这种真正的快乐,在世间可谓无与伦比、无可匹敌。就在那灵鹫峰之前,有人轻轻拈出一颗宝珠,顿时绽放出明亮的光辉,映照出五种不同色彩的光芒。这光芒照亮了乾坤上下的众多生灵,而那些知晓此珠妙处之人,寿命必将如同山海一般长久无尽。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告别了那位樵夫之后,便离开了隐雾山,一路直奔宽阔的大路而去。他们日夜兼程地行走了数日之久,忽然间,远远望见前方不远处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唐僧见状,面露喜色,转头对孙悟空说道:“悟空啊,你快看看那座在前头的城池,莫不是已经到了天竺国吗?”然而,孙悟空却是连连摇头摆手,回答道:“师父,您猜错啦!那可不是天竺国哟。如来佛祖所在之处虽然号称极乐世界,但那里并没有城池存在呀,只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大山。山中有着数不清的楼台殿阁,被称作灵山大雷音寺呢。即便我们真的抵达了天竺国境内,也未必就是如来佛祖的居住之地哦。而且,这天竺国距离灵山究竟还有多远的路程,咱们现在可都不清楚呢。依我看呐,这座城池想必只是天竺国的外郡罢了。等我们走到靠近边境的地方,自然就能弄清楚一切。”

过不多时,师徒四人便来到了城外。只见城墙高耸,城门紧闭。三藏缓缓地下马,牵着缰绳,步入城中。进入到三层门后,眼前的景象让众人不禁心生诧异。城内民生凋敝,街道冷冷清清,不见多少行人。偶尔有几个人匆匆走过,也是神色慌张,行色匆匆。

师徒们继续前行,来到了集市口。这里倒是稍微热闹一些,但也远不及繁华都市的喧嚣。只见众多身穿青衣之人,或站或坐地分列于道路两旁。还有几个头戴冠帽、身着官服的人,正立于房檐之下,交头接耳,似乎在商议着什么事情。

唐僧师徒四人顺着街道缓缓而行,那些原本就有些警觉的人们看到这一行人的模样后,更是惊恐万分,丝毫没有退让躲避之意。尤其是猪八戒,这个一向憨厚朴实却又带着几分莽撞的家伙,见前方人群拥堵,竟直接把长长的嘴巴向前一撅,大声喊道:“快些让路,快些让路!”

这一声呼喊犹如平地惊雷,惊得那些人猛地抬起头来。当他们看清猪八戒那狰狞的面容和奇特的长相时,一个个吓得面色惨白,浑身发软,双腿如筛糠般颤抖不已。有的人甚至站立不稳,跌倒在地。紧接着便是一阵惊慌失措的叫喊声响起:“妖精来了!妖精来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那站在屋檐下的几位冠带者也大为惶恐。他们战战兢兢地躬下身去,声音颤抖地问道:“敢问诸位是从何方而来?”

此时,唐僧唯恐徒弟们闯出大祸,连忙快步上前,双手合十,对着众人施礼说道:“阿弥陀佛,贫僧乃是来自东土大唐,奉我朝天子之命,前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今日路经宝地,一来尚不清楚此地名称,二来尚未寻得投宿之处,初入城中多有冒犯,还望各位施主多多包涵,饶恕贫僧等人的罪过。”

那官人方才施礼说道:“此地乃是天竺外郡,其名为凤仙郡。近年来,此地连年遭受干旱之苦,郡侯差遣我等在此张贴榜文,以招募有能之士祈雨救民。”行者听闻此言,问道:“你们的榜文现在何处?”众官回答道:“榜文就在此处,方才我们才打扫完廊檐,还未来得及张挂。”行者说道:“拿过来让我看看。”众官随即展开榜文,将其挂在了檐下。行者与他的三位同伴一同上前观看。

榜上所写的内容为: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了聘请贤明的法师,举办盛大的法事。只因本郡地域宽广,军民众多,且物产丰富,然而近年来却连年遭受干旱,岁岁皆是荒芜景象。百姓的田地颗粒无收,军队的土地也变得贫瘠,河道变得浅窄,沟渠也干涸无水。井中不见一滴水,泉底也寻不到一丝泉水。富裕人家尚且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穷苦百姓却难以活命。一斗粟米价值百金,一束柴薪也要五两银子。十岁的女孩只能换得三升米,五岁的男孩则被人带走。城中的人们畏惧法令,只能典当衣物以保全自身;乡下的人们则欺压官府,甚至抢劫吃人以求生存。因此,特此张贴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祈求降雨拯救百姓,恩情必将重重报答。愿以千金相赠,绝不食言。期待有能之士前来揭榜。

行者看完之后,满脸疑惑地对着众多官员问道:“这‘郡侯上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那些官员连忙回答说:“上官啊,其实就是姓氏啦。这位便是我们郡侯大人的姓氏哟。”行者听后不禁笑出声来,说道:“这个姓氏倒是少见得很呐。”这时,一旁的八戒插话道:“猴哥呀,你平日里不怎么读书吧。在那《百家姓》里后面可是有着这么一句话‘上官欧阳’呢。”唐僧见状赶忙开口道:“徒儿们,先别闲聊这些了。眼下当务之急是谁能施展法术求得一场甘霖,以解救百姓于旱灾之中,这可真是大大的善事啊。要是谁都不会,那咱们就赶紧上路,千万别耽误了行程。”行者听闻此言,满不在乎地拍着胸脯说道:“祈雨算什么难事嘛!想当年俺老孙翻江倒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哪一样不是小时候玩耍时练就的本事?这又有何稀奇的!”

众官员一听行者如此大言不惭,心中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立刻派了两个人急忙赶往郡中向郡侯禀报:“老爷啊,天大的喜事降临啦!”此时那位郡侯正在府内虔诚地焚香默默祈祷着,听到外面传来报喜之声,心中大喜过望,赶忙问道:“究竟是何喜事?快快说来让本侯听听!”

且说那官道:“今日奉命领榜,一路行至市口将其张挂起来。刚一挂上不久,便有四位和尚前来,他们自称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身负使命前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这四人见到榜单后,当即表示能够祈求降下甘霖,于是特意赶来报知此事。”

闻听此言,那郡侯不敢怠慢,立即整理衣冠,徒步而行,也不乘坐轿辇,更无需众多仆从跟随,径直朝着市口走去。一路上,行人纷纷避让。不多时,就有人高声喊道:“郡侯老爷来了!”听闻此声,人群迅速闪开一条道路。

那郡侯来到近前,一眼望见了唐僧师徒四人。尽管唐僧的三个徒弟相貌丑陋,但郡侯毫无畏惧之色。只见他快步走到街心,当着众人之面,毫不犹豫地俯身拜倒在地,口中说道:“下官乃是这凤仙郡的郡侯上官氏,今日特地薰香沐浴,诚心诚意前来拜请老师您施展法力,祈求天降甘霖,拯救我郡百姓于水火之中啊!还望老师大发慈悲,运用神奇功法,救救我们吧!”

唐僧见状,赶忙双手合十回礼道:“施主快快请起,此处并非适宜交谈之所。待到贫僧去到那寺观之中,再做定夺,方能更好地施行法术。”郡侯连忙应道:“老师所言极是,请随下官一同前往小衙,那里自会有干净整洁之地供老师歇息和施法。”

师徒几人于是牵着马匹、挑着行李担子,径直来到府邸之中,与众人逐一相见行礼。郡侯随即下令让人准备茶水和斋饭招待他们。不多时,斋饭端上来了,只见那猪八戒毫不客气地放开肚皮大吃起来,简直就像一只饥饿至极的猛虎扑食一般。他这副吃相可把那些捧着盘子上菜的仆人们吓得心惊胆战。这些仆人来来往往不停地添加汤水和米饭,忙得就跟走马灯一样转个不停。饭菜刚一端上来,转眼间便被八戒风卷残云般地一扫而空,直到肚子吃得滚圆方才罢休。

用过斋饭后,唐僧向郡侯道谢并问道:“郡侯大人,请问贵处遭遇这场干旱已经有多长时间啦?”郡侯长叹一声说道:“我们这里乃是强大的天竺国,我所管辖的正是这凤仙郡。然而此地已经连续三年遭受严重的旱灾了,草木种子都无法生长,更别提庄稼谷物了。百姓们生活困苦不堪,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平民,做买卖都变得异常艰难,十家当中倒有九家整日以泪洗面、哀声痛哭。如今,因为饥荒已经饿死了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剩下的那一成也如同风中残烛,朝不保夕啊!下官无奈之下只好张贴榜单四处寻求贤能之士前来帮忙,幸而今日有幸遇到诸位高僧大德莅临本国。若是能够降下哪怕只是一点点雨水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下官愿意奉上千两黄金作为酬劳,以报答诸位的深厚恩德!”

孙悟空听闻此言,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笑呵呵地说道:“不必多说,不必多说!倘若只是口头上承诺用千金作为答谢,那么半滴甘霖也是不会有的。不过嘛,如果真心想要积累功德善行,老孙倒是可以送给你们一场倾盆大雨!”

那郡侯原本是一位清正贤良、爱民如子之人,他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深厚无比。此刻,他见到行者到来,立刻恭请行者上坐,并低头下拜,诚恳地说道:“老师您果然心怀慈悲,下官必定不敢违背道德。”行者回应道:“先不要说话,请起身。你只需好生照看我的师父,待老孙去行事。”沙僧听闻,连忙问道:“哥哥,你打算如何行事?”行者说道:“你和八戒过来,就在这堂下随我一同做法,充当我的羽翼,等老孙召唤龙来降雨。”八戒和沙僧听从行者的吩咐,恭谨地依令行事。三个人一同站在堂下,郡侯则在一旁焚香礼拜,而三藏则端坐在那里念经。

行者口中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刹那间,只见正东方向的天空中,一朵乌黑的云彩渐渐飘落至堂前。待乌云散去,原来是东海老龙王敖广。那敖广收了云脚,摇身一变,化作人形,快步走向前,对着行者躬身施礼道:“大圣呼唤小龙前来,不知有何吩咐?”行者道:“快快请起。劳烦你远道而来,并无其他要紧之事。此地乃是凤仙郡,连年遭受干旱之苦,你为何不来此降雨?”老龙回答道:“启禀大圣,小龙虽有行云布雨的能力,但我乃上天派遣的神灵,若无上天旨意,岂敢擅自前来降雨?”行者说道:“我因路过此地,见百姓久旱受苦,心中不忍,特命你来此施雨救济,你为何还要推脱?”

龙王赶忙说道:“岂敢有丝毫推托之意?只是大圣您念真言呼唤,我才不敢不来。一则我并未奉上天的御旨,二则也未曾带得行雨的神将,如此一来,怎能调动雨部呢?大圣既然有拯救百姓的善心,就请容小龙先回海点兵,再烦请大圣到天宫奏明玉帝,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让水官放出龙来,我也好按照旨意规定的数目下雨。”

行者见龙王说出这番道理,也觉得合情合理,只得放老龙回海。随后,他立即跳出罡斗,转身向唐僧详细讲述了龙王所说的事情。唐僧听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去办吧,但切不可说谎骗人。”行者随即吩咐八戒、沙僧:“你们要保护好师父,我这就上天宫去。”说罢,只见那大圣喊了一声“去”,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郡侯见此情景,吓得胆战心惊,连忙问道:“孙老爷这是到哪里去了?”

八戒笑嘻嘻地说道:“那龙王老儿已经驾云上天去了。”郡侯听闻,心中大喜,赶忙恭恭敬敬地传出飞报,命令满城大街小巷,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民众,家家户户都要供养龙王牌位,在门口设置清水缸,缸中插上杨柳枝,虔诚地侍奉香火,向天祭拜。

且说行者一个筋斗云,瞬间就来到了西天门外。早有护国天王率领着天丁、力士上前迎接,说道:“大圣,此次取经之事是否已经完成?”行者回答道:“也差不多快完成了。如今我们已经行至天竺国的国界,那里有一个外郡,名叫凤仙郡。当地已经三年没有下雨了,百姓们生活十分艰苦,老孙我想要祈求降雨来拯救他们。我把龙王召唤到那里,他却说没有玉帝的旨意,不敢私自降雨。所以我特地前来朝见玉帝,请求他下旨降雨。”

天王说道:“那壁厢恐怕是不该下雨啊。我往昔听闻:那郡侯肆意撒泼,冒犯天地,因而触怒了上帝,上帝降罪,设立了米山、面山、黄金大锁;唯有此三事倒断,才能够下雨。”行者并不知晓其中的深意,打算面见玉帝。天王不敢加以阻拦,便让他进入天庭。

行者径直来到通明殿外,又遇到了四大天师前来迎接,他们问道:“大圣到此有何贵干?”行者回答道:“因为保护唐僧,行至天竺国的疆界,凤仙郡遭遇干旱,郡侯召集法师祈求降雨。老孙召唤来了龙王,本想让他降雨,然而他表示未曾接到玉帝的旨意,不敢擅自行动,所以我特地前来请求玉帝降旨,以解救民众的困境。”四大天师说道:“那个地方不该下雨。”

行者听了这话,脸上依旧挂着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这该与不该嘛,就劳烦诸位替我向陛下转达一下吧。看看俺老孙这点薄面能值几分?”

葛仙翁闻此言语,不禁摇了摇头,冷笑一声道:“哼!真真是俗语说得好啊,‘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你这猴子也忒不知天高地厚了些。”

一旁的许旌阳赶忙止住了葛仙翁,轻声说道:“莫要这般胡言乱语,既然悟空都已至此,咱们先带他进去面圣再说。”

于是乎,邱洪济、张道陵连同葛、许四位真人便引领着行者来到了那巍峨壮丽的灵霄宝殿之下。四人齐齐跪地,恭恭敬敬地启奏道:“万岁在上,今有孙悟空自天竺国凤仙郡而来,说是想要在此求得一场甘霖,故而特地前来恳请圣上旨意。”

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玉帝微微眯起双眼,缓声道:“哦?原来是那泼猴。想当年,朕于三年前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出宫巡视,监督查看诸天万界。当朕巡游至三界之时,恰好路过那凤仙郡。却不曾想见到那郡守上官正竟是如此不仁不义之人,竟敢将本应供奉上天的斋天素供肆意推倒在地,拿去喂了他家的恶犬不说,口中更是不干不净,说出诸多污秽不堪之言,着实犯下了大不敬之罪。为此,朕当即立下三件难事置于披香殿内。你们且带这猴子前去看上一看。倘若他能够顺利完成这三件事,朕自会降下圣旨应允他所求之事;可若是做不到,那就让他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少来掺和这些闲事!”

四天师引领着行者来到了披香殿内查看情况。只见眼前赫然矗立着两座奇异的山峰,一座是米山,高耸入云,约有十丈之高;另一座则是面山,更为巍峨壮观,大约有二十丈那么高。

米山旁边蹲着一只拳头般大小的鸡,它时而快速地啄一口米,时而又慢悠悠地轻咬一小口,不慌不忙地享受着这顿美食盛宴。而在面山边上,则趴着一只浑身长满金色毛发的可爱哈巴狗儿,正伸出长长的舌头舔食着面粉,偶尔还会缩回舌头稍作停歇,然后再继续欢快地享用起来。

再往左边看去,悬挂着一座巨大的铁架子,架子上面稳稳当当地挂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金锁。这把金锁长度约有一尺三四寸左右,锁梃粗细如人的手指头一般。金锁下方放置着一盏明亮的油灯,灯火摇曳生姿,灯焰不断向上蹿升,轻轻燎烧着那根坚固的锁梃。

行者满心疑惑,他转过头来,目光投向四位天师,不解地问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其中一位天师微微一笑,解释道:“那个家伙冒犯了天庭的威严,触怒了上苍。所以玉帝特意立下这三件事情作为惩罚。只有等到这只鸡将所有的米粒都啄食干净,那条狗把整座面山的面粉全部吃光,还有那盏油灯的火焰将锁梃烧断之时,才能够降下雨水呢!”

行者听闻此言后,顿时脸色大变,心中惊恐万分,哪里还敢继续向玉帝启奏。只见他脚步踉跄地走出宫殿,满脸羞愧之色难以掩盖。而此时,站在一旁的四大天师却相视一笑,其中一人开口安慰道:“大圣啊,您大可不必为此事烦忧。此事只需多行善举便可化解。倘若能心生一丝善念和慈悲之情,并以此感动上苍,那么那座堆积如山的米面以及坚固无比的金锁定会瞬间崩塌断裂。您不妨前去劝说那人弃恶从善,如此一来,福祉自然会降临。”行者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便依照天师所言,没有前往灵霄宝殿向玉帝辞别,而是直接飞身来到下界,再次变回平凡之身。

没过多久,行者便抵达了西天门,在这里又遇见了护国天王。天王见行者归来,连忙上前询问道:“不知大圣此次前去请旨结果如何?”行者深吸一口气,将米山、面山以及金锁之事一五一十地讲述给天王听,末了说道:“果然如您所料,玉帝不肯降下旨意。刚才天师送我出来时,特意嘱咐让我劝导那个家伙改邪归正,只要他能够一心向善,福报自然也就随之而来了。”说罢,两人相互道别,行者驾着祥云缓缓降落至凡间。

此刻,那郡侯早已率领三藏、八戒、沙僧以及众多大小官员等候在此处。众人一见行者从天而降,纷纷簇拥而上,急切地询问事情的进展情况。行者见状,先是瞪了那郡侯一眼,然后大喝一声道:“都是因为你这无知之人,在三年前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竟然胆敢冒犯天地,以至于导致当地百姓遭受苦难,如今更是不肯降下雨水以救苍生!”

郡侯听闻此言,心中大骇,慌忙跪倒在地,身体伏地,战战兢兢地说道:“老师您究竟是如何知晓这三年前之事啊?”只见行者双手抱胸,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郡侯,沉声道:“哼!你且说说,那用于斋天的素供,怎会被你推倒去喂狗?快快如实招来!”

那郡侯此时已吓得面无人色,浑身颤抖不止,哪里还敢有丝毫隐瞒,连忙叩头回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那天,我原本是诚心诚意准备献上供品斋天的,地点就在本衙门内。只是当时因为我的妻子不贤惠,与她发生了激烈争吵,一时间怒火攻心,失去理智,竟失手推倒了供桌,那些素馔也随之洒落一地。后来,我也是鬼迷心窍,竟然唤来了家中的狗,让它们将这些供品给吃掉了。这两年来,此事一直萦绕心头,令我心神不定,精神恍惚,却苦于没有地方能够倾诉和解释。没想到竟是因此触怒了上天,降下灾祸连累了黎民百姓。今日有幸得遇老师您降临此地,恳请您务必明示,告知小的在上界到底是怎样一番计较啊。”

行者听后,微微眯起双眼,冷笑道:“原来如此。告诉你吧,那日恰好乃是玉皇大帝下界巡查之日。他亲眼见到你不仅将斋供拿去喂狗,而且还口出秽言,亵渎神明。于是玉帝当场立下三件事情要惩罚于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